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清明节这天,由南京市浦口区老促会摄制,以烈士张智锦事迹为蓝本的红色电视剧《晓山忠魂》分别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和江苏教育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引起较大反响。
1939年3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八团一大队来到和县北乡。大队民运负责人宋超,在香泉一带广泛发动群众,了解到张智锦是个思想进步的青年,便积极引导培养。后张智锦由宋超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江浦和全椒县抗日根据地第一个党员。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张智锦在苏皖两省江(浦)和(县)全(椒)地区,以教书为职业做掩护,进行抗日工作。在学校里,他以青年学生为对象,成立“惜阴会”,向学生们灌输抗日救国的道理。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新四军东进部队奉命撤离和县后,张智锦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在极其复杂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为党工作,先后发展偰怀镭、浦玉民、王苏民、郭如松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江和全地区第一个党小组。
1940年1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直属30工作团,进至和县香泉地区。根据上级党组织意见,遂即与在此坚持斗争的张智锦取得联系,组织区委开展工作,张智锦参加区委领导。这年5月,皖东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江和全工委,为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做准备,派胡克诚任工委书记,组成了赤镇、香泉两个区委,已在新四军序列任教导员的张智锦担任中共香泉区委书记。1941年10月,江和全工委机关迁到滁县花山,张智锦担任工委委员、组织部长兼香泉区委书记。这期间,他和胡克诚一起,领导着江和全地区的革命斗争,在争取改造大刀会、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开辟与建立新四军二师与七师交通线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确保交通线畅通,他经常带着游击队往来于滁河两岸,引起了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国民党特工队长张维仁扬言要杀害他。1942年初,根据组织决定,张智锦来到了工委所在地花山,并就任江和全工委统战部长。不久,他主动申请到津浦铁路线上的张八岭,领导对敌伪军策反工作。
张八岭是敌我势力犬牙交错的地方,有敌人重兵把守,车站还有200多人的日军特工队。国民党皖中保安总队第三支队下属特工队队长周宗汉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该部主要活动于和县乌江地区,内部有张智锦的一些熟人。张智锦在担任中共香泉区委书记期间,曾多次秘密深入该部做策反工作,为后来周宗汉部投奔新四军奠定了良好基础。
1942年秋,周宗汉意欲带领所部30余人和枪,投奔我抗日队伍。组织上原来决定派警卫连长带一个小分队去完成收编任务,但身为统战部长的张智锦认为自己是当地人,又曾做过周部人员的工作,便主动要求带队去石村庙,完成收编工作。
周部被改编为江和全游击队后,周宗汉任队长,张智锦兼任指导员,驻守在石村庙一带,接连打了两次漂亮的胜仗。后因叛徒告密,在攻打驻马河税务局战斗撤退时遭日伪军包围,周宗汉战死,张智锦负伤被俘。
张智锦被捕后,被敌人关押在香泉镇公所。张智锦的老师、日伪香泉镇镇长杨毓璜,担任伪区长的叛徒杨洪声都来进行劝降,要张智锦悔过自新。张智锦断然拒绝。
敌人对张智锦严刑拷打,还把张智锦父母和只有7岁的小妹妹张智慧抓来,以此逼迫张智锦投降。“寇气虽然炽,壮志何从休;饮马三岛地,方除腹内仇。”遍体鳞伤的张智锦在日军碉堡的墙上用石头写下一首五言诗以明志。
日伪无奈,于1942年11月14日下午4时,在香泉南边的晓山脚下枪杀了张智锦。
1956年,和县人民政府在张智锦牺牲的地方,建立了张智锦烈士墓、纪念塔和纪念碑。烈士居住的地方——沈庄村,改名为智锦行政村,村小学被命名为智锦小学。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为进一步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南京市浦口区老促会在编撰出版《南京市浦口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和《浦口抗战事迹连环画丛书》之后,又在多家会员单位的支持下,自筹资金138万元,决定拍摄一部反映浦口革命老区先烈斗争事迹的影视类作品。
据浦口区委原副书记、浦口区老促会会长孔令富介绍:他们组织编创人员反复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浦口老区的革命斗争史,最终决定以曾在浦口地区战斗过的革命烈士张智锦的事迹为蓝本,创作了电视剧《晓山忠魂》。孔令富亲自担任总制片人。
浦口区老促会副秘书长陈荣震是电视剧《晓山忠魂》的总编审,他介绍说:“2021年国庆前夕,电视剧《晓山忠魂》在浙江横店影视基地举行开机仪式。为节约经费,摄制组早晨六七点进入拍摄场地,常常是深夜两三点才收工。知名导演赵晟对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有时一个镜头、演员的一个动作未达到要求,都得重复多次,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经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批示,2024年4月4日清明节,《晓山忠魂》获准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和江苏教育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责任编辑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