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改进策略

2024-10-12 00:00:00汪璇李金泽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要尊重规律,教师要增强教育理念和情怀,提升立德树人责任感,有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改进小学教师培训,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革培训内容,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改革培训方法,提高培训针对性;改革培训组织方式,增强培训真实场景的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培训改革;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4)03-0102-04

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出台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回归教育本真,让教育从“抢跑”回到正常的状态;二是回归学校本身,不再让教育资源大量溢出;三是回归教育真实,远离教育功利化。作为“双减”实施阵地的学校,其功能是稳定的;但作为“双减”实施主体的教师,却会随着形势发展,暴露出专业素养方面的不足,也会在工作中产生一些不适应。“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的在职培训。

但是,截至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教师培训的常规操作办法研究。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分类培训的意义,强调“持续更新其教学理念与方法、拓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以不断推动小学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1]也涉及引入新技术提高培训效果的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之下,新型的教师培训课程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形式更加灵活,培训内容更独特,培训规模也更大,培训成本更低。”[2]二是对落实“双减”政策方面的研究。目前多讨论“双减”政策完善问题,“‘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前提是各执行主体与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支持,也即政策所指向的目标与各行为者利益一致,价值理念得到相关主体的认同。”[3]以及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为教师增权赋能,提高教师积极性[4]。三是在教师培训与“双减”政策结合方面,学界关注度不高。有论者从培训内容角度提出,培训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运用软件开发领域的‘敏捷’理念可以提供一种新思路,从而弥补传统培训课程开发的不足。”[5]

总体看,目前对“双减”政策重要性、实施技术操作论述较多,而对“双减”政策下教师培训的论述比较少,且论述不够系统化。因而,加强“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培训的意义和实施策略研究,对提升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非常重要。

一、“双减”对教师的新要求

83fef3ee26edfe5ec96d3f13dcae7847双减”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都提出了新的拷问,也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遵循规律,回归教育本真

教育要从功利化、工具化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状态,就要遵循自身规律,让学生在自主、自觉和自信中学习成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价值,教人成人,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育的人文关怀,用教育来引领学生走向健康美好的人生,用爱心陪伴学生快乐成长。但是,由于受到功利观念的诱惑,很多教师违反了教育规律,实施急功近利的教学和考核,如在教学中超越课程目标、违背学生心智发展规律,超出学生心智水平,违背了教育本真和教育基本规律,也背叛了教书育人的精神价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6]这是对教师职业精神和教学行为的纠偏性要求,也是破解教学极端功利化的基本规定,其实,就是回归教育本真。

(二)提升情怀,回归师道本真

“双减”不是减少学校教学任务,也不是减少教育内容和价值。对于老师来说,有效实施“双减”还需要“增”。教师要在两个方面实现“增”:一是增强立德树人责任感;二是增强教书育人的情怀和情感。“双减”的任务之一是要真正落实好三点半课堂和课后辅导等工作。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时长,也在教材教学内容之外增加了新的科学、艺术、体育等技能辅导内容。教师是否在心灵深处主动接受?这是考验教师教育情怀和立德树人责任感的现实问题,实质就是师道问题。而且,减轻学生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这些都对教师的传统思想认识产生新的冲击,教师能否及时更新观念、增强教育教学情怀和责任心,是“双减”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三)持续充电,回归人师本真

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从学生个性发展、人生成长角度来说,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关键要当好学生的人师,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志趣,当好学生人生成长的引路人,做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楷模、人生榜样和精神标杆。为此,学校既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先进的理念、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文件,又要组织受训教师与优秀师德楷模面对面交流、访谈,改进教师培训机制,提升培训实效。让教师在持续充电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和职业操守,争做学生爱戴的人师。

(四)淡化功利,回归课堂本真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6]学生作业多,不可否认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意图利用机械性作业训练来填补低效率课堂带来的空白和缺陷。课堂教学就是师生探究问题的空间和过程,课堂教学质量来自师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用“双减”标准衡量,低效课堂教学和教师用增加作业来提高教学质量这些简单教学方法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回归课堂本真,找准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培训与“双减”的不适应性

提高在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其路径有两条:一是教师本人积极自主学习探索,不断提高;二是接受专业化、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双减”对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实际也为教师培训发布了改革的动员令。而当前,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也明显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给“双减”有效实施带来了阻力。

(一)培训目标偏重学科化,不利于教师走向综合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规定了5个具体目标,涵盖了师德修养、教学理论、教学研究能力与专业发展四个方面,学科色彩比较浓厚,专业性很强。但是,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目标则没有提及。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则强调了素养提升目标,要求国培计划的实施要“聚焦素养提升,更新标准引领下的内容体系”,包含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目的在于“综合提升教师学科育德、教学实施、学生评价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力”[7]。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双减”政策的施行,教师培训过于学科化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强教师职业综合能力培训,以此拓展教师思维空间和技能空间,进一步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和职业自信心。

(二)培训课程偏于理论化,不利于教师提升实践能力

当前的教师培训课程,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专业课程多、通识课程少,重专业轻综合的问题比较明显;二是重视理论解读轻视实践训练。教师培训课程明显存在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相对封闭的问题。

教育不是封闭在校园的自我欣赏,更需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构建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的大教育观,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创新意识。培训既要帮助教师丰富挖深专业知识,又要帮助教师拓宽跨学科知识和能力。长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抽象的理论讲座,与社会和生活实际脱轨,这样的培训课程与“双减”的目的是不适应的。

(三)培训过程陷入虚拟化,不利于教师构建真实课堂

培训的意义不在于教师接受了多少专家讲座、参观过多少次优质课、提交多少论文和培训心得,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成果的有效转化。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把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理解,把抽象的经验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现场操作技巧。

但是,当下的教师培训常常对教师提出较为简单的成果转化任务,也缺乏严格的评价标准,更缺少转化后的持续跟踪观察和评价。教师培训成为一种虚拟化演练,很少进入教育教学真实场景,没有在真实场景中实现培训的有效转化,带来的培训结果是学员学而不用,用而不好。

三、适应“双减”需求,改进教师培训的策略

目前教师对“双减”的认识和跟进还存在很多差距,在思想观念、综合知识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等方面还有很多不适应。要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效推动“双减”政策的长期执行,除了学校深化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外,还需要学校改革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帮助小学教师迅速提升综合素养、转变教育观念。

(一)改革培训内容,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1.优化调整培训课程结构,增加科学、艺术、体育、文化等特色课程

“双减”实施过程中,一个不能避开的任务是,三点半课堂怎么有效实施?三点半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以谁为责任主体?这实际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明确三点半之后学校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二是要设计好这一时段的教学教育内容。

三点半课堂的责任主体是学校,具体实施者应该是教师。但不能把这一时段的教育活动当作课堂教学的延续,而应该是以帮学、助困、培养特长为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7]

小学需要开设这些课程,那么,教师培训也应该增加科学、艺术、体育技能培训的课程,旨在帮助在职小学教师掌握一至二项技能,积极参与并有效开展三点半之后学生特长技能训练。《教育部办公厅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教育部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专门设置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项目,引领带动各地加强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8]设置特色课程时,可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让不同学员根据自己爱好和需要选择一至二门特色课程学习。或者以特色专题培训的形式,分类分层开展短期技能提升培训,以适应受训者的个性化需求。

2.培训管用的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站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对小学教师重申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双减”目标的坚实基础。没有高质量的课堂,就难以培养好学生,也就难以杜绝题海大战、课外补习和辅导。教育质量好不好,“双减”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课堂教学如何。而课堂教学的质量,不仅依靠教师渊博的学识、认真的态度,还依赖于教师先进而符合规律的教学方法。

“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应该突出具体化、个性化。“双减”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减少学生课外作业量,教师由于受到长期功利化、简单化教学思想的影响,对如何设计作业、如何处置作业,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系统的思考,因此加强教师对有效作业设计方面的培训对延伸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另外,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相关联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还包括:高强的教师语言技能、教师写作技能、教师管理技能、家校合作沟通能力等。

(二)改革培训方法,提高培训针对性

1.实行定制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适应度

为增强培训效果、助推“双减”政策执行,可以在教师培训时,实行定制培训方案的方法组织培训。定制培训方案,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培训者与学员共同编制项目化培训方案;二是在某一个项目总体方案基础上,培训者根据受训教师个人需求,提供适度时间、适当容量的个性化培训;或者根据各个学校自身个性化发展需求,直接对接设计并有效组织实施个性化课程培训。

2.强化案例分享,淡化理论说教

此前,小学教师培训很重视案例分享,并把案例分享纳入实践教学课程,而且一般都会保证实践课程占比不低于百分之五十。这是教师培训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具体表现。但是,在实际培训中,很多授课专家往往淡化实践操作环节,而转向归纳提升理论为主,这无疑会降低案例的分享价值。培训不是指导小学教师写理论文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小学教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培训课程设计时候,实践性课程占比可以适当提高,要进一步淡化理论讲授,强化实践操作。

(三)改革培训组织,增强培训真实场景效果

1.加大现场实景培训,减少封闭虚拟式培训

很多培训在选择地点时,都会将舒适、方便,宾馆酒店成为首选。然而,教师培训一旦进入酒店,就会与教学环境分离隔断,难以实现案例分享、教学互动的实景效果。因此,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尽量避免以条件优劣定质量的传统办法,尽量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把培训回归到学校实景环境中去,回归到真实课堂上去。这样,培训者和受训教师都能找到教学的真实感觉。

2.改变“专家”观念,吸引能者进入培训团队

此前,参与培训授课的专家团队建设,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教育主管部门遴选组建的专家库;二是承办培训单位自己遴选。两个途径都相对封闭地选择了学校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而忽视了民间艺人和行业能手。而“双减”需要锻造突出的学校特色课程和课程特色,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团队要具备特色,学校“专业的力量是独具魅力的,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才真正具有吸引力。”[9]民间艺人、行业能手进入培训专家团队,可以帮助小学教师锻造特色课程和课程特色,以利于小学教师有效开展三点半之后的学生特长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参考文献:

[1]舒彦强.面向职业发展的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建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31-132.

[2]洪荣桦.“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5):187-189.

[3]张务农,曹猛.“双减”政策落实的制度化困境与超越之道: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3):101-111.

[4]张笑予,祁占勇.“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赋权增能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3(04): 74-78.

[5]刘伟菁.“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培训课程敏捷开发思路:以相关“作业设计”培训课程开发为例[J].教xLML6SOmP+Gtlc1ddOz4b/Ayr/QJXpyobp+DKGSh5JA=育理论与实践,2022(17):36-40.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4-02-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04-30)[2024-02-20].http://www.moe. gov.cn/srcsite/A10/s7034/202105/t20210519_532221.html.

[8]教育部办公厅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EB/OL].(2021-12-02)[2024-0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2112/t20211214_587188.html.

[9]姜丽莉,谭琳.“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发展阶段及建设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2(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