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将领马芳的生平及用兵之道

2024-10-10 00:00郑岩成
西部学刊 2024年17期

摘要:马芳作为明代中后期著名将领,官至宣府总兵,此后马氏后人多将帅,形成马氏武将家族。马芳的崛起与其在治军过程中的“防”“战”的治军手段及用兵之道密不可分。他治军严明、善待将士,安定边防,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作为高级将领的马芳深谙用兵之道,在积极配合各地协同作战的同时多以谋略取胜。马芳对于明代中后期北部边疆防御及军队建设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明代;马芳;用兵之道

中图分类号:K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7-0076-04

The Life and Military Tactics of Ming Dynasty General Ma Fang

Zheng Yanche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2)

Abstract: As a famous general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Ma Fang was the general of Xuanfu, and since then, many his descendants had been generals and marshals, forming the Ma family of military generals. The rise of Ma Fang wa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defense” and “war”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ing the army and military tactics. He ruled the army strictly, treated the soldiers well, stabilized the border defense, and was a pioneer on the battlefield. Ma Fang, as a senior general, was well versed in military tactics. He actively cooperated with the coordinated operations of various regions and won by means of strategy. Ma Fang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fense of the northern fronti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m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Ma Fang; military tactics

在明初较长时期内,明朝政府仍然面临对蒙战争,涌现出一大批名将。这些名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熏陶,熟谙兵法,学界对其生平、儒学思想、军事思想等诸多方面有颇多研究。马芳作为重要守边将领,在明代中期明军抗击鞑靼蒙古、保卫北部边疆、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界有关马芳的研究,多集中在对马芳其人及马氏家族的研究与考证,但对其用兵之道的研究还较少涉猎相关研究可参见韩立基:《明马芳及夫人师氏墓志铭考》,《文物春秋》1993年第2期;陈亮、王娜:《明代蔚州将门马氏补阙》,《回族研究》2016年第1期;范东杰、刘定一:《明代马家将及其形成原因探析》,《武术研究》2016年第2期;赵玉珍:《明清时期长城沿线回民聚落的变迁——以大同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马芳的生平并对马芳的用兵之道进行梳理。

一、马芳的生平及子女概况

马芳,字德馨,别号兰溪,生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为明代中后期著名将领。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马芳十一岁时,“被虏驱塞外去,略无惧色”[1]677,俺答汗将其收养在侧,但马芳仍心系中原,“芳阳为之用……居虏地十二年,具谙边事,岁庚子,乃脱归。其逃至大同,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2]5584,由此马芳开始了戎马生涯。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马芳“以累战功拜总兵官,佩镇朔将军印,镇守宣府”[1]677,开始掌一镇之军务。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宣府总兵官马芳以病回卫”[3]1980,第二年二月,马芳去世,“赐祭葬如例”[3]2103。马芳历仕世、穆、神三帝,最高升任宣府总兵掌一镇防守。《明史》载:“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2]5586马芳通过努力和敏锐的军事判断力,成为一代名将,其卒后,“讣传远迩,道路靡不兴嗟,谓封疆失名将”[1]678。

马氏家族兴起于马芳,其妻为师氏,墓志铭记载:“夫人姓师氏,父升官间帅,母刘氏,阳和卫华胄也”[4],出身显赫。马芳与师氏有三子,马栋任中军都督府佥事、马椿任卫指挥、马林任大同左卫副总兵,分别娶妻祁氏为参将祁谦女、王氏为总兵王国勋女、孙氏为都司孙献策女。根据师氏墓志铭记载:“次椿,早卒”[4],马芳只余下二子。在现有记载的子女中,长子马栋有四男二女,马瑛娶通判温登魁女温氏;马炳娶余女孙郝氏;马焕娶总兵倪尚忠女倪氏;马丈广,尚幼。其女未记名,“长适总兵麻贵子承宗,次许锦衣卫指挥周希口长子”[4]。三子马林有五男三女,马烨娶秩元王俊民女王氏,马熠聘副总兵焦承勋女焦氏,马炯聘参将万化孚女万氏,马炫聘副总兵祁光祖女祁氏,马煌尚幼;三女分别许配于总兵麻贵子承宣、副总兵解生子继盛、总兵黄明臣次子。

由此可知:第一,马氏家族成员多位至将帅,成为明廷良将;第二,马氏家族成员婚许多为显赫官员子女;第三,与马芳家族世代联姻的多为武将家族,可以更好维持彼此在明廷的地位。马氏家族在保卫明代边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芳取得战斗胜利和其被重用的原因,也可从其生平的“防”“战”事迹中窥知一二。

二、马芳的“防”与“战”

马芳在治军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方式,在战前积极备战、严于律己,有效训练军兵,增强其战斗力,鼓舞军兵的士气;在战争中运筹帷幄,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有效抗击蒙古的进攻,保卫明代北部边疆;在战后爱护部属,将军兵视如己出。因此,马芳战功赫赫,屡次升迁,成为一代名将。

(一)防备有方,善待部属

马芳为将时,正值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穆宗(朱载坖,年号隆庆)、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三帝在位时期,此时明王朝处于由盛转衰之际,对于在长期处于备战和战争环境下的边防将领来说,严格训练军队、积极备战边防是必修课。

明嘉靖末年,赵炳然在任职宣大总督时,兵部分布秋防兵马事,对秋季备战进行了安排,其中就提到宣府总兵官马芳备战防守之事。《明经世文编》载,在宣府镇,如“秋时无警情,选练军队,尽早图谋战守之事;如蒙古伺机窥探,则一面酌发步卒,一面总领正兵拒止敌人”[5]2662。在日常备战过程中,马芳多方打探敌情,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形成预案进行准备。如果秋天没有敌情,就选练精锐部队,储备粮食,喂养马匹,练习兵器和火器,以图守卫。当出现敌情时,马芳命人重点严防敌人夜间攻城,并向南北派兵驻守,防卫敌人两面夹击。正因马芳在备战过程中考虑周全,严密准备,对明朝有效防范北方蒙古南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将领来说,备战是否充足,军心是否稳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走向。除加强所属地区防备之外,马芳深知军兵的战斗力和士气是战争胜利的保障。正因如此,他除在备战中严加戒备,完善备战体系,对部下军兵也较为体恤。隆庆年间发生石州之战,朝廷准备下狱处死副总兵田世威、参将刘宝,时任宣府总兵马芳因有功,可以恩荫一子为千户。马芳爱惜将领,因此上书言:“世威、宝以千余弱卒,抗数万方张之虏,而狼狈致败,遂搷重典。臣窃见二将才尚可用,愿寝臣荫子之命,为二臣赎罪”[6]。马芳视将士为己出,为受到处罚的将领讲公道话,这是他颇得人心的原因之一,此举也成为其稳定边关兵将之心的重要写照。

(二)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除了有效的战前准备以外,将领自身的作用也尤为重要。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将领是军队的主心骨,军兵的战斗力、士气都与将领的战场表现有密切关系。马芳在任蓟州副总兵时,曾携带家丁,以百余精兵力破敌军,击退蒙古军队,其勇猛形象朝中大臣多有耳闻。世宗朝名臣杨博在《条陈边计疏》中写道:“盖总兵马芳骁勇不减于震,勠力报国,此其时也。”[5]2941由此可知,马芳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的形象已经成为时人对他的重要印象。明穆宗时,蒙古万人大军到达威远城,“马芳追斩十六级,夺马千五百匹”[7]。《明史》记载:“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乃帅师至大松林,顿旧兴和卫,登高四望,耀兵而还。”[2]5585上述“所至先士卒”“或躬督战”都是对马芳身先士卒的评价。因马芳每次战斗均勇猛作战,使得“虏见我师勇气益炽,逗遛不欲前”[8],保卫了明朝北部边疆的安宁。

正因马芳功勋卓著、有谋善战,朝野上下乃至敌寇都为之折服。马芳在任蓟辽副总兵时,土蛮十万骑入侵,“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遂却”[2]5585。世人评“总兵官马芳骁勇,寇不敢深入”[2]5790。马芳心思缜密,在战争前备战充足、爱兵如子,战争中勇猛战斗、身先士卒,深受军兵爱戴。正如其墓志铭所言:“虽质朴少文,然多大略,晓畅兵事,抚士卒有恩信,故能摧坚陷阵,所向有功。乃其行谊修洁,又将才所罕见者,其隆声振世,盖诚有本哉。”[1]678这既是后世对其评价,也是其生平的真实写照。

三、马芳的用兵之道

战争中形势瞬息万变,马芳作为杰出将领,其用兵之道备受瞩目。有谋略,有胆识,善用奇兵,与友军协同配合作战,这成为他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其用兵之道的集中体现。

(一)“空城”退敌

勇猛是将领必备的特性,马芳可谓有勇有谋。在作战过程中,他多通过谋略取胜。对马芳来说,一生最惊险且最能体现其用兵之道的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马莲堡会战。马莲堡是万全右卫重要的设防地点,同时也是蒙古南侵的战略要地,若蒙古占领马莲堡,退可守蒙古,进可攻京师。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俺答汗与辛爱以十万大军向万全右卫发动进攻。当马芳到达马莲堡时,恰遇蒙古侦察兵,紧随其后的便是蒙古的主力军队,突如其来的蒙古主力军打破了原有计划。当时有将领建议南撤与其余部队会合后再发起进攻,但马芳深知此时部队前进气势正盛,如果下令撤退,必然气势消沉,如果蒙古大军趁撤退之际进攻,军队不能迅速迎战,必尝败绩。时援军相距较远,马芳所带领部队军力不充足,贸然出击多有危险。史载:“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2]5585黄昏时,马芳在城中不登台,不防守,城墙倒塌亦不修补,却下令打开城门,城中兵器声嘈杂,宛若精兵驻守之状。蒙古军队只敢派骑兵向前窥探,不敢大举进攻。第二天,当蒙古军队决定撤退时,马芳“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2]5585,于是集合军队“勒兵追击,大破之”[2]5585。这场战斗集中体现了马芳的胆识和军事谋略,是为其生涯中的著名谋略战。

北方蒙古为游牧民族,入侵多为集中多数兵力攻击一处,攻陷掠夺之后又迅速离开。明代边疆由于边境线较长,需要长期分散各地驻守,这就导致当地守城军兵数量不会过多。虽然明代迁都北京后设立了“九边重镇”“九边重镇”:从开平卫内迁到嘉靖二十一年,明朝政府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使得各镇能够相互增援,但当蒙古集中兵力攻取一城时,各镇仍会力不从心。因此,守边将领除了驻城坚守外,还需要等待援军。在此过程中,将领不但要勇猛,而且必须有战略定力,同时也需要有谋略,才能在边境防卫战争过程中胜利,而马芳正具备这样的品质。

(二)善用奇兵

夜袭是马芳最擅长运用的奇兵方式。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蓟州兵力最弱,蒙古军队把都儿和辛爱入寇蓟镇,蓟辽总督王忬向内阁首辅严嵩请求救援,严嵩却以“忬挟虏为重,欲坐费帑金,不报”[9]601,后敌军由潘家口进入,大掠蓟镇。危急之时,马芳率部夜袭敌营,史载:“忬遣,虏不敢深入,三日引去”[9]601,才使得危机解除。马芳夜袭敌军多次获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夜间蒙古军队军兵疲倦,放松战备警惕。第二,明蒙边境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秋季夜间气温较低,不利于作战。第三,明蒙边境地区多山地丘陵,在照明不甚充足的古代,贸然前进既不利于观察敌军动向,又难以夜间行军,也很容易陷入包围。马芳深谙蒙古军队的弱点,战争中反其道而行之,利用熟知地形的优势和夜间蒙古军兵多疲倦的情况,以奇兵对其发动夜袭,成功打击其有生力量,实现自己的作战意图。

马芳运用奇兵还体现在使用伏击的方法打击敌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蒙古军队突袭白阳,企图深入内地,马芳率家丁设伏,“斩贼先锋二人,乃引去”[10]。这种以极小代价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用兵方式,在马芳的军旅生涯中被频繁使用。由于明世宗时期明蒙关系战和不定,经常性的大规模战争不但给明朝政府的财政造成了较大困难,也延长了百姓的徭役和兵期,以至多次爆发军兵骚乱。因此,用少量军兵作为伏击成为马芳的重要选择。

在小型战斗中,马芳以奇兵伏击或夜袭敌军,多次取得胜利。但当蒙古集结数十万大军多点进攻明代北疆时,奇兵已不适应大规模战斗,只有协同作战、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三)配合得法

为应对蒙古军队可能的大规模入侵,明朝政府多次重新整合地方军兵制度,任命总督为首的文官成为边疆地区最高权力掌控者,总督的设置使各镇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御敌。《皇明经世文编》陈列了几种情况,如果蒙古侵犯南山,需要坚守,如果犯保定镇,则可以机动而行;如果蒙古有侵犯保安、马水口、金水口的趋势,“总兵官马芳等,就近量领正奇游兵,从新旧保定等处取径,疾趋会合各镇之兵,随贼策应”[5]2666。可见,在备战过程中,协同作战成为当时的既定战略。

除在备战过程中协同作战外,在实践中也多遵循协同作战的理念。明穆宗时,大同被俺答汗袭击,宣府告急。时任宣大总督陈其学害怕俺答汗侵扰京畿地区,让总兵官赵岢扼守紫荆关。蒙古大军到怀仁、山阴间掳掠,赵岢因此被贬官三秩,于是朝廷将马芳调任此地。“俺答转犯威远几破,会其学率胡镇等救,而芳军亦至,相拒十余日,乃走。”[2]5586在蒙古骑兵集中优势兵力发动突击的情况下,正因马芳成功运用协同作战的战术,才成功遏制了敌人的进攻。

在明代北部边境地区,蒙古由于气候等原因,只能发展单一的游牧经济;虽蒙古多次请求互市,以图改变此种局面,但是明朝政府仍然认为不可靠。于是,蒙古多以战争方式掳掠所需器物和粮食等生活物资。在掠夺时,形式多为集中兵力突击,所以明朝政府为此设立了漫长的北部边防线。马芳作为明代优秀守边将领,除与敌人正面对抗以外,还熟练运用奇兵出击的方式作为辅助,并在遇到大规模入侵时,与其他地方守官协同备战和作战。由此,马芳形成了其较为独特的用兵之道,对后世的边防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马芳起于行伍之间,通过努力从普通军士升任到主管一方军事的总兵官,并形成以其为核心的马氏家族。马芳与南侵的蒙古军队作战多次获得胜利,除颇有胆识、勇猛作战外,归根到底是因其积极防御、奋勇杀敌的态度和杰出的用兵之道。在治军方面,马芳不但在战前周密备战,战后善待将领士卒,在战场上也作为全军榜样,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因此深受广大官兵爱戴。在用兵方面,马芳有谋善战,不仅赢得了马莲堡会战,还善用奇兵,用小股兵力突击和伏击,并用夜袭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大规模作战时,马芳多次与其他军镇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文物局长城资源调查队.河北省明代长城碑刻辑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黄彰健.明实录:神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韩立基.明马芳及夫人师氏墓志铭考[J].文物春秋,1993(2):71-75.

[5]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黄彰健.明实录:穆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6:745.

[7]谈迁.国榷[M].张宗祥,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58:4129.

[8]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8[M]//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78.

[9]雷礼,范守己,谭希思.皇明大政纪:卷24[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0]黄彰健.明实录:世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6:7435.

作者简介:郑岩成(2000—),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单位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