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消费理论为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异化消费的系统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异化消费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路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对当代的启示是,要把好生产关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积极倡导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7-0056-04
The Alienated Consumption Theory of Ecological Marx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Lu Li
(School of Marxism,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Abstract: The alienated consumption theory of ecological Marxism not only originates from the alienated labor theory of Marxism, but also takes the alienated consumption theory of Frankfurt School as an important premise, and on this basis, it forms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ystem about alienated consumption, including the causes, harms and solutions of alienated consumption.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alienated consumption theory of ecological Marxism to the contemporary era is to grasp the production threshold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consumption concept; actively advocate the correct valu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ecological Marxism; alienated consump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以西方生态危机为背景,综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现代生态学、法兰克福学派生态思想等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该学派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进行了系统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现象的异化本质,强调消费与生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与反思性,为我们理解和解决消费存在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和借鉴参考。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之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指出,劳动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劳动,才将人与动物根本地区别开来。自由的、自觉的劳动才是人的类本质。但人类的劳动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渐趋异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们劳动异化本质的剖析,大多集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指出最本真的劳动是以愉悦劳动者身心,满足人们需求为目的的,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的趋利性,在一味谋求经济利益的情况下,造成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产品发生异化,劳动成为一种与自身力量相抗衡的存在。由于生产与消费是相互依存的,也可以说生产与消费直接就是同一的,这就表明异化现象并不只是生产领域的“附属品”,消费领域同样存在这一现象。正如本·阿格尔所指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人们为了补偿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报酬不足的劳动,转而致力于获得商品,这导致消费成为一种异化行为[1]。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人的本质异化的剖析,对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深入批判异化消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异化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对异化消费的批判深刻而独到,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寻求更加健康和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重要前提,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驱使下,人们逐渐沦为商品的奴隶,失去了对自我和生活的真正掌握。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只以物质的获得作为唯一追求,称他们是只会进行物质消费的单向式的人。物质消费和享乐成为人们的人生方向,他们倾尽所有尽一切努力去使自己获得消费欲望的满足。“人们贪婪地消费着一切,啃食着一切,世界仿佛成了填充胃口的巨大物品。”资本家不停地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商品,人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物品”主宰着人们,人们逐渐成为商品的奴隶。
其次,人们痴迷各种“虚假需求”。这一观点主要源于法兰克福学派对消费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批判。何为虚假需求?马尔库塞认为,虚假需求是指人们对于生产出来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处于人们真实的愿望,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是真正需要,而是资本强加给他们的一种被迫的、非本真的需要。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需求,这些需求并非源于人们的真实需要,而是由消费主义和广告业所制造出来的。这些虚假需求往往与人们的内在需求和社会关系脱节,它们更多的是为了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利润的增长。这些虚假需求不仅让人们陷入了无止境的物质追求中,还可能导致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空虚和失落。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人们逐渐丧失理性判断的能力,被虚假需求所支配。
最后,异化消费导致生态危机。法兰克福学派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模式的异化现象,指出这种异化不仅导致人的主体性和精神生活的丧失,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这导致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资本家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加快了资源的损耗,加剧了生态危机的严重性。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之主要内容
(一)异化消费产生的原因
不同于其他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语中的,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与异化消费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是私有制和自由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大量商品,然而生产的无限扩张与资源的有限性是无法共存的。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质,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普遍认同的观点。资本主义用生态环境换取短期利益,将整个社会乃至子孙后代的生存权益抛之脑后,在高生产、高消费的模式下,人们的劳动逐渐异化。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忽视了人们在生产中能动性的发挥,使人们逐渐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
其次,生产力以及技术革新所导致的异化劳动。“二战”之后,尤其是在后来的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在科技的加持逐步提高,在加速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工厂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劳动者在单调乏味、机械化的生产劳动中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和工作乐趣,从而产生了对消费的过度依赖。人们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失落,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虚幻的幸福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兹指出,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消费领域,人们感受到一种主体的自由选择性,这是生产领域所无法实现的。
最后,消费主义导致消费价值观扭曲。消费主义是一种标榜个人个性消费,以满足物质需要与享受的消费价值观,把消费看作是最高的人生价值。这一消费观念,使得人们的消费目的、消费行为逐渐扭曲。一则,消费主义的观念侵蚀着人们,使其逐渐丧失理智,在消费活动中盲目攀比、奢华消费。莱斯认为,欲望是漫无边际的,消费主义诱导人们放纵自己的物欲,病态的消费行为正是这种欲望所导致的。二则,消费主义推崇的是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在这一价值观的驱使下,人们往往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消费目的,而是更看重其符号价值,即商品所能代表的社会地位、身份认同等。正如弗洛姆所说的,“如果我有钱,即使我对艺术没有鉴赏力,我也可以得到一幅精美的绘画;即使我不懂音乐,我也可以买最好的留声机”[2]。
(二)异化消费的危害
异化消费导致经济上的浪费与损失。异化消费使消费者在不必要或者不合适的商品、服务上花费大量金钱,这直接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和损失。例如,为了追求潮流或者满足虚荣心,消费者可能会购买大量并不真正需要或适合自己的物品,这不仅浪费了金钱,还可能增加了经济负担。此外,异化消费还可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过度的、无节制的消费行为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不仅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统治者利用异化消费维护其统治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异化消费通过媒体、广告等手段,将特定的消费模式、品牌和价值观灌输给大众,使人们将这些外部标准内化为自己的追求。这样一来,消费行为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人们通过消费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归属感。这有助于资本主义统治者维持社会秩序,并加强对社会成员的控制。通过异化消费,资本主义统治者塑造了一种“消费即自由”的幻象,让人们相信在消费市场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幻象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使人们对现有政治体制产生认同和支持,这有助于维护资本主义统治者的政治合法性。
异化消费扭曲了人的价值观。在异化消费的观念下,人们往往将消费视为衡量幸福和满足感的唯一标准。正如吴宁所说的:“人把追求物质欲求的满足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生活,而是为了满足商品的消费而存在。”[3]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使人们不再关注内心的真正需求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物质的追求和满足上。人们相信,只要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更高的消费水平,就能获得幸福和满足。然而,这种观念忽视了人的情感、精神和社会需求,导致人们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此外,异化消费还削弱了人的自我认同和批判性思维。在消费主义文化的熏陶下,人们逐渐失去了对自我价值和需求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变得盲目从众和随波逐流。人们享受着消费活动的便利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个体可能不再对消费行为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而是盲目追求物质的满足。
(三)异化消费的解决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生态发展体系。阿格尔指出大规模生产是引起生产过度和消费异化的源头,应该利用小规模的技术进行生产。小规模技术就是指以自然规律为底线,将人性化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运用到生产中,例如在电力方面,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充分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做到既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又保护生态环境。应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破坏。在此基础上,福斯特提出了良性技术发展,主张将生态理念化为道德规范融入到公众的行为中,以此达到约束人们行为的目的,并提出应该将生产关系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改变,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的平衡。
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行为。异化消费使人们逐渐丧失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以实现虚假需求为目的,失去了对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因此,人们必须转变观念,挣脱非理性的消费观念的束缚,树立理性消费观,实现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幸福的源泉应该是在劳动创造中寻找,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创造财富、获得幸福、实现美好生活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摆脱异化消费的桎梏,以满足自身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绿色消费,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这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子孙后代积累生态财富。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观,是指人们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商品的生产、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将自己的消费行为控制在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之当代启示
(一)把好生产关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说:“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4]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的异化是导致消费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企业生产的无限扩张,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才致使生态危机的发生。因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化,优化生产过程和技术,对于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应该坚持清洁生产。积极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产生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设备,引入高效、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设备往往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更精确的控制能力,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次,企业要积极推动创新生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增加对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研发,攻克环保技术难题,推动环保技术升级换代。最后,企业应坚持循环生产。在企业内部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将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或产品;将废旧设备进行拆解、修复和再利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绿色生产,可谓一举两得。
(二)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实践证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坚持适度原则,这样人与自然才能保持动态平衡。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要有保护自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强化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首先,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媒体宣传、社区活动、学校课程等,广泛传播生态文明价值观。强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行为准则,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其次,政府、企业和组织共同推动绿色消费模式的普及。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和商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教育是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关键环节。学校应将生态文明和绿色消费理念纳入教育体系中,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家长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推广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模式。例如,宣传那些积极践行绿色消费、节约资源的个人和企业,让他们的行为成为社会的风向标。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例如,减少不必要的购物、选择环保材料、重复使用物品、参与垃圾分类等,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贡献力量。
(三)积极倡导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需要我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保障,人类与自然并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在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利用自然实现自身发展。
首先,要认识到生态的经济价值。要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积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其次,要认识到生态的伦理价值。这强调人对自然的责任和道德义务。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赋予的恩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最后,要认识到生态的功能价值。要认识到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提供氧气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是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总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我们应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4
[2]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欧阳谦,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34.
[3]吴宁.消费异化·生态危机·制度批判:高兹的消费社会理论析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4):122-129,16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21.
作者简介:陆莉(1996—),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单位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冯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