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真有九层妖楼?

2024-10-10 00:00马恒健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8期

雄踞世界屋脊,地处“地球第三极”的青海,地理奇观精彩纷呈,历史文化底蕴更是深邃厚重。热水古墓群坐落于海西州都兰县察汗乌苏河畔,其中的“血渭一号大墓”曾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地人诡异地称它为“九层妖楼”,据说,这一处墓室,正是电影《鬼吹灯》中散发荧荧蓝光,每层遍布尸骸的“妖楼”原型。

尘封的吐谷浑国往事

沿109国道从都兰县,向东南方行驶约10公里,便进入热水乡地界。

都兰县的母亲河察汗乌苏河在这片广阔的黄土地上冲击出一个个半月形的河滩。放眼望去,肥沃的土地上镶嵌着绿油油的青稞、藜麦、油菜,间或有色彩艳丽的花圃,以及瓜果满枝的果园。这里就是柴达木盆地的富庶之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支点,也是在公元6世纪立国的吐谷浑的核心地带。

吐谷浑是西晋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族慕容部建立的政权,后西迁今青海、西藏一带,通过兼并周边的羌、氐等部落,不断壮大。政权的创立者慕容吐谷浑去世后,后人以他的名字取国名,即吐谷浑国。

晋末隋初,吐谷浑国力最为强盛之时,疆域东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吐谷浑与周边邦国以及中原政权维系着微妙的平衡关系,接受强邻的封赐并进行朝贡,却又不断骚扰这些邻国的边境。另外,由于吐谷浑控制丝绸之路青海道,严重妨碍了中原政权对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隋、唐王朝对它进行过多次征讨。

公元609年3月,隋炀帝亲巡青海、河西。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帝王沿丝绸之路向西走得最远的一次壮举。同年5月,据《隋书》记载,西巡的隋炀帝亲征吐谷浑,“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635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名将李靖、侯君集率军攻打吐谷浑。唐军在鄯州(现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集结,兵分数路夹击吐谷浑军。吐谷浑战败后,国王慕容伏允自缢,其子慕容顺向唐朝投降称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其五》中写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使得享有国祚三百多年的吐谷浑在史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为普罗大众所知。

玻璃罩下的“东方金字塔”

过热水乡政府继续前行约5公里,广阔的血渭草场出现在前方。道路左侧的小土坡上,立着一块紫红瓷砖碑座、黑色大理石碑身的“热水墓群”文保碑。顺着文保碑的方向望去,可见一座左右坡度对称的覆斗状小山。根据事先查阅的史料和照片,我确信,这座小山便是血渭一号大墓。

血渭一号大墓状如金字塔山丘,封土堆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横穿冢丘、粗细相当的柏木,共有9层之多,每一层都搭建出结构空间。我将汽车停在文保碑旁的空地,沿着碑侧的一条小路走到小山脚下。小山的坡度接近45度,只有一条宽不到1米的石阶,扭曲着向上通往平顶。沿台阶一路攀行,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连串疑问:墓室既然已经被发掘,那从山脚进入不是更方便吗?若真是状如“九层妖楼”,在山顶又如何感受得到……

到达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面积约200多平方米的平台,地面中央铺盖着近百平方米的钢化玻璃。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快步上前,透过玻璃往下看,方知血渭一号大墓的墓室就在脚下,那厚厚的钢化玻璃是保护罩。

俯视整个墓室,平面形制大体上承袭汉制,分别为“前后室柏石混筑结构、左中右三室‘凹’字形石筑结构和十字形柏石混筑”。居中的主墓室约20平方米,如同微缩的中央广场;两侧的耳室,好似护卫的堡垒;纵横的墓道,犹如一条条幽深的街巷。主墓室的祭坛上,放置着金灿灿的铜油盏、黑黝黝的陶瓷罐。

位于主墓室上方的玻璃保护罩有一个碗口般大小的圆孔,透过圆孔,可见主墓室的地面竟落满了红红绿绿的钞票!其实是因为前来祭拜、游览的人们会将祭祀之物从孔洞投进墓室内。

在对大墓进行发掘的过程中,为保护处于底层的主墓室结构完整,考古工作者采取了自上而下的作业方式。这就不得不将状如金字塔尖顶的封土堆铲平,不过,平台南侧边缘保留了一个10多米高的原始血脉封土堆,以见证大墓本来的高大面貌。

平台北侧有一坡道,这是考古发掘的工作通道。从这里可径直进入墓室,但出于对珍贵文物的保护,一道玻璃门将游人阻挡在墓室入口处。所幸的是,在玻璃门前可立体地观察墓室形态。墓墙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块混合泥土后夯筑,每隔数米石土层,又在墙上铺满柏木,如此交替垒砌而成。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根水桶般粗的柏木横陈在主墓室墙下。

所谓“九层”,就是建造墓室的柏木的层数;而“妖楼”之说,是因为血渭一号大墓一直被当地人认为是一座自然形成的奇山。传说千年以前,这里曾有魔王存在,后来被格萨尔王摧毁。

根据考古勘测,血渭一号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据历史学家测算,依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修建如此繁复、需要山丘般土方量的大墓,起码需一万人耗时一年以上。血渭一号大墓在考古工作者眼中简直是个奇迹!

回到平台,放眼向大墓后面的山坳望去,可见一个个散落的环形土包,如同一座座坚固的堡垒。这不是浑然天成的地理形态,而是拱卫大墓的马、牛、狗等动物的陪葬坑,以及等级较低的其他官吏、富人的墓葬。

九层妖楼与盗墓奇谈

为了让游人完整而直观地领略血渭一号大墓的气势,当地政府特地在文保碑附近的公路边修建了一个可以纵览大墓的观景台。

伫立观景台向东望,远方逶迤雪峰下的血渭草场开满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紫花。草场上奔流着察汗乌苏河,宽敞的河床令人遥想黄河与长江……转身西望,大墓雄峻如城,背后高耸的山脉如同两条巨龙,分别从东、西方向腾跃而来,大墓好似龙口之间的一颗宝珠。在墓主生前的想象里,两山似神鹰展翼,双翼之间修一巨墓,如同鹰首。如此一来,墓主便可与山河融为一体,与天地永存了。

享有如此哀荣的血渭一号大墓,墓主身份应该非同一般。然而,目前虽已考证此墓落成于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之间,但墓主身份还未能完全确定。根据出土陪葬品中有大量金银器和一枚骆驼钮官印,历史学家初步推断,墓主可能是一个附属于吐蕃的吐谷浑邦国小王。

在此,有必要回溯一下吐谷浑的历史。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被吐蕃灭国,领土基本被占领。出于种种原因,吐谷浑却亡而未灭。随后,亲吐蕃的吐谷浑王族与吐蕃政治联姻,从而形成“甥舅关系”。《新唐书》载“:吐谷浑与吐蕃本甥舅国”,便是说的此事。因此,可以推断血渭一号大墓墓主去世的唐天宝年间,当地处于吐蕃实际统治时期。

距离血渭一号大墓400米,是2018年开始发掘的“2018血渭一号墓”。此墓发掘出了一枚刻着“外甥阿柴王哈亚克加”的印章,从而确定墓主是吐谷浑王。由于两墓位置非常接近,随着考古的深入,血渭一号大墓墓主的身份极有可能确认。

如果说血渭一号大墓以形制奇特令人瞩目,那“2018血渭一号墓”则以罕见的陪葬品令人惊叹。如今已出土的文物,有镶绿松石金覆面、镶绿松石金凤钗、镶绿松石金链、双狮日月金牌饰、金胡瓶、金缨罩、丝绸残片等。

热水墓葬群共有古墓数百座,但大多数已被盗。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盗墓事件发生在民国时期。当时的青海军阀马步芳为了筹措军饷,不顾当地人反对,带领军队盗挖了血渭一号大墓。

据说,马步芳的盗墓工兵进入古墓后,突然神智错乱,自相残杀起来。马步芳猛然醒悟:这九层妖楼莫非真有妖魔鬼怪?于是匆匆将一、二层内的陪葬珠宝席卷而去,并放火烧塌盗墓的入口,以防妖怪出入。

实际上,血渭一号大墓被当地人叫做“九层妖楼”是有历史渊源的。

在吐蕃灭掉吐谷浑的过程中,血腥的镇压和残酷的杀戮不可避免。吐蕃统治者及臣民对吐谷浑王公贵族的身后事有所忌惮,害怕他们化成妖魔报复,因而衍生出九层妖楼之说。当然,吐谷浑遗民为使自己族人的魂灵免受打扰,也可能散布类似的故事,起到威慑保护作用。

在考古工作者眼中,封土堆宏伟,形制极为独特的血渭一号大墓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构筑形式墓葬”;在历史学家看来,热水墓群揭示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辉煌历史;而前来的旅游者,无不对这片古老土地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怀敬意。

(编辑 邓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