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五月的满月被称为“花月”(Flower Moon)。这个名字源自北美土著的传统,五月百花盛开,因此满月有“花月”之称。每当这时候,在不同光线的反射下,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格外美丽。
月亮在夜空泛着皎洁神秘的光,物理学上,它是一颗围绕地球旋转的卫星,但对于我来说,它是天文摄影之旅的起点。
一直以来,我都对科幻电影和纪录片抱有浓厚兴趣,尤其对浩瀚宇宙着迷。多年前,我观看了电影《星际穿越》,从此一发不可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探索天空。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在家中阳台,我无意间抬头看到满月高挂天际。那一刻,月亮的美丽与宁静令人心动。于是,我举起手边的相机,试图捕捉这景象。这是我第一次拍月亮,虽然最后得到的照片并不完美,但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从那时起,我决定深入月亮摄影的世界,探索宇宙中这颗遥远的星球。
最初,我只用手机和普通的数码相机拍摄。这些设备方便携带,但问题也很明显,比如在拍摄远距离天体时,照片中的月亮模糊且缺乏细节,成像效果并不理想。显然,想要拍摄高质量的月亮照片,就需要更专业的设备,掌握更多的技巧。我购置了大光圈定焦长焦镜头,并将其与高像素相机结合使用。这种组合显著提升了拍摄效果,不仅能够捕捉到月球表面更多的细节,也让照片更加逼真和清晰。使用专业设备还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主动或被动地了解了很多拍摄技巧及原理。例如,使用大光圈镜头能在低光条件下捕捉更多的光线,还能带来更浅的景深效果,让月亮在照片中更加突出。同时,高像素相机则能够记录下月球表面的细节,如环形山、月海等地形特征。通过这些设备的合理搭配,渐渐地,在拍摄月亮方面,我的水平明显进步,最后的成片也越来越让人满意。
拍摄月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经常发生许多趣事。有一次,我和朋友准备在小区楼下拍摄月食。天气预报显示,可能会出现云层遮挡的情况,但我们还是决定一试。果不其然,刚开始在点位蹲守,云层就飘来把月亮盖了个全,只剩下云层周围的光线供我们欣赏。等了很久,云层始终没有散去的迹象,正当我们准备收拾打道回府,云竟然开始消散,月亮露出真容,月光逐渐明朗。那一刻,我和朋友都默契地笑了,压住激动的心情快速调整设备,成功拍摄到了月食的全过程。正是有了这次经历,在往后的拍摄中,即使充满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亦会倍加珍惜。
当然,不顺心的时候也多,拿一次拍摄国际空间站穿过月亮的经历举例。在制定拍摄计划后,我和同伴计算好坐标,选择了一个没有光污染的地点作为拍摄点位。我们驱车数百公里,准备彻夜守候,结果当晚天气突变,乌云密布,整夜都只能待在车里。事与愿违,最终我们也没等到合适的拍摄时机,错过了理想的画面。
好在这条道路上,我并不是孤军奋战。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我一样,也对天文摄影充满热情。月亮让我们结缘,我们常常一起讨论拍摄技巧,分享拍摄心得。若是遇到特殊的天文现象发生,我们还会一起前往拍摄。天气不理想、错失良机、拍摄难度大……天文摄影的不稳定因素,是挑战,更是造就超强视觉冲击力画面的机遇。
拍摄月亮不同月相的特写,是一项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新月到满月,月亮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魅力。想要拍摄到清晰且细节丰富的月相照片,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利用大光圈定焦长焦镜头和高像素相机做配合,捕捉月球表面的坑洼与阴影。
这种类型的拍摄,让我对月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新月时期月亮很细,如细细的弯刀一般悬挂在天上,非常适合在后期处理成神秘的感觉;满月时的月亮圆润且明亮,看起来比平时更大,这一时期的拍摄,能展现出月球表面更多的细节。
我还会尝试特别的题材——地标建筑悬月。这是一种通过精确计算月亮运行轨迹,将月亮与地标建筑结合的拍摄类别。拍摄这样的照片,需要储备相关的天文知识,还要结合地理知识和摄影技巧,且计算要精确,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每当这种情况,我必须提前多次勘察拍摄地点,计算月亮的升起时间,推演它的运行轨迹,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和时间。我曾成功拍摄到月亮从上海陆家嘴的著名建筑群旁升起的壮丽画面,那一瞬间的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人造天体(如中国空间站、国际空间站、飞机)与月亮同框的拍摄被称之为——凌月,这是另一项令人兴奋的挑战。这类拍摄同样需要计算精确的时机与拍摄地点,并且通常需要多人合作。为了拍摄这些珍贵的瞬间,摄影师得提前学习天文知识,掌握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和预测方法。一般来说,我们会使用专业的天文软件和工具,预测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的凌月时间及位置,然后精准地选择拍摄地点和时间。半夜驱车数百公里前往拍摄点位蹲守,这对我们而言是家常便饭。毕竟我们可以等,但按秒计算的凌月不会等我们。
2023年6月5日,发生了一件对我摄影生涯极为重要的事——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采用了一张我的图片,发布在APOD(天文图片网站)、Instagram和Facebook 的官方账号上。那是一张国际空间站穿过太阳黑子群的照片。此前我捕捉到空间站穿过月球的瞬间,但未曾想被NASA选中,竟然与太阳相关。
那张作品的拍摄时间是正午12时09分28秒,ISS(国际空间站)从距离我头顶大约418公里飞过,穿过太阳黑子群,编号为3320、3321、3323,用时0.57秒。由于拍摄前,我已将拍摄的时间点精准计算过,所以在那瞬间,我毫不犹豫地按动快门,将ISS的剪影留在太阳上。在无数快门中,有一张被NASA选中发表,这无疑是对我的巨大肯定,成就感淹没一切细碎波折的前期准备,让我对接下来的拍摄计划充满信心。
仅仅过了一周,好消息再次知会我。2023年6月12日,我拍摄的国际空间站凌月,又一次被NASA选中发布。这张作品拍摄于上海,时间是2023年3月26日14点43分,ISS从距离我们头顶约435千米的距离飞过月亮,画面中日月同辉。这种天象需要天空晴朗,能见度好,且日、月同时处于地平线上。因为拍摄条件较好,ISS电池板及各舱段都被清晰地记录在相机中。
同年11月25日,江苏无锡,6艘飞船同时停靠国际空间站,数量为史上最多。为了拍到ISS在这个形态的凌月画面,我与好友提前计算月球的运行轨迹,相约前往无锡蹲守凌月点。22点27分28秒,在距离我头顶约435.8千米的高度,停靠着6艘飞船的ISS穿过月亮,我按下快门。
两天后,这张照片被NASA选中发表,这次的心情已不如前两次那般激动。被专业机构肯定,纵然鼓舞人心,但发表在NASA不是我拍摄的最终目的。无论照片选中与否,我都不会停止追逐日月的脚步,天文浩瀚,我的拍摄没有限制,也不设定边界,流星雨、日食、彗星……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收获的道路,我将继续前行。
(编辑 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