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四个维度研究

2024-10-12 00:00:00颜妍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自媒体是目前高校学生接触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更新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理念,明确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主体,完善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全面提升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4)03-0013-04

自媒体是指大众通过网络对外发送信息的传播方式,其具有运营自主化、使用普泛化、内容个性化、交流即时化、传播裂变化的特点。用于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网络平台被称为自媒体平台,目前,主要的自媒体平台有“两微一抖”,即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及抖音[1]。自媒体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学生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有着全面且持续性的影响,因此,充分应用自媒体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对于促进高校学生思政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下,虽然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自媒体对于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但在具体的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自媒体的应用依然不够充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从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为什么干)、教育主体(谁来干)、教育内容(干什么)、教育路径(怎么干)等四个维度入手,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

一、理念维度:构建内外结合、实虚协同的思政教育格局

应用自媒体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首先要做的是更新教育理念。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往往局限于高校内,无论是思政教学、思政实践还是思政宣传,都依赖于“高校—学生”的单一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的兴起,打破了高校原有“象牙塔”的信息藩篱,使得高校学生可以获得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当与时俱进,以开放的态度融合来自社会、网络的教育信息,充分利用自媒体,改革高校思政教育。

(一)以自媒体为“窗口”将高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相结合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传统教育崇尚的一种教育态度。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传播、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强,如果高校思政教育不能适时接纳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毫无疑问会落后于时代。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自媒体这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发挥自媒体的“窗口”作用,让高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充分交流、融合。这样,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自媒体进入校园,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内容、更新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形式,破除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弊端,使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前沿化、多元化、动态化,让高校思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互通互融,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促使高校思政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以自媒体为“桥梁”使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相协同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往往依赖于现实教育,比如思政教学的课堂、思政实践的基地、思政宣传的展板等,但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现实教育的局限性愈发明显[2]。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受课时和教室的限制,授课人数必须是固定的,加之受交通、经费等限制,思政实践也很难做到全面覆盖;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习惯在网络空间里获取信息、接受网络教育,对于网络教育形式有一定的诉求。高校思政教育如果仅仅局限于现实教育,便无法适应高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利用自媒体这一主流网络信息传播形式,将自媒体作为联通现实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桥梁”,配合思政教学、思政实践和思政宣传,从而实现现实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协同育人,既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又符合高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高校要充分发挥自媒体优势,结合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联通现实教育和网络教育,构建内涵更为丰富、覆盖面更广的高校思政教育格局,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二、主体维度:建设专职主导、师生参与的思政教育队伍

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教育主体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主体是专职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包括党团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负责高校思政教育的各项工作。自媒体具有运营个性化且运营门槛低的特点,每个人都有机会利用自媒体发表观点,但这也会造成自媒体平台信息良莠不齐,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信念,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明确思政教育的教育主体,扩大思政教育队伍。

(一)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教育经验丰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应用自媒体开展好思政教育[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高校自媒体平台(包括高校官方自媒体平台以及各学院、系、部的自媒体平台)以及个人自媒体平台,占据信息传播的高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布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信息,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培育高校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涵养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澄清和纠正网络谣言和错误思潮,引导校园舆论和社会舆情,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4]。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单位,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建设专业的思政教育自媒体平台,发布思政教育信息,加强高校舆论引导,解答高校学生的疑难问题,开辟高校思政课的“第二课堂”即自媒体课堂,使高校思政课堂与自媒体课堂相得益彰,进一步巩固高校思政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地位[5]。

(二)发挥其他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

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要发挥其他师生和学生的积极作用。第一,发挥专业课教师的积极作用。专业能力强且乐于育人的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以介绍专业人物、专业故事的形式,在自媒体平台上开展网络“课程思政”,寓教于乐地开展思政教育。第二,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有思想、有见地的高校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从学生的角度,以思想成长、生活感悟、学习心得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现身说法地开展思政教育[6]。第三,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对高校学生有重要影响的组织,各个学生社团,可以在社团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利用自媒体记录社团活动、展示社团风貌,通过熏陶和感染开展思政教育。需要指出的是,高校专业课教师、学生、学生社团成员的理论基础参差不齐、思政教育经验相对匮乏,很难保证其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能够满足高校思政教育的需要。高校党团组织、宣传部门以及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单位,要对运营自媒体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学生、学生社团成员进行必要的引导、监督和规范,并为他们提供有关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使高校专业课教师、学生、学生社团成员能够有效地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7]。

由上可见,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可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建设专职主导、师生参与的思政教育队伍,提升思政教育能力。

内容维度:完善创作为主、转发为辅内容供给形式

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自媒体内容是重要基础。与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不同,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内容,通常具有更为灵活的主题、更为宽泛的选材、更为新颖的形式,同时,也有着严格的规范:第一,自媒体内容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的道德标准和公序良俗;第二,自媒体内容既要反映当下形势、解读国家政策、剖析社会问题,也要有理有据,体现自媒体内容的教育功能,不要一味蹭热点、炒热点;第三,自媒体内容要保证质量,做到表述清楚、形式新颖、内容正确;第四,发布自媒体内容要注意版权问题,不仅仅是文字内容的版权问题,还包括图片以及视频的版权问题,不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为此,高校要完善内容供给形式,为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持续、高质量的内容。

(一)加大内容创作力度

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加大内容创作力度显然是重中之重。高校思政教育中,创作自媒体内容有如下优点:第一,高校自媒体运营者(包括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其他教师、学生)更了解高校学生的需求,创作的内容更符合高校学生的需要,更有针对性;第二,高校自媒体运营者更了解当地和校园的情况,创作的内容更能联系当地或者校园的热点人物和热点事件[8];第三,高校自媒体运营者更了解高校学生关心的话题,能够发布具有话题度的信息,并能够与高校学生积极互动。创作内容的时候,高校自媒体运营者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自媒体内容要有营养,要有知识内涵,不要一味博眼球、哗众取宠;第二,自媒体要结合自身优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创作自媒体信息,使其具有特色;第三,自媒体信息要突出原创,表明自身对事物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既使有矛盾冲突,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来深化认识。同时,高校(包括学院、系、部),可以成立面向思政教育的自媒体内容创作团队,在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等关键时间节点,或者在重大仪式、重大事件中,创作相关内容,推动思政教育的开展。

(二)提升转发内容质量

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转发自媒体内容也是必要之举。高校自媒体运营者的创作能力和精力有限,必要时候可以转发社会上(包括其他高校)的自媒体内容,以补充高校自媒体内容创作的不足。转发自媒体内容的时候要注意:一方面,高校自媒体运营者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引用、转发自媒体信息,切不可滥竽充数;另一方面,社会上的自媒体运营者来源复杂,其在知识背景、道德操守、媒介素养等方面均有差异,高校自媒体运营者要把握自媒体内容的质量,将优质的自媒体信息转发推荐给高校学生。

总之,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创作内容与转发内容可“双管齐下”,为思政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路径维度:开拓三位一体、推陈出新的思政教育渠道

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要开拓有效的教育路径。自媒体是当前流行的媒介形式,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要将自媒体与传统思政教育的路径(主要是思政教学、思政实践、思政宣传)融合,促使传统思政教育推陈出新。

(一)自媒体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路径

自媒体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路径,可以为高校思政教学带来内容和形式上的改变。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从自媒体内容中选取优质教学案例和阅读材料,融入思政教学,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以自媒体形式推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利用自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对思政教学进行强化和补充[9]。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自媒体的直播功能,选取高校思政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开设基于自媒体的专题讲座,既不占用正常的学时,也不占用高校的教室。还能够方便那些不能及时进入直播间听讲座的学生,通过录屏视频或回放等可视化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二)自媒体融入高校思政实践路径

自媒体融入高校思政实践路径,可以丰富和提升高校思政实践的形式和效率。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讨论、辩论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教师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点评,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的投票功能,就有关社会问题开展网络投票、实施网络调研,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实施基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实地考察的实践活动,由于活动经费、活动时间和学生安全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很难大规模开展,但应用自媒体,采用直播形式就可以完成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与实地考察场所的人员接洽,利用自媒体的直播功能,由思政课教师与实地考察场所的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现场实地考察的效果。

(三)自媒体融入高校思政宣传路径

自媒体融入高校思政宣传路径,可以拓展和提升高校思政宣传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一方面,与传统的思政宣传方式(如广播、宣传栏、海报、展板、活动)相比,自媒体宣传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而且其推送机制可以精准把思政宣传内容推送给高校学生,增加高校思政宣传覆盖面[10];另一方面,与传统的思政宣传方式相比,自媒体思政宣传具有交流功能,能够形成交流的场域,提升高校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思政宣传的热度,扩大思政宣传的影响力。

由上可见,高校应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要充分利用自媒体,拓展和创新思政教育的传统路径,强化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五、结语

自媒体作为高校学生接受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信息的主要载体和路径,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信息高地。高校要全面认识自媒体的优势,创新应用自媒体,促进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经伟,冷苗青.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路径优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4):112-118.

[2]唐立,李玉尹,富江,等.自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3):36-40.

[3]王喜英,高顺起.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强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1):57-61.

[4]孔令霞.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06):13-15.

[5]任娟.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04):137-138.

[6]王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超越与创新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21(12):82-85.

[7]李振宇,苏岩.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4):94-100.

[8]王文英.自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8):64-66.

[9]张亚男.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转变[J].长春大学学报,2022(02):69-72.

[10]石莎.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S2):173-175.

A Study o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rough the Use of Self-media

Abstract: Self-Media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access information. Colleges should fully utilize the communication advantages of self-media and update their concept of using self-media to condu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y should also clarify the main bodies of using self-media to condu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using self-media to condu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rthermore, they should innovate the path of using self-media to condu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using self-media to condu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lf-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