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杜甫,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他是“诗圣”。杜甫是巩县(今属河南)人,爷爷是诗坛著名狂人杜审言,爸爸是当过兖州司马的杜闲。按理说,杜甫的童年应该过得挺安逸,可不幸的是,他的妈妈在他出生后不久就过世了。父亲再婚,小杜甫被扔给姑母抚养,这日子可想而知!好在,小杜甫化悲痛为力量,很小就开始用功读书。
他还很有政治抱负,参加了进士考试。落榜后伤心失意,他就四处游历,写了许多诗歌。爬泰山后,他留下了《望岳》。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中充满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与蓬勃激情,可见杜甫笔下是雄伟的泰山,心中是豪迈的壮志。
很快,四处游历的杜甫就在洛阳遇到了李白。当时,李白被唐玄宗放还,两人一见如故,结伴同游。第二年,他们又相约同游。不过,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杜甫此次与李白挥别之后,二人便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747年,唐玄宗诏令天下,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去应试。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是个奸臣,不想让有才华的人考上,杜甫再次落榜。
仕途不顺的杜甫,日子自然也过得紧巴巴的。就在他快要过不下去时,迎来了转机——唐玄宗要举行三个祭祀大典。杜甫大笔一挥,写下《三大礼赋》,果然得到皇帝赏识。可是,奸臣当道,杜甫只得到了一个候选官吏的资格。入仕的不易让杜甫看清了朝廷的腐朽,但更痛苦的人生考验还在等着他。
755年秋天,杜甫回老家时路过骊山。他看到唐玄宗正带着贵妃没日没夜地玩乐,挥霍无度;到家后,他才知道自己最小的儿子竟饿死了,此时正值秋收哇!面对刻骨之痛,杜甫想到的是:百姓的生活岂不是更艰难!愤恨之下,他写出了长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悲鸣。
唐肃宗即位时,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当官不到一个月,杜甫就因为进谏而让龙颜大怒。不多久,皇帝贬他到华州(今陕西渭南)当司功参军。在这里,杜甫看到了战乱中百姓悲惨的生活。他根据亲身经历,写出了名篇“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漂泊一生、看遍疾苦而深感无力的杜甫辞官来到成都,在郊外的浣花溪上筑起了几间草堂,过起了安稳却依然贫困的生活。一年秋天,大风卷走了杜甫家茅屋顶上的草,他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被广为传诵。
765年,杜甫的老朋友、镇守成都的剑南节度使严武病故。在成都失去依靠,杜甫只好带着全家向东流亡。770年,因贫困和疾病,杜甫死在了湘江的一条小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