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技术创新,但由于自身研发能力弱,所以利用产学研合作获得新技术是可行路径之一。然而,在南通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中存在各种政策或机制障碍,影响其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揭示南通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困境,总结国内外产学研实践经验,给出相应建议。【结果】南通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三大痛点是政策支持不足、合作机制不健全和科技成果转化困难。根据深圳、南京、德国、日本、韩国等产学研实践经验,南通需要在财政支持、税收减免、人才接洽、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结论】研究成果可为国内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4)16-0151-04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4.16.030
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 Nanto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ZHANG Hang1,2 LIANG Bo1 LI Shenghui1 Li Guangji1
(1.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Nantong 226000, China;2.Liupanshui Shuangyuan Aluminum Industry Limited, Liupanshui 553022, China)
Abstract: [Purposes] The main way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owever, due to their weak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t is a feasible path to acquire new technologies through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However, there are various policy or mechanism obstacle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Nanto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that affect thei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field visits,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the difficultie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mo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Nantong City were revealed,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as summarized,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Finding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pain point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mo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Nantong City are: in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 imperfect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difficulties in transform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 Shenzhen, Nanjing, Germany, Japan, the Republic of Korea, etc., Nantong City needs to carry out reform infinance, tax relief, talent contact, and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mechanisms.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 China.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0 前言
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国家正在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是仍有数以万计的禀赋不足的中小企业需要科研单位、政府、行业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1]。
1 南通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实困境
南通位于江苏东部,与上海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南通和上海的地理优势大幅度提高了制造业的水平,培育了大量如中天科技、通富电气、林洋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但同时,这些行业的产业链普遍较短,链上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南通要想成为科创副中心,就必须解决中小企业技术落后的问题[2]。南通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存在机构层次不高、合同约束深度不足、合作期限较短、组织效率偏低等问题。
1.1 规模不对等,主体定位难
首先,中小企业难以匹配优质的科学资源。尤其是在高教“低洼地”的南通,拥有科研实力的南通大学以及其他科研院所更愿意选择实力强劲的大型企业,而不是创新意愿强烈的中小企业来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面临无人可选的窘境。其次,产学研合作需要清晰的平台组织,可以将各方的属性和资源充分有效地结合。在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时,平台规模和影响力小、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组织等情况,最终导致合作形式涣散,实际效果不佳。最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自身不具备研发机构或者平台,无法掌握主导权。合作过程中创新课题的提出、技术研发投入、成果产业化都是由高校和科研机构来完成,创新成果无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1.2 中介机构缺乏,权益保护难
首先,由于中介机构的缺乏,中小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合作往往低效甚至无效,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南通现有的科技中介机构存在数量少、规模较小、服务能力不足、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4],需要专业的科技中介机构提供技术转移、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检验检测等专业科技服务。其次,中小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本高。创新产品往往是同行业竞相模仿的对象,其中不乏大型企业、行业巨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投入宝贵资源得来的创新成果,还没来得及享受由此带来的红利,就被模仿者瓜分,这会严重削减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和信念。
1.3 金融服务少,合作约束难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高。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应用,再到市场开拓、产生效益和投资回报,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体系过于单一,主要是以企业自身的研发预算以及企业向银行的贷款为主,缺乏金融政策和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5]。产学研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和约束力。首先,企业作为资金投入的主体,更偏向于投资短期即可获益的创新项目,容易偏离核心技术的创新。其次,合作过程中专家如不能及时响应企业的需求,则会让企业难以推进项目。最后,与企业合作的专家容易出现技术不对口的情况,造成研发资源浪费。
2 国内外经验和路径探索
2.1 国外经验
2.1.1 德国。德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为德国经济贡献了大约54%的份额[6]。德国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如立法保护、部门协同、金融扶持和创建协会等,为企业提供了优渥的营商环境、专业的发展规划、完善的融资体系和贴心的服务措施等。以“中小企业核心创新计划”为例,该计划为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工艺、技术服务改进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提高其创新力和竞争力方面有显著效果。另外,德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双元制”教育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并为其人才储备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该教育体系允许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通过这种体系,中小企业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2.1.2 日本。日本政府或者商会设立公益性支援机构,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中小企业支援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和专业规划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7]。如果是商会设立的民间支援机构,在得到国家认定后,中小企业的咨询费用可以减少三分之二,其余部分由国家补贴承担。优质廉价的咨询服务可以增加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的联系,减少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促进产学研合作。
2.1.3 韩国。作为后起之秀,韩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进步明显,目前已有1万多家企业拥有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承载机构。韩国政府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其中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包括:首先,韩国政府鼓励科研人员走向地方应用市场。他们通过对公立研发机构进行改组,为创业企业提供富余人才,并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创业活动[8]。例如,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曾经规定允许科研人员暂时离岗,以促进技术转化应用进程。其次,韩国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和建立产学研共同研究体,共同体在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工作由独立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最后,韩国政府与大型企业联合建立担保公司,对共同体的新技术研发成果做出保护协议以维持研发投入,同时还要购买成果产业化的产品[9]。同时,政府还单独向中小企业提供研发项目的部分费用,助力技术升级和创新。
2.2 国内经验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改革创新方面一直扮演着“示范生”的角色,为助力科技创新及其转化提供了多方面服务。第一,建立平台(全球交易技术项目中试熟化、国际并购等平台)为“产学研用金”等各主体提供了各类活动来孵化技术。第二,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联盟。联盟是实体性企业,可与其他企业一样享受优惠政策,申请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第三,单位将科技人员在合作中产生的成果转化收益的70%以上归还科技人员。第四,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的工作特色鲜明。深圳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6个“90%”特色[10],保障了企业的主体地位,捍卫了企业的合作成果。
南京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生根出访”工作模式和“百校对接计划”是两个重要的成功案例。在生根模式下,南京通过与全球创新国家地区一一结对,构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挂牌设立“南京市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参与目标国家“科技周”等活动,与国外院士、知名专家和企业家进行对接合作。这种模式提高了出访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推动了南京与全球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借鉴以上经验,南京在国内复制了“百校对接计划”,选派科技人才专员对接国内重点高校和大院大所,充当宣传员和“播种机”,加快推动一批技术转移转化的标志性成果在南京落地生根。通过该项计划,南京将与国内重点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全面对接,实现“两落地一融合”向纵深发展。
3 促进南通中小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建议
3.1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创建研发机构和团队
南通应该借鉴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实力,如此才能带动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全局。例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愿创建企业内研究所。企业自建研究所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快速进行定位和调整。灵活的目标导向是推动企业适应随市场变化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必要条件。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自建研究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一是政府对于自愿创建研发机构的企业,在建设期的3年里给予政策性补贴;二是合作研发机构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其他机构不得直接干预主体的重要决策;三是自建研究所的定位要有别于大学或中国科学院基础学科的学术研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3.2 培养技术经理人,提高技术转移能力
扩大技术经理人规模,提高技术经理人的能力。目前,南通地区技术经理人队伍人员数量偏少,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技术经理人的门槛,除了理工科教育背景,还包括筛选科技信息的能力、评价和论证技术项目的能力以及预测市场趋势的能力。因此,培养技术经理人应该形成长效机制,除了非学历教育以外还可以融合学历教育,协调相关高校将技术转移列入二级学科,进行技术转移本科学历和专业硕士学位的人才培养。在这方面,上海率先尝试,成立了上海技术转移学院,开展技术转移相关领域的教学和实训,培养了高层次专业人才。近期,南通也试运行了南通科技大市场,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转移、人才服务等专业科技服务。
3.3 探索兼职教授制度,破除人员流动障碍
探索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流动政策。目前,江苏省制定了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创业政策,事业单位可在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后创业3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这为释放人员的科研活力提供了政策依据。但这个政策还需要补充完善。例如,放宽离岗创新创业期限,从3 年放宽到5 年。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领导职务人员可以以专业技术人员身份离岗创新创业。离岗创新创业人员在企业工作期间取得的经济效益作为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的业绩条件,并可不占原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3.4 推进金融和科技融合,降低科技创新风险
鼓励金融机构,如各地的商业银行,支持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合作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以及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企业需要改变以往经营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与体制机制,设立独立的项目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灵活的风险管控机制、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等以适应金融机构的评估。大力培育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地方产业基金等多层次、多样化新型科技金融组织。对产学研合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提供贯通全过程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合作项目开展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服务创新,形成组织有力、运作高效、形式多变、机制灵活的金融服务体系。
3.5 创新政产学研金用服一体化生态模式,提升合作层次
顺应科技创新客观规律,设计实施“资源无障碍引进与退出机制”“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机制”,构建、优化“政产学研金用服”融合协同创新的“7+n创新生态系统”。围绕南通主导产业链来积极推进“政产学研金用服”与“才政介美云”有效联动,形成“整体、和谐、同化、持续”的促进体系,使产业、学术、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等要素融合提升,打造具有南通特色的“7+n创新生态系统”新型发展模式。
4 结论
本文总结了南通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三大痛点,即政策支持不足、合作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困难,提出了南通促进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建议。首先,政府应对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财政支持、税收减免、人才接洽等优惠政策。其次,产学研合作机制需要增补包括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细节。最后,成果产业化需以市场为导向完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毫无疑问,中小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新质生产力具有驱动作用。因此,本文的建议对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佳璇,曾海容,侯静波.科技创新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2):118-120.
[2]陈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南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路径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3,34(18):35-37.
[3]徐茜,程华,孙莹.纺织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及结构分析[J].纺织导报,2019(3):17-18.
[4]张宁,孙龙,钟安原.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架构·评价:以“政产学研金服用”为观照点[J].中国高校科技,2022(10):60-68.
[5]张露子,丁建臣.科技金融政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3,39(16):147-151.
[6]徐静冉,姚丽媛.德国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主要做法[J].智慧中国,2017(8):33-36.
[7]王洪斌,徐世刚.日本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及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21(12):130-134.
[8]朱春楠.韩国创业教育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及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6):118-121.
[9]宋永美.韩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8(6):22-25.
[10]扬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国内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做法[R].科技情报参考,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