高职院校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探讨

2024-10-13 00:00:00周进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5期

[摘 要] 新时代,在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混合所有制双元育人实践的背景下,新一代专业群建设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基于新时代发展要求,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目标与组群逻辑、建设的具体措施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探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双元育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105-04

混合所有制办学是职业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旨在通过引入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办学活力和效率。随着各地高职院校对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深入探索,有效促进了校企深入合作、产教进一步融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层面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首要新兴发展战略性产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着重强调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尤其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战略的提出,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新疆高职院校应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双元育人实践为引领,积极对接产业集群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实现专业群对接产业集群,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背景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现有生活生产方式。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始终将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精心部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政策文件。新疆也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虚拟现实和工业应用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6年)》政策文件,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落地,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混合所有制双元育人实践引领下,把握职业教育的时代脉搏,进一步改革传统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专业群布局,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必要性

1.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深化产教协同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当今社会的关键驱动力,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大量新兴业态和模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起这一任务,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服务新疆“八大产业集群”战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也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八大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面对技术和产业的深刻变革,区内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密关注产业链条的发展动态、企业需求的变化、技术前沿的突破、政策导向的调整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混合所有制双元育人实践的引领下,共同打造职业教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新高地,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新疆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乃至为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目标与组群逻辑

(一)建设目标

新疆高职院校应敏锐洞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的演变,并紧密结合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专业发展规划,精准定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建设目标,即在混合所有制双元育人实践经验下,以服务地方发展为主旨,改革传统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专业群内基础互融、技术互通、岗位互联的集群效应,构建特色突出、布局科学、结构优化的专业体系,形成自我革新、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建成以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素质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二)组群逻辑

1.专业群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进行解析,可将其划分为基础、技术、应用三大层面。因此,在高职院校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过程中,需要精准定位各个专业与产业链环节的对应关系。对此,进行专业群与产业链之间的对应关系解析,形成如图1所示关系图。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的设置与产业链密切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对应产业链的基础层,为整个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大数据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应产业链的技术层,专注于数据挖掘、开发服务、计算机视觉等重要任务;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则对应产业链的应用层,致力于场景应用的创新与拓展。

2.专业群人才培养对接重要岗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构建与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相连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目标的设定,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特别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因此,高职院校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组群逻辑需要将专业群人才培养与关键岗位对接,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对接传感器网络应用等岗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网络工程等岗位、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对接5G应用等岗位。

三、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双元育人实践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双元育人实践的引领下,秉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的实施原则,紧扣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时代脉搏,致力于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教育链与人才链的高效衔接,为新疆“八大产业集群”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深化专业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机制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期实践背景下,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目标要求,应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多重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主体专业群育人机制(见图2),让企业进一步参与高职院校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双方共同对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基地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内容进行制订、建设、打造。

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入性、持久性不足等问题。对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着重保障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在长期合作中的相关利益。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购买企业服务的方式,进一步确保企业利益,同时可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场地、设备等多元优势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给予企业技术支持、咨询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帮助,以此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实现共赢。在师资教学团队方面,为了激发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可通过颁发聘书、支付课酬、授予荣誉等多元化手段,同时赋予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的权利,确保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充分调动企业专家的热情。

(二)创新“一主线、双主体、三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以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双元育人实践为引领,紧密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脉搏,创新传统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主线、双主体、三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高度衔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多方面内容,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具体而言,“一主线”即以市场需求为主线,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专业群设置,确定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案。结合学校区位优势、自身特点及专业群建设情况,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开发人才培养体系、模式、课程资源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管理链、生态链的有机衔接。

“双主体”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学校主体发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企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在企业文化、实习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职业发展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融合”即产教融合、德技融合、专创融合。通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同时,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共同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品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强调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三)打造“底层共享、中层融合、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专业群教学计划和育人目标的具体手段。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目标,高职院校需要深入市场开展广泛调研,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岗位群,精准核定学生就业方向与岗位,进一步改革传统专业群课程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需要以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为导向,坚守德技双修、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考虑学生职业技能认证、“1+X”岗课赛证融合的实际需求,打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底层共享、中层融合、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具体专业群课程见图3。

1.底层共享: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底层共享阶段,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广泛而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基石,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2.中层融合:培养关键岗位的特定能力和素质

在中层融合阶段,课程聚焦于关键岗位的特定能力和素质培养,主要包括网络互联、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具备从事某一领域或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高层互选:提升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在高层互选阶段,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模块化课程,使学生具备跨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坚持产教融合共建共享,打造高水平校内外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在实现育人机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先决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坚持产教融合共建共享,打造高水平校内外实践基地,充分展现基地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开放性特色,以模块化实训为亮点,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携手共建功能完备、服务全面的校内实践基地。通过整合既有的校内实训室资源,并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内在理论关联,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专业群内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产业学院对接企业紧密合作,按照行业企业岗位规范的标准,模拟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运用虚拟现实仿真等技术手段,共同建设并开发校内实训基地。

另一方面,积极与合作企业携手,聚焦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发展对数字人才需求,依托“校企共生、学练共育、产教共长”实践督促校企双元同构产教融合共同体,高标准推进“校企协同、学练互补、产教融合”进阶式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设未来数智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不断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五)聚焦“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形成校企融合特色教学团队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中,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者、技能培养的指导者,更是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创新实践的推动者。因此,高职院校应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专业群带头人和教学精英,促进校企融合特色教学团队的形成,为专业群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发展。

一是建立校企协同双师培养机制,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引入合作企业及其产业链企业师资,形成互聘互用。培养一批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初、中、高技术级别、实践技能的专家教师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教学团队,促成校企师资资源共享和互补,使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战略规划,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二是聚焦精准发力,建设可持续的师资培养机制。鼓励教师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开阔新一代信息技术视野,创新教育教学新思维。重点支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技能培训以及各类教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综合素养和能力。

三是健全培训研修体系,全面促进新进青年教师发展。建立新教师“一年胜任工作,二年提高能力,三年形成专长,五年成为骨干”的培养目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一对一”指导机制,为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开展“雏鹰计划”,以加速培养年轻骨干力量,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鹤卿,李英会.高等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研究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24,26(1):27-29.

[2] 饶绪黎,林峰.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4):44-50.

[3] 高玉双.“双高”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研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3,28(4):29-31,49.

[4] 姜云鹭.打造特色“双元育人”模式:以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2(12):187-189.

[5] 兰桂华.职业院校基于混合所有制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析: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1):117-119.

[6] 王旖旎.智慧城市理念下高职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基于“双精准双融合”内在机理探究[J].软件,2022,43(4):10-12.

[7] 赵静,艾尔肯·艾则孜.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实践探索[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2,13(1):1-3,20.

[8] 聂书志.服务大湾区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学,2021(21):12-14.

[9] 李晓辉,郭文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J].知识文库,2021(7):110-11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