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减”政策要求语文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与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实现减负提质。而要提高语文作业设计效果,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据,做到因材置业。文章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要准确把握语文作业设计方向,做好语文作业分类,发挥语文作业的多元化功能,切实将“双减”政策落实到语文作业设计中,以此设计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语文作业,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减负提质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查缺补漏意义重大。科学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他们在完成多元化作业的同时,感受语文学科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理解与实践“双减”政策精神尚存不足,导致语文作业设计仍拘泥于旧有模式,未能充分展现出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力。下面以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应该主动深化对“双减”政策的理解,紧密贴合教学的现实需求,尤其聚焦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成长规律。通过积极探索并实施作业设计优化策略,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有效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与效果,真正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注入活力。
一、“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的可行性
首先,“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在此政策框架下,教师可以通过提高作业设计的品质与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轻学习负担。为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作业不应该是简单的数量堆砌,而应该聚焦于质量的飞跃,剔除冗余与低效,确保作业能精准对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价值。
其次,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应当紧密连接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强调实践性、生活性及学科间的关联性。这意味着作业不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复现,而应该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理解生活、提升综合素养的途径。通过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不仅为“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优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二、“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首要任务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助力学生构建完善、系统的知识框架。教学实践深刻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知识的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增,若不及时复习巩固,新知识将迅速淡出学生的记忆。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成为了关键。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不仅能有效激活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回顾与深化,还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使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网,最终形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
其次,激发思考、锤炼思维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学科思维如同航海中的指南针,引领学生高效穿梭于知识的海洋。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面对学生可能遇到的思维瓶颈,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旨在发挥作业诊断、巩固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以拓展,品质得以提升。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飞跃,还是师生携手共进、共创高效课堂的基石。
三、“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的策略
1. 设计基础性作业
设计基础性作业是为了夯实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引导他们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题中,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这要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基础性作业。在细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夯实基础、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提问法设计基础性作业,组织学生复习。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设计基础性作业时可以运用提问法,设置一些问题,如“什么是桂花雨?”“文章表达了‘我’对桂花的什么情感?”等,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桂花,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并找到描写作者怀念家乡桂花的字词。学生需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分析完成基础性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回忆教师本节课教授的内容,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强化记忆,提升自我。
2. 设计生活化作业
语文学科深植于生活的沃土之中。但是,传统的语文作业模式往往局限于机械的抄写,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脱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作业的吸引力,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应当巧妙融入生活元素,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作业。生活化作业旨在通过贴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无缝衔接。
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等腊八粥、喝腊八粥两个场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回家询问父母等方式,了解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并尝试熬制腊八粥,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细腻,并将腊八粥的熬制过程精准表达出来,以提高其描述、概括事物的能力。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教师让学生照样子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相比之下,生活化作业可以将学生从繁重的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完成作业,可以真正做到作业设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 设计互动性作业
为了确保作业设计惠及不同阶段、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确保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并展现自我,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该融入更多的互动性元素,让学生不仅能完成作业,还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或之后,主动与同学、教师进行思想碰撞,满足他们迫切的交流需求,从而营造一个既竞争又合作、充满活力与尊重的学习氛围。具体而言,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一些互动性作业,以便他们查漏补缺,充分凸显作业的引导价值。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性作业促进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故事?你是否可以复述?这些故事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蔺相如、廉颇为什么会和好?通过逐渐提升作业难度,驱动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互动性作业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启发作用,促使学生联系教师所讲内容和对课文的阅读感受内化所学知识,而且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可以改变他们对作业的刻板认知。
4. 设计读写结合作业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阅读与写作往往被割裂开来,单独处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未能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打破这一壁垒,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当积极探索并实践读写结合策略,巧妙设计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综合性作业。此类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将语言知识的积累直接应用于阅读理解的实践中,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能从中汲取灵感与素材,进而转化为个性化的写作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实现语言的深度建构与灵活运用,还能在阅读后的即时写作训练中,有效巩固阅读所得,加深理解,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如此,读写结合作业不仅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还给予其更加完整、连贯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教师以“诸葛亮”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三顾茅庐”“空城计”“七擒七纵孟获”“挥泪斩马谡”等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随后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感悟写作训练,让学生总结诸葛亮的优秀品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读写结合作业设计,使学生穿梭于文字构建的时空隧道,对历史人物诸葛亮形成更为立体、深刻的认知。学生不仅通过阅读领略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更在随后的写作实践中尝试以笔为媒,表达自己对这位忠臣与智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优秀品质的深刻理解。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语言技能从输入到输出的自然流转,还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刻塑造。
5. 设计实践调研作业
鉴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实践调研作业,实现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深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设计实践调研作业,让学生利用周末查询网络资料、文献信息或走访当地文博机构等,了解当地的革命先烈,并详细记录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悟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走访结束后,学生要撰写调研报告或小论文,以展示作业成果,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设计实践调研作业,尽量不要限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学生自由选择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6. 设计开放性作业
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预设了固定的答案框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还使那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生可能因为与“标准答案”不完全一致而感到挫败。为了打破这一局限,教师应当积极变革,设计更具开放性的语文作业。这类作业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思维的束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悟和所学知识,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对答案设置过多的限制条件,只要学生的回答积极向上且富有建设性,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选编的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均与读书有关,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书”为主题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心得并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好书。在开放性作业设计中,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教师不对答案作出固定限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只要理由得当即可。在上述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深入思考读书的意义,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将答案呈现在作文之中,教师则可以在批阅作文时点评学生的观点。
四、结束语
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路径,教师能够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面对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应当积极将“双减”政策的精髓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深度融合至作业设计环节。具体来说,教师要勇于创新,拓宽作业设计的边界,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教师还需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能力差异设计作业。通过这一系列精准而富有成效的作业设计策略,教师能够携手学生共同迈向更加高效、愉悦且富有成效的语文学习之旅。
参考文献:
[1]刘再媛.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途径研究[J]. 小学生(中旬刊),2023(9):10-12.
[2]连亚飞,程霞,程萌. “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价值意蕴与优化策略[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5):91-95.
[3]徐瑾. 掌握“双减”本质与内涵: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性[J]. 试题与研究,2023(25):171-173.
[4]张琳玥,顾春华. 优化作业设计,提升教学成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索[J]. 教育界,2023(24):83-85.
[5]赖玉芬. 聚焦“双减”·优化作业:“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业的优化设计[J]. 天津教育,2023(17):120-122.
[6]刘小梅.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优化设计“七步曲”:“双减”之下如何令作业“减量不减效”[J]. 安徽教育科研,2023(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