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的林城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国夫差在此筑有两土城,因两城相依,故名临城,后演化为林城。林城镇是一块红色的沃土。1938年,长兴民间武装成功袭击了驻在林城大云寺的日军据点,打响了长兴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抗战时期林城地区有160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新四军,参加主力部队的有肖英、陈观贵等40多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篇章。据不完全统计,林城镇在册烈士就有李财发、王海详等3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长兴首任县委书记李焕是这批热血青年的杰出代表。
李焕,原名李自明,化名雷干,1917年9月出生于长兴县天平桥乡李王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他把自己家里的田卖掉14亩,将所得的钱全部交给党的地下工作所用。1945年8月17日,泗安区反攻动员大会上,李焕(此时任长兴县委副书记兼县长)带头又捐田24亩,并把新收割的稻谷发放给军人家属。全县各界纷纷响应,在会上,澄心乡乡长突然走出人群,跃上大会主席台,拍着胸膛说:“我要参加部队,并负责动员100人来参军。”紧接着有位农救会会长、生产小组长表示要负责动员50人参军,大云乡胡乡长唯恐落后,急忙争着说:“我参军。还保证动员120人参军;我家尚存4亩田,献3亩优抗,同时我乡向澄心乡挑战。”长潮乡的代表大喊:“我们来125人。”其他各乡不甘居后,纷纷争着报告参军数字。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当场报名参军的就达45人。在参军和献田的热潮中,参加大会的士绅异常感动,士绅黎竹贵先生走到台前用河南话说:“青年有志参军出力,我年纪大了,咱愿意拿出52亩田来优抗,这也算我对国家尽一点心意。”士绅胡竹林先生越发急了,他满头大汗说:“我老头子捐出一条垄田(60亩)。”翁叔林先生说:“我也出把力,献50亩田。”太平店老板愿出油20升,接着台下有许多人当场表示要捐米、捐布。在这次大会上一共自报捐田840亩、抗币3000元、米29石,此举受到苏南行署领导的表扬。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林城镇近年来积极发动19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参与“林城镇8090青年宣讲团”,走进机关、村社、学校和企业,讲述新四军红色故事。在村文体广场,在党建文化长廊,在树荫下……随处都可以看到“林城镇8090青年宣讲团”及老党员的身影,他们的宣讲形式和内容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一致点赞。他们还利用快板等形式讲述“说说‘八八战略’20年”,在“八八战略”引领下,给林城镇带来风景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巨变。
(责任编辑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