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南京乡土作家土牛创作的40万字长篇抗战历史小说《横山猎》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江宁区委党史办、区志办以文艺创作融入新时代史志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他们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作品。近日,铁军杂志社编者对《横山猎》作者土牛进行了专题采访。
问:抗战历史小说《横山猎》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土牛:准确地说,写这部小说,我酝酿了40多年。我原名毛文轩,土牛是笔名,是土生土长的江宁人,是听着英雄故事长大的,很小就萌生将来挖掘描写抗日故事的想法,但一直不敢轻易地动手。因为,毕竟对这段历史仅限于祖辈口口相传,并未深入了解。南京江宁区横溪街道是革命老区,是新四军在江南建立的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之一。叶挺、项英、陈毅、粟裕、钟期光、江渭清等一批老一辈共产党人,曾将抗日火种在此点燃,组织军民打响了一场场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战。这里,至今保存着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云台山抗日革命烈士陵园、横山抗日烈士纪念碑等,一直是我崇敬、反复走近与无法割舍的圣地。
近年来,江宁区委党史办为更好地搜集党史资料,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组建了多名本土文艺人才参加的红色文化办公室,我是其中成员之一。党史办的同志希望能写一部反映江宁本土抗战的文学作品。接受任务后,我很高兴,立即着手搜集资料,翻阅《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南京地区抗日战争史》《江宁人民革命斗争史》《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江宁卷》等大量相关书籍,探访江宁、溧水、句容、当涂等地抗日革命旧址遗迹,走访知情群众,为后期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正是有了这样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的采风与认真的构思,初步形成了长篇小说《横山猎》的基本脉络。
2022年,我开始创作这部长篇红色历史小说《横山猎》,目的就是把江宁这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以小说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问:《横山猎》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土牛:小说以新四军建立苏南抗日根据地为重要历史背景,观照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阶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广泛涉及了当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故而,《横山猎》是战役史、斗争史,更是侧面反映江南地区众生相的文化风俗史,这也使其故事更加耐人寻味,其内涵更为深邃厚重。
《横山猎》的主线是人民的疼痛觉醒,在新四军领导下奋起联合抗日的故事。书中的时间线从1934年至1945年,其间经历了日军制造的罪恶滔天的南京大屠杀。在日军的豺狼行径面前,中国人命如草芥,《横山猎》中的革命者费明龙、小江西、贾世成、柏冬梅等纷纷倒在了侵略者的枪口之下,而惨死在日伪乱枪下的平民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就连号称清静之所的寺庙也难以幸免。日军的暴行激起了江宁人民的愤慨,才有了横山抗日游击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壮举。
小说虽是虚构,可创作的素材却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真人真事。我以纪实笔法,全景式视角,巧妙构思,浓墨重彩地塑造出新四军领导下一个个参与抗日斗争的英雄形象。从官员到百姓,从凡人到英雄,从盟友到对手,尤其王天雷、牛逍遥、柏冬梅等一系列极具典型性的小人物形象折射出了家国大情怀,小故事折射出人民大信仰,以他们平凡人不寻常的爱唱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小说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1至8章描写了新四军到来之前江宁地区人民抗争匪患和日本侵略者的艰苦斗争,展现了国民党当局统治下不同阶层的生命状态,直到新四军的到来,当地的革命斗争才有了精神支柱,全面点燃了江南地区的抗日烽火。第9至16章叙说了王天雷、牛逍遥组建的横山游击队积极配合新四军开展对敌作战,并且获得了一系列丰厚战果。第17至24章讲述了新四军撤离后当地抗日斗争陷入了短暂的低谷,以及新四军重返江南抗日革命根据地后抗战高潮的再度兴起。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横山猎》以广泛的视角探索战争主题,呈现出深厚的历史感、广阔的地域感和丰富内涵,生动展示了中华儿女齐心抗日的真实历史场景。
韦岗之战、云台山之战、禄口之战、横溪之战、陶吴之战、小丹阳之战、陆郎之战、鸡冠岭之战等,都是历史上新四军联合地方武装打击日伪的重要战斗。小说围绕横山游击队牛逍遥、王天雷等执行新四军部队指示为导线,开展抗敌行动,故事悬念不断,情节复杂多变,险象环生,人物九死一生,表现出山河破碎下国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了人民支持参与抗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问:你是如何塑造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的?
土牛:小说主人公王天雷本是狩猎鸡冠岭的一个猎户,因手刃悍匪声名大振,后被乡绅引为座上宾并当上保安队长。保安队解散后,他不慕荣华,归隐山林,以猎人身份组织猎狼队传递情报。通过接触有识之士李杰、地下党工作者牛逍遥等革命引路人,逐渐走上了抗日救亡道路,在烽火中组建了横山抗日游击队,配合新四军在横山岭一带展开多场伏击战。
王天雷侠骨义胆,智勇双全,他带领横山游击队出生入死,捷报频传。他在横山身负重伤后,幸得日本反战人士救治。此后他又联合不同阶层的社会力量,锄奸扫障攻破敌营,打响了反“扫荡”阻击战,横扫日伪敌寇,最终在凤凰山斩杀绥靖队大汉奸黄中堂,为死难的同胞报了血仇,这位在抗日战线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也壮烈捐躯。
王天雷在江宁地区其实是有两位真实人物原型的,一位是曾救新四军某首长于危难中的彭邵才,一位是横山地区的游击队长。小说中陶吴小学校长李杰也真有其人,乡绅董世昌遭匪绑架事件在历史上也真实发生过……
《横山猎》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了艺术加工、提炼,使其人物血肉更加饱满,故事更生动,悬念不断,可读性更强。小说涉面广阔,上至县衙、乡绅、警署、学校、中医,下至日伪、汉奸走卒、街头摊贩、帮会土匪、僧人道士、猎户矿工等各色人等,其社会世态同山林乡野的游击斗争环境互为照应,情节层层递进,他们在情与爱、生与死、悲与欢、荣与辱的角逐中,个性彰显,形象丰满真切,情感丰富多彩。可以说,这部小说融入了我的生命和对家乡的全部情感。
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要弘扬革命文化”的要求,你今后还有那些创作打算?
土牛:我原来是写诗的,是一个诗人。《横山猎》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写小说和写诗不同,不仅要有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还要有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横山猎》讲述的抗日故事,都是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在江宁这片红色沃土上的真人真事。作为江宁本土作家,不能忘记先烈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责任讲好家乡的红色故事,把对英雄们的崇拜、敬仰与学习,化为更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奋斗的力量。
《横山猎》这部作品纳入了中组部、财政部红色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软件内容之一。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我不会止步于《横山猎》的创作,我会把这部小说的出版作为创作动力,继续写下去,担当起传承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
(责任编辑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