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4-10-13 00:00:00张波何昌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5期

[摘 要] 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可以定制化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课程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进入企业之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与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充分结合运营线路本身的特殊性,即市域轨道交通线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差异性,对列车司机和检修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职业能力,结合重庆市域轨道车辆采用的双流制、As型车的技术特点,构建“行业通用性”与“区域特色性”双重兼顾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人才的定制化培养,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毕业到上岗的无缝衔接。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101-0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轨道相关岗位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特别是轨道运营一线从事车辆运用与维护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程度较低,特别是由于学生身份的制约,学生难以在毕业之前进入轨道运营企业现场学习和实践,导致在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大量的培训和跟岗实践才能正式上岗,因此,对企业来说,可以实现毕业即上岗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了解决用人问题的最优解。目前,现代学徒制仍然处于试点阶段,对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各高职院校和企业研究和探索的重点,特别是在交通强国的背景下,对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程体系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与“学徒制”的结合,是传统学徒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行发展,达到毕业即能上岗的水平。

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相比传统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凸显校企双元育人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强调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突出理实一体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教学条件,打破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形式

现代学徒制打通了学生进入现场开展学习和实践的通道,因此可以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四)采用双导师制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实行双导师制,即学生既有学校的专任教师作为导师,又有企业的师傅作为导师。两位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教育培养,确保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方面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

(五)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

企业同一岗位的工作内容也有差异,以车辆检修岗位为例,具体还可以分为列检、均衡修、调试等不同的班组,现代学徒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课程方4OWuwICckoDVjl8p3LOwFA==案。这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学生发展、行业趋势以及教育教学的可操作性。通常而言,城市轨道车辆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企业包括不同城市的地铁运营公司、中车集团下属的主机厂和部件生产厂,还有部分学生进入铁路局从事机车、铁路车辆的维修驾驶。因此,传统的课程体系更强调基础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通用的轨道车辆知识,以及通用的检修、驾驶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进入企业之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打下基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从进入学校时即明确了企业和岗位,因此,在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可以更有针对性,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而言,构建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培养目标

首先,需要清晰地定义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现代学徒制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是什么岗位,这些岗位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其次,在企业和岗位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具体需求以及企业后续的发展,以便与学生在企业的发展规划需求相一致。

(二)分析行业需求与职业标准

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以便确定课程体系应涵盖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目前,国家已经出台轨道列车司机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检修标准也在制订中,企业的要求应该在行业标准之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这可以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中相关的院校、老牌企业进行调研、访谈以及与轨道行业知名专家、技能大师的合作来实现。

(三)设计课程结构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通过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构建与之相对应的课程结构。确定各类课程的比例,如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明确开课的先后顺序,根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明确开课的时间,课程由学校还是企业主导,课程是理论课、实践课还是理实一体化课程。

(四)选择课程内容

针对每门课程,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企业情况差异较大,同样是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不同的城市其地域文化、企业文化不同,采用的维保管理制度有所差异,应用的轨道车辆车型、技术也有差异,因此,课程内容的构建应该在基于专业知识体系、行业最新技术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以重庆地区为例,不同的轨道运营企业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车型,有跨坐式单轨车辆、B型车、As型车和市域轨道车辆,其技术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差异的部分,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以企业实际情况为主,以企业的技术资料为主,而不能以教材为主。以本学徒制试点的重庆铁路集团为例,其所采用的双流制市域轨道车辆目前还未在教材上有所体现。

(五)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代学徒制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实现毕业即上岗,培养时应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凸出实践教学,并且企业全程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室和企业生产现场的设备开展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代学徒制相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强调评价和反馈的及时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体系一般一年修改一次,但是学徒制模式下学生很可能只是定向培养一届,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的方法也应更多样化,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方式。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程体系实行双导师制,因此,需要建立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构成的师资团队,并且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发挥长处,补足短板,从而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

我院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与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铁路集团”)开展了合作。重庆铁路集团是由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的市属国有骨干子企业,是交通强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专项试点企业,主要负责重庆市城轨快线、市域(郊)铁路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目前主要承担15号线、27号线、江跳线、璧铜线等市域(郊)铁路、城轨快线线路的建设运营。目前,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与重庆铁路集团开展学徒制合作的学生就业核心岗位是列车检修工和列车司机,其岗位及发展如表1所示。

列车检修工和列车司机是学生进入企业的初始岗位,检修工班长和指导司机为提升岗,是为考虑职业成长及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而确定,是学徒成为企业员工后经过3~5年的工作锻炼可能从事的岗位。在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除了考虑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的岗位需求,还要考虑到如何能够通过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通过校企联合组成教学委员会,开发“行业通用性”与“区域特色性”双重兼顾、“能力”与“素养”双线并行的“学校+企业”相结合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轨道交通运营行业属于公共服务运输行业,其行业特点决定了相关岗位在工作中应当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列车检修工和列车司机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核心岗位,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轨道交通列车的安全、准点运行,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和谐与稳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体现出其行业、职业和岗位的特殊要求。因此,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要,掌握城轨车辆检修和驾驶等知识和技术技能,从事地铁车辆驾驶、检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学生还具有“学徒”身份,因此,教学课程应当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课程体现也应该与典型工作任务紧密对接。从轨道交通行业来看,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对接的是通用的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驾驶、检修岗位,实际上不同的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检修模式、轨道车辆类型、技术都有所差异,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课程体系也有较大的差异。

通过对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对已毕业任职相关岗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等方式,对接岗位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路径,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检修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提炼出职业能力要求。(见表2)

(三)以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检修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合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根据学校和企业的实际教学资源,构建了“通识能力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基于职业成长的职业发展能力课程”为框架的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识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和基本素养,并且通过专业认知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岗位,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进行提前规划。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识图能力、电工技能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以学生掌握列车驾驶、检修知识、技能为核心而开设的相关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如城轨车辆构造、城轨车辆制动、驾驶实训、检修实训等课程,通过该类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岗位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技术技能层面达到上岗要求。职业发展能力课程包括企业文化、安全教育、班组管理、岗位实习等,是为了满足学生入职需要及职业发展而开设的课程。相关的课程除了理论、实践课程之外,还通过专业讲座、警示教育、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见图1)

确定了课程体系之后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岗位实际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其采用的车辆技术各不相同,应当结合所使用的车型进一步对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进行确定。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课程教学组织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各类课程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教学。其中,通识能力课程开设于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教学由学校承担,职场礼仪、专业认知等课程教学则由企业承担。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主要开设于第二、三学期,其中电工电子、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课程由学校承担,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等课程则由企业承担。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开设于第三、四学期,其中车辆结构及原理类课程由学校承担,车辆驾驶、检修等实训课程则由企业承担。第五、六学期主要是开设职业发展课程以及进行企业岗位实习,在企业现场开展教学和实践,包括企业文化、安全教育、顶岗实习等。此外,在教学中还需融入思政元素,构建“思政教育”与“技能培养”深度融合价值体系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校企联合开展各项活动,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四、结束语

课程体系的构建关系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质量,城市轨道车辆技术由于其行业特殊性,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同一岗位都有其特点,通过对合作企业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其技术装备,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通过采用工学交替的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最终有效解决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脱节的问题,实现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实现学生从毕业到上岗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 欧丽玲.现代学徒制视角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3):84-89.

[2] 陈耿新,孙培明,方春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9(12):18-20,24.

[3] 林秀芝,南桂英,杨栋梁,等.基于现代学徒制双元两阶段高职护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J].护理学杂志,2021,36(10):67-70.

[4] 张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进阶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22,38(6):60-66.

[5] 唐妍,金立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舍弗勒班”为例[J].中国培训,2021(10):75-76.

[6] 余茂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以福建工业学校为例[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22):58-59.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