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与策略规划研究

2024-10-13 00:00:00张帆董艳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5期

[摘 要]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正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它催生了新兴产业,并加速了数字技术的更新,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但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过程复杂,高职院校在转型中面临意识偏差、政策不稳定等多重挑战。因此,主要采用“问题分析—驱动因素—策略规划”的研究路径,深入剖析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探究转型的内在动因,并制订针对性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清晰的路径和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 键 词] 数字经济;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策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081-04

数字经济是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数据作为核心资源,催生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产业,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1]。数字经济推动的新产业、新行业、新岗位、新技术等新局面,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需利用新的数字技术完成教育创新升级转型,从而才能满足当下数字化就业市场的需求[2]。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标志着我国数字化转型全面进入新阶段。2022年2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对实施教育数字化专项行动做出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等工作;3月,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标志着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正式起航。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稳步推进阶段,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在探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杨成明等强调,应从国家、学校、课程三个层面出发,以探索与构建新规律、新体系、新模式、新机制为落脚点,形成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框架[3]。孙守勇等则主张采用“分层推进”的原则,从技术跃迁、组织创变、价值共生三个层面来归纳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表征,并提出了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企业六个具体层面来实施转型路径[4]。这些观点共同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

因此,本研究以“问题分析—因素驱动—策略规划”为研究路径,发现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驱动高职院校转型的内在动因,并制订转型改革策略,厘清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路线,为更好地推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效果来看,还存在管理人才缺乏,意识偏差思维转变慢,政策不明确,经费支持不足,资源建设不到位,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不够等若干问题。认识到问题,认清问题,是转型改革过程中重要的步骤。

(一)管理人才缺乏,管理能力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关键挑战之一是数字化管理人才的短缺。院校缺乏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教务教学管理人才,且现有管理人员尚未形成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思维,从而难以进行长远和系统规划。这种情况对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数字化进步构成了阻碍。同时,高职院校急需既掌握数字信息技术又具备教育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这类人才储备明显不足。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也影响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此外,数字化培训体系不完善、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不足,使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管理人才能力提升受阻。

(二)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完善

职业教育往往受到较少重视,部分原因是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地区经济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限制了资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一些地区财政压力大,难以充分支持高职院校。同时,教育资源在各类教育机构间分配不均,高职院校所获资源有限。此外,缺乏长远规划、观念误区及政策制定的复杂性也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政策制定中缺乏系统考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效益认识不足。另外,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以及地方财政压力和政策调整的滞后性,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三)数字化资源建设不足

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起步较晚,高职院校在数字化资源方面仍有诸多不足,制约了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材较少且内容更新缓慢,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数字化课程资源覆盖面和深度不足,多集中在某些领域,缺乏跨学科内容和创新性课程,也未能充分利用数字化知识图谱辅助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和深度。

(四)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数字意识有待提升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数字化技术和能力上存在明显短板,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初级信息化教学手段上,对于更先进的技术应用则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在实时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把控方面存在欠缺[5]。同时,面对海量教学资源,教师在资源整合方面也面临挑战。此外,许多教师对数字化技术存在畏惧和抵触心理,担心难以掌握或认为对其教学无益,从而缺乏探索动力,这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另外,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技术培训方面的缺失也是导致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还制约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五)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不足

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问题在于学生接触数字化平台的机会有限,导致他们对平台操作不熟悉,使用时感到困惑,并存在畏难情绪和懒惰态度,这降低了平台的使用率和学习成效。同时,学生在信息检索、筛选及数字化交流协作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此外,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管理和驱动能力。这些问题也受到学校资源配置、教师培训引导、学生个人态度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一)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手段。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数字化设备的广泛普及,明显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些高级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教学可能性。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推动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助力高职院校实现信息迭代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加快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二)社会就业岗位技术迭代促进职教体系重构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对数字技能的需求提升,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就业技能已难以适应。为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教育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包括教育模式、方式、教学目标的转变和教学体系的升级。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兴职业如大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等不断涌现,对跨学科、复合型技能要求更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职业的技能要求,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结构,制订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这进一步凸显了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

(三)国家战略布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这一转型,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95fbeefc3595389008c39caa7348e4258ecf15378270b3e939a86d3deef052ed20—2023年)》强调对接产业需求和产教融合,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则细化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同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21—2025年)》为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确保其顺利推进。高职院校正积极响应,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这些举措彰显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视,为高职院校注入新活力,使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需求

数字化转型为高职院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数字技术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虚拟仿真、在线实训等先进手段,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工作场景中深化职业技能的掌握,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操能力。此外,数字技术还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教学更加灵活,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数字化转型也为高职毕业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数字化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高职院校通过数字化转型,帮助学生掌握与数字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专业技能,为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更是高职院校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策略规划

数字化转型策略规划以领导层理念革新为先导,通过明确发展目标、构建顶层设计、实现数据共享、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进校企协同发展等五大举措,全面推动高职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程[6]。以系统化的策略布局,从战略认知到具体实施,层层递进,确保数字化转型在高职教育中得到深入、有效的推进,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提高战略认知与站位,领导层理念的革新

高职院校领导层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时,需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认识到这不仅是技术更新,更是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变革,对学校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领导层应强化数字化思维,将数字化理念融入学校运营与规划中,并注重培养全校师生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

为实现转型目标,领导层需主动学习数字化知识,构建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明确目标、路径和时间表。通过全校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将迎接数字化挑战,抓住转型机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并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转型系统理论和发展目标

高职院校推动数字化转型时,首要任务是明确转型目标。总体目标可设定为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和在线课程全面覆盖,以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阶段性目标则是逐年提升资源数字化率,并推出新的在线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这些目标结合学校特色,顺应了教育行业数字化趋势。确定目标后,需制订详细的发展规划,包括校园网升级、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等任务,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以确保转型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该体系应涵盖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课程满意度、管理流程效率等多个维度。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学校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调整课程内容或提升教师能力。这样,高职院校就能在数字化转型中稳步前行,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三)宏观顶层设计,中观规划设计,微观实施设计

1.宏观构建,数字化转型顶层系统设计

在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构建宏观框架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顶层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骤需要从学校的整体战略出发,全面规划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协调推进。也可以避免碎片化的建设,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转型的效率和质量。

顶层系统设计不仅为转型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总体框架、关键节点和重点任务,还有助于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转型目标和行动方向。这一设计能够确保转型过程中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得所有转型工作都在统一的框架内进行,从而确保各项转型工作的顺利推进[7]。

2.中观规划,资源与人培方案目标规划设计

在中观层面,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是核心任务。通过与教材出版社合作,将纸质教材电子化,并建立在线课程资源库,收录网络精品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8]。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实训室,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这些措施不仅丰富了数字化教学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方式。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与数字化密切相关的专业,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数字化课程学习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参与数字化项目实践,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措施旨在培养具备数字化素养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并通过专业群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3.微观实施,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师提升计划设计

微观实施的重点则是课程建设和教师提升。在专业课程数字化方面,一是构建功能完备的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将集自主学习、课程资料访问、教学视频观看及线上讨论等功能于一体,旨在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二是将传统纸质教材电子化,并融入多媒体资源,利用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实践软件打造实验操作环境,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三是引入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建议。

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方面,将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数字化培训,确保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同时,鼓励教师通过激励机制探索数字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建立教师学习社区、提供技术支持与资源、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为了保障信息安全,我们还将在培训中加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教育。最后,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评价体系,设立明确的提升计划,为教师提供目标和动力。

(四)数据赋能高职教育系统化、数字化、信息化

在高职教育中,数据赋能已成为推动系统化的核心力量。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教务、教学、学管、竞赛和就业等系统得到全面整合,构建了一个高效、互联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教务系统的数字化实现了课程、考试、学籍等管理的自动化,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教学、学管系统的信息化则提升了教学效果,提供个性化辅导。竞赛和就业系统的数字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并通过数据分析助力职业规划和技能提升。关键是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了数据互通共享,提高了教育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从根本上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职教育的持续创新奠定了基础。

(五)校企数字化技术协同创新,打造数字化区域产教联合体

校企数字化协同发展正成为产教融合的新趋势,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平台,通过长期稳定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和实训基地共享,更有效地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数字资源共享和联合研发能促进技术不断进步,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应整合区域教育和产业资源,打造数字化区域产教联合体,并建立信息平台以促进校企交流与合作。地方政府的政策与制度支持对顺利推进这一进程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校企数字化协同发展对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积极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高职院校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必然选择。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数字化转型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然而,在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会面临转型政策不明确、数字化资源匮乏、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以及师资力量对数字技术掌握不足等挑战。尽管如此,数字技术的普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战略需求,都为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数字化转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社会并确保自身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步。

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双重革新,预示着高职教育的新发展阶段。在理论研究上,需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意义,如对数字经济的理解、教育生态的变革、教学效果及学习体验的提升等,以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为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实践层面,应重视剖析高职院校转型案例,提炼普遍策略与模式,关注数字化与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以提升教育质量。政策方面,需制定具体政策,如资金支持、校企合作、师资培训等,以创造有利的转型环境。总体而言,通过深化理论、实践研究及有效政策,可推动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为高职教育注入新活力,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永和,王一岩,郑宁,等.教学数字化转型:表征样态与实践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3(8):5-11.

[2] 王知强,张广秋.高职院校专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框架的研究基础、影响因素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3(3):112-119.

[3] 杨成明,周潜,韩锡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驱动逻辑、研究框架与推进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3(2):64-71,91.

[4] 孙守勇,李锁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表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1):35-42.

[5] 宗诚.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样态与优化策略:基于全国18个试点省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调研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3(21):14-20.

[6] 张慕文,祝士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逻辑与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3(3):120-128.

[7] 邓小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3(1):48-53.

[8] 董艳燕,张帆.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4-04-22(B03).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