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思考

2024-10-12 00:00:00贾宏飞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法治教育提供了先进科学方法和强大思想动力。在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背景下,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是高职院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应从规范内容体系、优化教育方法、强化队伍建设、筑牢育人阵地等方面入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战略布局、重点任务、重要保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职院校;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4)03-0017-05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也是开展法治教育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的新时代人才的职责和使命。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既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也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任务。因而,本文聚焦于此,就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三个问题,即以何融入、为何融入、如何融入,谈几点认识。

一、以何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立足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法治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深刻阐释的“十一个坚持”,凸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精髓和核心要义[2]。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应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架构,以“十一个坚持”为主要内容,并依托相关重要文献和权威观点,以教材内容为基本遵循,以学生需求为现实导向,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战略布局、重点任务、重要保障等四个方面努力做到“四个把握”[3]。

(一)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

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鲜明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谁领导、为了谁、依靠谁等一系列统摄性、全局性问题,发挥着指明道路、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要教育引导学生切实领会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命脉所在,离开党的领导这个“主心骨”,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必定迷失方向、难以为继。要教育引导学生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毕生准则。全面依法治国价值目标在人民,依靠力量是人民,必须坚持将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根本评判标准。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由之路。道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动摇、含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足中国大地、紧扣时代脉搏,是适合国家发展,符合社会实际的道路。

(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要素、多个环节和多重任务,并且各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可谓改一制而触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进行科学规划、系统谋划。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全局和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聚焦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梳理了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不同主体的内在关系,既突出核心要素,又覆盖所有环节,科学绘就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和骨干架构,为推进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

在阐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时,要引导学生明晰三者分别作为道路方向、具体落实、基本手段统一于整体性、系统性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之中,是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而不是条块相割的随意拼接;在阐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时,引导学生把握三者之间的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统筹联动、环环相扣的内在关系,目的是通过系统化、链条化、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注定充满艰辛、充满挑战,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才能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度图、路线图、施工图中,不乏有许许多多“老大难”“硬骨头”和“顶风船”要去解决、突破。因此,在确定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和战略全局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当前和今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其中,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突出体现了宪法这一治国安邦总章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启示我们在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中要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拥护宪法权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每个环节、每个阶段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科学立法强调要完善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这是中心环节;严格执法强调要加强各机构、程序、职能的规范化、法治化,这是关键环节;公正司法强调要做到公平、正当,这是重要环节;全民守法强调要让法律权威成为包括学生在内的人民的坚定信仰和实际行动,这是最终环节。

(四)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健全的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落地见效的前提。全面依法治国需要统筹政治、制度、组织、物质、人才、科技等多方面要素。其中,基于人才强法、人才强国的思想,强调人才保障处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要求重视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抓住领导干部队伍。不仅要大力提升立法人员、执法人员、司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更要将注意力聚焦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上,要求他们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带动、引领、示范、表率作用,担当“领头羊”“排头雁”“火车头”。同时,将学生群体摆进去,引导学生在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从自身做起,学习法律、敬畏法律、运用法律。

二、为何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入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法治观念培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将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法治素养关乎法治社会建设质量。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需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引,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价值内涵与战略意义非常明显。

(一)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前深刻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突出强调:“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4]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有潜力、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群体,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的步伐与节奏。结合当前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时代背景,无论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都理应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特质、实践要求等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举措。

(二)提高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5]“头脑之中”对应法治思维,“行为之中”对应法治能力。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创立,具有深邃的政理、法理和哲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这一科学理论所蕴含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精义,确立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法治公民,无疑极为重要。

一是提高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需要。思维能力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具有正确的思维能力才能把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错误思潮充斥其中,高职院校学生观念尚不成熟、不稳固,易受到不良影响,产生非理性表达和不正确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等方面的科学论断,体现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

二是提高学生法治实践能力的需要。思想归根结底要通过实践检验。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习近平法治思想面向为何推进法治、如何推进法治等一系列理论课题,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探索,彰显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完美交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时代前进、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成长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践行者。

(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法治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作出新部署。全体社会成员信仰法律、尊崇法治,法治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必须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目标、途径有深刻理解。

就高职院校来说,要培养符合法治中国建设要求的新时代人才,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让学生在内在贯通、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感受思想说服力、政治凝聚力和行动感召力,使他们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教育中的指导性作用如何发挥以及发挥效果,关系着学生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增强,进而会对法治中国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既是促进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坚定的法治信仰的客观要求,又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如何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实现法治教育创新发展,需要从规范内容体系、优化教育方法、强化队伍建设、筑牢育人阵地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育人铸魂的效果。

(一)规范内容体系,夯实融入理论根基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在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中无疑处于统领地位。作为一个博大精深、内在融贯、日益发展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覆盖党政军民学各个方面的法治思考,较难在短时间内被完全理解、掌握。事实上,现阶段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也不是要求每位学生成长为专业的法治人才,而是要求他们成长为具有法治理念的新时代青年。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需要法治教育工作者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中央领导同志、权威学术专家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阐述解读为参考,在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领悟科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梳理、学理化表达、科学化构建,形成规范的内容体系。同时,结合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精细、分步学习,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完整体系、逻辑布局和深邃思考,掌握最新理论知识、树立最新法治理念,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践行见效,逐步成长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可靠接班人。

(二)优化教育方法,完善融入运行机制

教育要不断前进,教育方式也要不断革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必然要优化教育方法,通过明确政治方向、转变态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等,增强法治教育的时代性与针对性,满足高职院校学生需求和教学需要,不断提高法治教育实际成效。

一要明确政治方向。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培育时代新人,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使命担当。如前所述,法治教育的重点不是对法律条款的简单记忆,也不是法学专业的系统养成,而是培育契合法治中国建设重要目标的法律思维和法治意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要把握时代导向,明确政治方向,充分认识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要转变态度观念。法治教育只有关注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弥合供给与需求的差距。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必要的话语表达、场景设计、现实解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抽象的理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洗礼和理论感召。

三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法治意识的培育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层次性和科学性。在法治教育中,不能“一刀切”“一锅煮”,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导引,找准方向,找好切入点,注意难度和深度上的区分,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地安排教育内容,有条不紊地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法治理念。

(三)抓好队伍建设,强化融入主体保障

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的关键抓手。《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提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6]。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离不开一支品德修为高尚、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能强大、专兼结合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

鉴于此,高职院校要做出配套规划,打造具有深厚专业水平和扎实实践能力的法治教育教学团队。一方面要整合各类师资力量,汇聚多元化育人合力。高职院校从事法治教育的专任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要从拓展理论视野、加强学术研究、提高教学本领等方面入手,通过备课教研、示范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夯实法学专业功底。同时,承担日常管理的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团委教师以及负责专业引导的班主任也要集体攻关、协同发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思维,形成法治理念。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法治人才,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法学背景的硕博士研究生受过系统化、科学化的专业培训,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将他们纳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队伍,有助于提高法治教育的整体水平。高职院校可与当地法律实务部门合作,聘请法官、律师等素质高、业务精的法律人才担任法治教育兼职教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理论与鲜活的现实案例、法治事件、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筑牢育人阵地,拓宽融入现实渠道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要以“大思政课”为重要依托,以法治教育体系为切入口,在理论课程导向功能、实践环节延伸功能、网络平台浸润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互融互通和协同共进。

一是融入法治教育课程,发挥主渠道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课程,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公共课与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建立完善的法治教育体系,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教学系统化。例如,抓好思政课教学,特别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意识地勾勒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框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和逻辑体系;利用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各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合习近平法治思想,针对不同专业需求,结合案例分享与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此外,还可以开设法治人文选修课程,将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等内容讲清楚、讲明白,帮助学生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课内外联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强化实践教学。为此,必须破除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藩篱,打破院校与社会的壁垒,拓展法治教育实践空间。要积极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引入实践教学资源,发挥好公检法等法律实务部门在法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摩感受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体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引领力和实践指导力。

三是融入网络信息平台,增强育人时效性。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为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平台,引入动画、短视频等立体教学方式,结合热点、经典案例的深入研讨,解答学生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方面的疑点和难点,促进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因时而进、因事而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2.

[2]王晨.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新飞跃[J].中国法学,2021(2):5-19.

[3]张文显.如何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J].中国大学教育,2021(9):4-11.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21-04-05)[2024-02-20].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4/05/content_5597861.htm.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05.

[6]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EB/OL].(2020-12-07)[2024-02-20].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2/07/content_5567791.htm.

Integrating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the Rule of Law into Leg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Abstract: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the Rule of Law provides advanced scientific methods and powerful ideological impetus for leg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the Rule of Law into the leg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these colleges to implement Xi Jinping Thought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 objective need to enhance students' legal thinking and practical capabilities in the rule of law, and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adher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and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w-based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roceed by standardizing the content system, optimizing educational method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s, and reinforcing the educational base, thereby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the Rule of Law into legal education. This will guide student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political direction, strategic layout, key tasks, and important guarantees of the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achieving unity in learning, thinking, application, knowledge, belief, and action.

Key words: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the Rule of Law;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eg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