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着力培育支撑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力量,加快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河南省实验室体系,探索融合实验室体系与社会资本、提升融资能力势在必行。【方法】立足河南省实验室体系的建设现状,以及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潜在需求和必要性,对河南省实验室体系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运用类比法横向对比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对接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结果】河南省实验室体系与资本市场对接能力突出、发展前景广阔,但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对接方式等方面与先进国家和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结论】从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方向、融资方式、科技金融环境等多个角度,提出河南省实验室体系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策略,以期提升实验室科技创新效能,推动科技成果精准转化。
关键词:实验室体系;社会资本;融资
中图分类号:FG3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4)16-0144-07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4.16.029
Research on Deep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Henan Laboratory System and Capital Market
YIN Jun1 SHAO Cuili2 SONG Xiaowei2 WANG Xin1
(1. Henan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Service Center, Zhengzhou 450000, China; 2.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Purposes] This paper aims to cultivate strategic forces that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a provincial laboratory system with sound systems, complete functions, open competition, and vitality,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laboratory system and social capital, and improve financing capabilities.[Method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enan laboratory system, as well as potential needs and necessity of connecting with the capital marke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ogy is used to compar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presentative laboratories connecting the capital market. [Findings] Henan laboratory system has outstanding ability to connect with the capital market and has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but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degree of gap with advanc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erms of financial suppor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nnecting methods. [Conclu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olicy support, the direction of 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 financ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 it proposes a strategy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Henan laboratory system and capital marke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 of the laboratory and promote the accurat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Keywords:laboratory system; social capital; financing
0 引言
统筹多渠道资金,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实验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效能是当前各层次实验室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求是》杂志发表的《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同时强调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各地也出台系列导向性政策以构筑实验室和资本市场联合体系。河南省制定并实施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措施,旨在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实验室。政策导向显示,国家在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方面双管齐下,为实验室机制建设提供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2]。与此同时,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3]。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河南省为例,探索实验室体系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路径与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南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高效率落地、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转原则,启动建设了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实验室体系。然而,河南省实验室在科研经费投入、金融支持力度、投融资成果转化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科技创新效能的发挥。因此,探索对接资本市场,建立实验室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之间的有效连接,是加快实验室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1 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基本情况及对接资本市场需求
1.1 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基本情况
河南省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整合、撤销”,致力于打造一流实验室体系。河南省实验室数量与构成如图1所示。
截至2023年12月,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6家,涉及装备制造、重点功能型新材料、农业基因组学、电子信息、医学等多个领域。自2021年7月以来,河南省已揭牌成立了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20家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60家,其中学科类208家,企业类50家,共建类2家。与先进发达省份和国外已有经验相比,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仍存在差距。首先,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少。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的比重不足3%,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缺乏。其次,建设水平层次尚低。实验室定位不明确,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运行机制亟待完善。最后,资本投入力度不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1.2 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对接资本市场需求分析
1.2.1 拓宽实验室经费渠道需求。当前,河南省实验室体系中省实验室主要经费由上级部门划拨运行管理费用和科研课题研究经费组成;省级重点实验室经费实行财政补贴、竞争性资助、依托单位配套的经费支持机制。但受经济和体制所限,经费投资力度、增长幅度与实验室需求相比仍然是有限的,不足以对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分配调整起支撑作用。以研发经费为例,2022年河南省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 143.3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总投入30 782.9亿元的3.71%,位列全国第10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6%,位列全国第15位,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3.24%;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4位,仅相当于安徽的72.65%、湖南的77.18%、湖北的79.83%,仅高于江西省、山西省。
1.2.2 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需求。打通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是实现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多类型资本的融入有助于该目标的推进。资本具有“逐利”属性,该属性会引导资本投向有市场需求、有经济利益流入的实验研究项目。因此,若资本在技术成果阶段融入,表明该成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而若资本在技术商品阶段融入,资本的力量可以快速推进技术商品的应用发展及产业化的实现,促进科技成果的真正转化落地。因此,探索并建立实验室体系成果转化不同阶段与资本之间的有效连接至关重要。
1.2.3 打造现代化实验室运行机制需求。现代实验室运行机制要求实验室建立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和审查监督机制、完善的人员管理与流动机制、健全的组织结构以及考核评价机制,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现有人事与用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与工作机制,实施科学的考核评价和灵活的分配机制,旨在充分发挥实验室科技创新的功效与价值[4]。如前所述,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引入能够对实验室运行经费形成有效补充。此外,对于应用型研究实验室,与资本市场对接,社会资本或金融资本以投资者身份加入实验室,在为企业提供资源支持的同时,引入市场化管理理念,有助于构建提升人员管理效率、现代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2 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对接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2.1 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对接资本市场的特色优势
2.1.1 建设基础坚实。河南省致力于接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重点领域和优势发展方向,打造“国家、国家重点、省、省级重点”一流实验室体系。如图2所示,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 545个,其中国家级93个;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964个,其中国家级50个;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345个,其中国家级10个。以上情况为打造现代化创新型实验室体系营造了良好氛围。此外,2023年河南省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有利于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实现实验室体系整体能力跃升。
2.1.2 科技创新动力强劲,市场需求旺盛。河南省经济市场广泛,产业发展与项目转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市场需求[5]。一是河南省经济体量庞大。2022年全省经济总量跃上“6万亿”新台阶,达到61 345.05亿元。内需规模潜力巨大,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内生动力。二是河南省产业结构完善。河南省致力于发展现代化道路,稳固农业基础地位,拔高工业建设水平,提升服务业增长动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9.5∶41.5∶49.0,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迈向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三是科技创新布局融合。河南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重点项目、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并将其转化为现实需求。以“科技贷”为例,河南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风险共担”的原则,构建符合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发展规律、金融运行机制的科技信贷体制机制。自2017年起,科技贷款笔数持续增加,贷款金额呈快速增长趋势,实现了金融与科技融合(见图3)。
2.2 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对接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2.2.1 政策效果不显著,尚未完全形成科技创新共识。①部门间推动机制运转不畅。虽然河南省已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实验室体系与资本市场对接,但仅凭科技主管部门的力量仍然不够,需要打通财政、科技、金融、监察等各系统[6]。由于不同部门的政策理解程度、监管宽严程度、协调积极程度不尽相同,不但可能造成政策执行混乱,使对接过程有机可乘,也降低了行政执行的有效性。②省市间政策传达存在信息差。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需要省市上下联动、共同参与,却常常出现省级重视政策、地市执行不力的尴尬局面。地市从本地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对于复杂性高、对接困难的资本市场产品,可能会产生不愿积极参与的情况,甚至阻碍科技创新。
2.2.2 资本市场建设水平较低。①银行科技信贷体系亟待完善。目前河南省已制定“科技贷”具体实施方案,以风险补偿方式推动银行业向科技行业提供贷款支持。但就总体实施情况来看,“科技贷”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科技项目实施初期的融资需求,可仍存在赔偿比例低、覆盖范围有限、支持力度不足等发展难题。此外,在贷款担保方面存在欠缺。当前河南省信用体系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速度缓,成熟度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现象仍普遍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实验室发展前景及实施状况的了解程度不足,往往会因规避风险谨慎选择放款。②股权创新融资渠道缺位。股权市场是实验室对接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目前河南省实验室对股权融资利用有限,原因在于省内实验室股权投资仍存在诸多痛点、堵点,如投资来源窄、资金持续性差、风险容忍度低等。由于面临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等诸多叠加问题,除政府引导基金外,社会资本所形成的天使投资或私募基金对实验室的投资意愿不足,多源股权资本的缺失无法较好地支撑实验室转型与满足实验室的投资资源配置。③债券发行条件难以满足。从整体情况来看,河南省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债券市场对实验室融资支持的作用有限。一方面,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债券发行需进行严格条件审核与信用评级。准入门槛较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债券融资条件。另一方面,债券市场缺乏创新动力。由于债券市场监管、审批均由不同部门负责,缺少统一部门全权负责实验室相关债券产品创新。同时信用评级体系滞后,缺少可供参考的公开、统一标准,且评估机构资质良莠不齐,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提供有力的信用评级材料,进而通过债券进行融资。
2.2.3 实验室体系与资本市场对接实践尚处于低水平。①实践经验缺乏。虽然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且取得了部分成绩。但由于成立运营时间较短,运营管理机制还需完善。在与资本市场对接实践方面,虽然国内外已有部分实验室拥有先进经验,但受制于地区经济科技水平、政策推动程度、实验室建设规模等,河南省实验室在功能定位、融资模式、成果转化等方面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联系均有限,即仍处于探索摸索中。②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河南省实验室的主要经费由上级部门划拨的运行管理费用和科研课题研究经费组成,而较少从资本市场中获取相关资金。除财政拨付外,资本市场相关资金来源多集中于银行“科技贷”,新型融资方式诸如天使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众筹等方面的成效不够显著。河南省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总量少、比例低、渠道窄,在实验室人才引进与后期培养、创新性课题开放研究、科研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不足以在整体工作调配上起支撑性作用。
3 国内外代表性地区实验室对接资本市场建设经验与启示
3.1 浙江之江实验室
2017年9月,在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的共同支持下,之江实验室正式成立。之江实验室秉承“一体、双核、多点”的组织架构:即实验室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混合所有制的“一体”式新型科研机构[7];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为“双核”;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并开放协同国内外科研院所、集团企业的“多点”优质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网络、智能计算、智能系统等研究方向,争创网络信息国家实验室。
在股权资金投入方面,之江实验室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亿元,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按5:2.5:2.5的比例共同出资打造,建立“多方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在资本结构上,浙江省财政分期出资50亿元,并提出未来10年安排100亿元支持实验室建设。浙江大学负责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人才共享、智力提升共建等。阿里巴巴集团及其他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则积极参与投入,为实验室基础研究保驾护航,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对接提供平台。在资本支持转化上,之江实验室立足实践经验,以资本链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上下游投资。成立发展合作部、浙江省之江发展基金会、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吸引16.6亿元社会资本。同时,实验室以“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专业投资机构”模式组建成果转化基金,持续优化链式孵化体系,推动生产力新质化、优质化。
3.2 广东鹏城实验室
2017年12月,由广东省政府批准、深圳市政府主导的新型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落户深圳,命名为“鹏城实验室”。鹏城实验室构建了“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社会化用人、事业单位法人”的新型机制,实行“政府所有、自主运行、主任负责制”的管理运行模式[8]。
鹏城实验室总投入135亿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大学(深圳)等高校,深圳先研院等科研院所,华为、中兴、腾讯、平安科技等高科技信息类龙头企业以及众多国内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共建。作为广东省战略科技中坚力量,鹏城实验室聚力强化科技创新主体效能,坚持与社会资本对接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例如,与中国移动合作启动“鹏城—中移科创基金”,计划三年内投入2亿元人民币,瞄准“基础研究”“产业链攻坚”“大中小企业融通”三大板块,助力科技创新迈向新一级台阶;发起设立鹏城愿景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重点瞄准种子期和初创期项目,延长实验室创新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鹏城实验室以政府为支撑,以创新为要点,以社会资本为桥梁,致力于构建“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支撑服务体系,推动要素集聚协同创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9]。
3.3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简称AIST)成立于2001年,是日本在产业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军机构。2001年4月,AIST重组成为独立行政法人。AIST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转化,积极响应产业与社会需求,将创新技术与商业化联系起来。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资金渠道广泛,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其他部分通过与产业界加强合作,或以委托研究形式获得资金。此外,研究所设有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借助技术许可获得企业资金支持。在资金筹集范围方面,AIST分设成立多个研究中心,将实验室网络覆盖至全国范围内,充分利用地域特点与资源优势,加强与当地产业机构交流合作,获得企业委托研究费和技术转让收入[10]。AIST注重保护多层次主体利益,不仅设立了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还统筹运用研发成果,积极进行技术推广,以合同签订、实施权授予形式获得企业资金注入与商业技术协作。同时,将“桥接”运营定位为核心任务,明确强调从产业中获取资源分配资金,以及从外部公司的合同研究中获取资金[11]。
3.4 案例比较分析
从浙江之江实验室、广东鹏城实验室、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实验室对接资本市场的经验来看,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政府投入为牵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三家实验室虽然有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但对接资本市场的理念基本一致,即以政府为主导,以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为目标。以财政投资协同多方投入,壮大各类投资基金、分配资金力量,在支持实验室建设之初就形成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而在实验室建设运营中,持续的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加入有效缓解了融资约束,推进了实验研究成果转化的进程与成效。
二是依托平台建设扩充经济资源。之江实验室充分发挥综合性开放研究平台优势,成立了发展合作部、浙江省之江发展基金会、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等,统筹经济资源,提供资金保障。鹏城实验室致力于与企业合作成立投资基金,将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与产业承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成立了以企业合作为中心的研究中心,将创新技术与社会资本联系起来;为发挥“桥接”作用,建立了技术转移和创业创新中心,进行产品商业化培育。
三是采取多元化新形式融资方式。之江实验室将实验室资本投入成果转化基金与股权建设,推动产业链式孵化的同时加深了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之间的联系。鹏城实验室以产业基金和种子基金为抓手,助力成果转化产业化。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转移机制,为产业技术研发、设备升级等注入资金活水,助力实验室体系驶入发展快车道。
4 推进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对接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4.1 强化政府扶持
4.1.1 统筹发展格局。加强河南省实验室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强化政府领导机制。积极借鉴诸如之江实验室、鹏城实验室、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国内外先进实验室发展经验,科学规划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向,通过分类定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着力培育支撑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力量,加快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省实验室体系。对条件优秀、验收合格的实验室加大扶持力度,在科技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科研经费倾斜。联合银行业与金融业开展科技企业债权业务,开发新型科技金融产品,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股权与债权融资服务[12]。因地制宜,大胆试点,探索多样化资金支持方式,确保实验室长期稳定运行。
4.1.2 发挥财政引导作用。统筹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资金,整合科技、教育、医疗等多部门科研资金,提升实验室资金投入配置水平。建立长期稳定的实验室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13]。将研发费用不仅投入到实验发展中,更深入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去。加强投融资引导,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激励、专项基金设立等政策优化,以政府先期投入为杠杆,撬动企业、银行、担保、风投等社会资本投入;设立政府主导专业化金融机构,以政府为主导、长效化为目标建立资金扶持体系,为河南省实验室全过程融资提供资金支持。
4.2 凝聚资本市场合力
4.2.1 畅通银行信贷渠道。基于稳健经营原则,银行在贷款申报、审核、发放等诸多流程设置了限制门槛,一般更加倾向于资金实力雄厚、经营状况良好的单位或企业。河南省部分实验室刚刚成立,目前仍处于对接资本市场的探索阶段,无法满足银行的高门槛贷款标准。因此,银行应结合财税政策,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优化信贷体系,聚焦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发展大背景,针对性制定实验室体系贷款标准,推出适用于实验室融资的新型贷款产品,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服务便利。
4.2.2 推动河南省科创板建设。科创板市场准入标准高、限制空间大,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水平、发展规模等都有较高要求。为促进实验室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在对科技型企业进行审核时,应结合企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发展前景等指标综合考量,而不是仅仅考察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硬性参数。针对性制定科创企业市场准入标准,简化审批流程,以优惠政策为科技企业托底,实现实验室相关科技企业的挂牌、交易、融资,使资本市场发挥应有的资金筹集作用。
4.2.3 建立融资风险担保体系。河南省政府应推动建立地方性、专业化的多层次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如采取业务补助、保费补助、提取风险准备金等方式,激励担保机构承担责任,发挥融资担保效用。此外,应建立“政府+保险机构+银行”的风险分摊机制,减少保险机构在科技保险方面的隐忧。同时,积极引导实验室及科技型企业参加科技保险,有效扩大科技保险影响,分散融资风险。
4.3 探索多元化资本筹措方式
4.3.1 积极吸收直接投资,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现有的河南省实验室股权结构单一,且多以财政资金支持为主。实验室在成立之初及早期运行时,政府财政资金是主要来源。未来可在实验室尤其是应用型研究为主的实验室成立之时,积极吸收社会资本等直接投资,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一是有助于拓展实验室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二是将社会资本需求融入实验研究,推动技术与市场对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14]。同时,应积极完善实验室治理结构,明晰股权主体的权责利关系,为实验室运营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
4.3.2 引导天使投资发展。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结合实验室情况采取优惠措施,在实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天使投资。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为天使投资搭建高效有利平台,使社会资本与实验室体系实现便捷优质沟通。此外,强化信用保障,以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实验室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确保资金稳定可靠。同时,建立合理的收益风险分享和退出机制,使天使投资者有终止投资的合适退出途径,实现实验室与投资人的双赢。
4.3.3 畅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紧密相连,知识产权管理在技术创新和抵押融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5]。以专利管理为工具和导向,可以有效提高自主创新绩效。此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产权市场化运营的新模式,也是助力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实验室快速发展的新型融资方式。实验室可将产出的知识产权质押给金融机构,融合产权与金融资源。但由于河南省实验室多数仍处于成长发展期,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效率损失和坏账风险,因此,在进行实验室知识产权质押时必须审慎考虑相应的价值体系、交易成本、安全保护等问题。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进行规范,建立统一、高效、便捷、安全的系统管理模式。
4.4 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服务环境
4.4.1 完善实验室体系功能作用。一是在实验室内部设立权威性、专业性的科技金融政策咨询部门,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银行信贷、注册审核、信息披露、交易监管等具体化辅导[16];二是建议根据《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准确把握资本投入定位,做好宣传动员与查核论证工作,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三是积极推动定向支持政策制定,帮助科技创新企业统筹运用股权交易市场融资作用。
4.4.2 促进资本对接平台建设。鼓励建设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成立专业化社会资本对接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定期举办实验室—资本对接会议、专项基金宣传、科技成果展示等,减少社会资本在投融资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障碍;积极推广互联网金融服务,建立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数据库,以平台为支撑加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实验室与资本方全方位、全链条对接,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贻芳.建设国家实验室完善国家科研体系[J].科学与社会,2022,12(2):1-25.
[2]鲁世林,李侠.国外顶尖国家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特点、核心经验与顶层设计[J].科学管理研究,2023,41(1):165-172.
[3] 罗伟昂,时盛英,戴小力等.“投入—产出”视角下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绩效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3,46(3):134-142.
[4]时盛英,黄森慰.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12(9):110-112,121.
[5]郭新和.省级科学院支撑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分析:以习近平同志在中科院视察时的讲话为导向[J].河南科学,2013,31(10):1569-1575.
[6]周鑫,赵彤.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4):192-193.
[7] 刘娟.之江实验室VS国家实验室、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模式[J].杭州科技,2017,(5):20-24.
[8] 张乐,裘钢,张军.基于比较视角的高水平实验室发展策略研究:以广东省实验室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I7xe0AX6skUd74sUKoVyMAzMoVPDMyVWjvo527RqyzE=3,40(5):196-205.
[9] 罗亮,陈树敏,方少亮,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8):119-127.
[10] 谢雨欣,莫松怡,孙一,等.欧美亚区域实验室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5):36-48.
[11]孟潇,董洁.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发展运行经验及对新型科研机构的启示[J].科技智囊,2020(8):66-70.
[12] 吴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发展资产管理是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抓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23-08-31(009).
[13] 张军军.山西省实验室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2,29(9):139-141.
[14] 王炫,海本禄,张宏峰.“十四五”期间构建河南省高质量实验室体系的创新资本路径研究[J].河南科技,2022,41(19):123-127.
[15] 郭新和,董桂萍,陈峡忠.知识产权导向下自主创新方法的研究[J].河南科学,2013,31(1):1-5.
[16] 刘宁,庄海欢,邱均平.中美国家实验室发展路径及特征比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5):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