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便秘的临床观察

2024-10-11 00:00:00黎承静陈俊云张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排便功能,减少因排便造成的心力衰竭恶性事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慢性心力衰竭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规范化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规范化心力衰竭用药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6min步行试验、Wexner便秘评分、pac-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观察组Wexner便秘评分、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症状。

关键词:通腑贴;慢性心力衰竭;便秘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9-0063-0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等”慢性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心脏结构改变和或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进而出现心脏射血能力eNU13GyxtO7+wdDZqJP2M0KQ5Q6bo0SOp2brSIT99WI=受损,引起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1]。在我国,因各种病因进展到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高达数百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中国35~74岁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达0.9%[2]。在慢性心力衰竭群体中,多数患者以右心功能下降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以胃肠道反应常见,如便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反之,便秘容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用力排便时心脏耗氧量是正常排便时的5倍,因此,便秘患者用力排便时发生心血管恶性事件的概率大大上升,甚至造成心源性猝死[3]。便秘是指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或者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或排便周期延长的一种病症[4]。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脏泵功能及舒张功能衰竭,引起体循环障碍,胃肠道出现瘀血,打破胃肠道微生物生态环境改变,从而容易诱发便秘[5]。张建薇等[6]同样认为用力排便时容易诱发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甚至出现死亡。虽然经过积极抗心力衰竭药物的治疗,能改善心功能,以及使用“乳果糖、开塞露”等通便药物起到缓解便秘作用,但药物存在很多的不良反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其病进展可导致五脏虚衰,阴阳平衡失调,气机不畅,大肠传导无力,津液失调,肠道干涩,糟粕内停,糟粕内停则腑气不通,进一步加重便秘的发生[7]。本研究应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便秘,探索其疗效,为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便秘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患者来源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玉林市中医医院住院的患者7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观察组男18(51.4%)例,女17(48.6%)例;平均年龄(72.97±10.46)岁。对照组男12(34.3%)例,女23(65.7%)例;平均年龄(78.03±11.11)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临床诊断参考(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8]。(2)临床诊断便秘参考(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即可:a排便时间间隔>3 d,或每周排便频率少于3次,b大便干结,排便费力或不畅,且伴有或不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c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9]。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符合便秘诊断标准。(3)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病情严重不能耐受实验,如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风等。(2)存在肠道恶性肿瘤相关者。(3)无法完成6min步行试验者。(4)存在药物过敏史者。

1.5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心率、血压、肝肾功能等,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片、培哚普利叔丁胺片、螺内酯、达格列净等药物。此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管理,告知饮食方案,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保持平稳的情绪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穴位贴敷,取名通腑贴,选取中脘穴、神阙穴,双天枢穴、双大横穴。通腑贴药物成分:黄芪30 g,大黄12 g,厚朴15 g,枳实15 g,芒硝10 g,杏仁15 g,火麻仁15 g,莱菔子15 g,丁香10 g,桃仁10、小茴香15 g。上方药物由本院统一采购,药房打粉,以白酒调药,均分置于药贴。

分别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Wexner便秘评分、pac-qol评分。

1.6 观察指标 (1)Wexner便秘评分:包括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感、排便时间、排便排尽感、腹痛等,总分0~3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便秘越严重。(2)pac-qol评分:PAC-QOL共计28项,每项评分1~5分,总分140分,评分越高,说明便秘患者的便秘越严重。(3)6 min步行试验:在能耐受的情况下6min内尽可能地行走,步行距离越长,说明心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7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1.0 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6 min步行试验比较 治疗前2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步行距离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Wexner便秘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Wexner便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pac-qol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Pac-901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10]。保持大便通畅改善人体代谢,促进毒素排出,调控血压,调节胃肠道功能[11],进而减少因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胃肠道淤血影响胃肠道蠕动功能和消化功能。便秘患者进行排便时心脏负荷明显升高,因排便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风险大大提升[12]。如何解决便秘而带来的风险,值得临床医护进一步思考。刘金枝等[13]探究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心理状态及便秘的影响,认为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情志护理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具有良好疗效,不仅可以改善心功能,又减少便秘。赖美丽等[14]在患者排便时按压天枢穴联合便秘膏神阙穴贴敷对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功能性便秘,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中医穴位贴敷配合按摩手法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便秘,排便通畅,减少患者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邵海波等[15]认为中药敷脐联合穴位贴压可以明显减少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发生便秘,有益于心功能恢复,调节胃肠功能。“便秘”首次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提到:“热结于小肠,肠中痛……故痛而不闭不通矣”。对湿邪下注,湿热蕴结于肠道,腑气不通,不通则痛的机理进行阐述。东汉张仲景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进一步总结,认为便秘责于虚实寒热,创立了“承气汤”、“麻子仁丸”、“厚朴三物汤”等,后世医家对此加减运用,给便秘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手段。金元时期对血虚便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为血少肠燥出现便秘。明清《景岳全书·秘结》对便秘的基本病机进行更全面的表述,如虚秘、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等,深化了对便秘的认识。心为脏,属阴,小肠为腑,属阳,心主血脉,属火,心火下移助小肠分清泌浊,小肠化物,清者通过脾气上输心肺,化赤生血而灌溉全身。心与小肠通过经络气血及脏腑表里关系紧密联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责于心气亏耗,心火不炎,小肠分清泌浊受损,浊邪积聚,升清受阻,心肺灌注不足,影响肺宣发肃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气血津液不能下达,故大便干燥秘结。基于“心水病”并发“便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探索中医有效外治疗法对治疗疾病具有深大意义。故提出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便秘的患者中使用穴位贴敷治疗便秘。通腑贴药方组成中以“大承气汤”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杏仁、火麻仁、莱菔子、丁香、桃仁、小茴香。大黄苦寒泄热,厚朴行气消胀为君,芒硝咸苦而寒,枳实开痞散结,为臣药。黄芪行气补气扶正,丁香、小茴香温阳,使寒凉攻下而不伤正气,为臣药,火麻仁、莱菔子、桃仁加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药物的行气通便之功效,为佐药,诸药合并共奏行气通便之功效。使得通下大便而不伤正气,泄下与行气并重,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相辅相成。在选穴方面,取中脘穴、神阙穴,双天枢穴、双大横穴。任脉为“阴脉之海”,主调一身之阴经气血,中脘穴、神阙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位,循经所过主治所及,主治腹痛、便秘、女子不孕不育等;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主治腹痛、便秘、腹泻、痢疾等;大横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主治泄泻、便秘、腹痛等疾病,诸穴合用共奏消食导滞、调理肠胃、通腑之功效。通过在中脘、神阙、双天枢穴、双大横穴应用通腑贴可减少胃肠道淤血,促进胃肠蠕动、消化吸收进治疗便秘。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均较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规范化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心功能均较前得到明显改善,而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对比心衰改善情况相似,未能突显通腑贴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可进一步加大临床研究,获取更多的研究数据。通腑贴组在Wexner便秘评分、pac-qol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腑贴对慢性心力衰竭便秘患者具有更好的促进排便作用,获得更好的排便体验。通腑贴可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对于能否改善心功能,仍需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曾清清,李军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1-3.

[2]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6):553-578.

[3]王金平,童春梅.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揉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便秘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2(3):63-66.

[4]缪江,颜延凤,杨旭.“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2017,40(5):68-71.

[5]严琰坭,陈李.综合治疗心力衰竭后便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2):241-243.

[6]张建薇,葛兆霞,杨燕.老年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00-801.

[7]李薇.耳穴压豆对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便秘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9):121-122.

[8]王华,梁延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9]方秀才,柯美云,罗金燕,等.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9):619-622.

[10]戚先伟,戴小华.调脾护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脾两虚型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2):2287-2290.

[11]范敏,陈楚玲,陈新兰,等.中药穴位贴敷对中风后便秘的预防效果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5):661-665.

[12]方淑贞.中药穴位敷贴预防慢性心力衰竭阳虚型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4):605-606.

[13]刘金枝,孙志敏,董爱琴,等.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心理状态及便秘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12):215-218.

[14]赖美丽,刘盈盈,林安妮.天枢穴按压联合便秘膏神阙穴贴敷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30-134.

[15]邵海波,张雅丽,崔屹,等.中药敷脐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7,39(3):347-350+355.

(收稿日期: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