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春风带领我来到了古镇南浔,循着一缕书香,我徜徉在鹧鸪溪畔,绿树掩映之中“浙江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嘉业堂藏书楼静立眼前。
这座古楼蕴含着浓浓的书香,彰显着爱书人的独特之志。剥落的墙皮尽显岁月的沧桑,曲折的回廊诉说着厚重的历史。楼主人刘承幹,他一生嗜书,由于受读书著述的家风熏陶,年轻的刘承幹开始了聚书生涯。历时20余年,他搜求典籍,鼎盛时期收藏的书目达60万卷,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宋元珍籍和明刊本,而且还收藏了众多名家稿抄本。浓浓的书香味,在这座回廊建筑里飘荡了近百年。
在这里,我嗅到了岁月的墨香,看见了历史的脉络。在人来人往中,我瞥见了宋蜀大字本《史记》。我想到了自己那段废寝忘食地阅读《史记》的时光。因为语文书中司马迁的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于是,我埋头于自己的一方小小“藏书阁”,我一页一页地阅读《史记》,一个一个的历史故事如同放映机在我脑海播放。我读懂了中华民族的气节,那是项羽“大江东去,楚王流芳”,也是信陵君“礼贤下士,威服九州”;我知道了“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那是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怀激烈,也是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豪言壮语。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浓缩在司马迁十四年的撰写之中,太多太多的智慧与启示激发着我去阅读。我好奇是怎样的人生才能助力司马迁写成这样一部旷世之作。读完他的生平,我再一次震惊了,他为写此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更佩服他忍辱负重,刻苦奋发……
阳光透过天井斜射下来,唤醒了沉思的我,我仿佛看到了刘承幹摩挲书页的身影,我似乎看到了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的背影。藏书楼里收藏了多少文人呕心沥血的作品,又让多少读书人得以饱览这一册又一册的文化典籍,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我想藏书楼的意义不仅仅是藏书,更是再现历史、传承文化。
一个写书人、一个藏书人、一个读书人,因为书,就这么在同一处空间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