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策略探究

2024-10-09 00:00:00陈俊佑张芬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4年9期

摘 要:为了将自然教育资源更融洽地引入幼儿园教育,以此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文章提出通过建立家园合作站、户外游戏基地、亲子自然观察活动等策略,提升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家园之间的紧密合作,为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提供有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户外教学;自然教育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的价值愈发受到重视。这种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融合家庭与幼儿园的双重力量,依托自然元素,全面培养幼儿的各项学习能力。户外自然教育就是将自然环境引入课堂,让幼儿参与户外的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其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生活化等特征。该教学模式与传统幼儿园教育形式的区别在于,传统幼儿园教学能在课堂讲解中帮助幼儿充分了解自然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夯实幼儿的理论知识,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充分整合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户外自然教育能够调动家庭的教育资源,与家长携手,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下面将深入分析如何基于家园共育模式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以期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化、互动性强且可持续发展的幼儿园教育体系,推动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建立家园合作站,确保家园自然育儿观念一致

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时,要确保户外自然教育能够有效实施。因此,建立家园合作站,让家园双方对户外自然教育理念达成共识,有助于增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建立家园合作站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合作目标,这是确保家园合作有效开展的关键。而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共同推动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的深入发展,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家园双方必须就这一教育愿景达成共识。幼儿园要让家长认识到,自然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家园双方需共同认识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合作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家长和幼儿园应该携手,共同为幼儿制订一系列户外自然教育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家园合作站,能够实现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合力,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

为了有效推进家园共育,幼儿园可以建立家园合作站,作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家园合作站可以设立实体空间(如家长接待室),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等线上平台),实现家园互动的即时性和便捷性。具体来讲,幼cOsUQtaQwdgp+zSE0UgxWw==儿园在建立线上交流平台时,需要明确群规,确保信息交流的正面性和有效性,并在群内设立“自然教育心得分享日”等专题讨论时段,鼓励家长分享孩子参与户外自然活动后的观察记录、情感变化和成长故事。幼儿园还可以在群内定期发布关于户外自然教育的计划、活动照片、视频回顾和专业解读,让家长直观感受教育过程,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为了进一步增强家长对户外自然教育的认知程度,幼儿园可以创新性地利用直u0GZDiTT/zGiZ852tmRA5g==播平台,开展户外自然教育的线上直播课程,邀请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观看,并参与直播互动问答,让家长了解并感受自然教育的魅力。这种直观且参与感强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家长对自然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除了建立线上互动外,幼儿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线下家园互助合作站的构建,根据自然教育活动的进展和家长的关注点,定期举办“自然教育专题家长会”。在会议筹备阶段,幼儿园可以邀请自然教育领域的专家和资深教师担任主讲嘉宾,同时挑选几位在自然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家长代表分享教育心得。为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长会,幼儿园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提前发布会议信息,让家长充分了解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在家长会上设置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家长就户外自然教育相关问题向嘉宾或教师提问,通过现场解答和讨论,消除家长对户外自然教育的疑虑,深化对户外自然教育模式的基本认知。会议结束后,幼儿园需要及时将会议探讨的重点内容和家庭自然教育活动指南整理发送至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家长在会后继续学习和实践。这样一来,家长不仅能实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态,还能在家中对孩子开展户外自然教育活动,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沟通平台,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双向流通与共享,还能够让家长深入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促进家园双方在亲自然育儿观念上的深度交流与融合,为户外自然教育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挖掘农村自然教育资源,家园共建户外游戏基地

基于家园共育背景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时,需要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独有的自然教育资源,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为幼儿打造一个集教育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户外游戏与学习空间。在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同时,加深幼儿对自然的认知与情感联结,促进家园之间的紧密合作。

首先,为了更好地利用农村自然教育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幼儿园需要与家长紧密合作,深入乡村田野进行调研活动。调研内容应具体而全面,包括农作物的品种、特性、生长周期及种植方法,季节性的自然现象(如春耕、秋收)、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生活习性。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户外游戏基地的建设和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规划户外游戏基地蓝图时,幼儿园需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邀请家长参与规划。双方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将调研成果融入游戏基地的设计,如设置农作物观察区、自然现象体验区、动植物认知区等。在规划过程中,幼儿园要充分尊重家长和幼儿的意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集思广益,确保规划方案既能达成教育目标,又贴近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力求将户外游戏基地打造成为一个寓教于乐、富有地方特色的幼儿教育平台。

在规划过程中,幼儿园需要遵循“以幼儿为中心,融合本土特色”的原则,与家长共同细致规划各游戏区域。例如,自然观察区可以围绕季节性植物与动植物进行设置,让幼儿在不同季节中观察自然变化,培养其观察能力;农耕体验区则通过模拟真实农作场景,让幼儿亲手种植、照料作物,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增强幼儿对自然循环与生命过程的理解。为了确保安全,每个区域均需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如“小心滑倒”“禁止攀爬”等,并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幼儿园需要与家长共同协商制定紧急疏散预案,明确各区域的疏散路线与集合点,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演练。在建设户外游戏设施时,幼儿园应该优先考虑原生态性,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利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构建游戏设施,环保且富有乡土气息。同时,幼儿园可以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巧妙转化为游戏元素或装饰物,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循环利用乡村资源。

基地规划完成后,家园双方需携手投入户外游戏基地的建设。这一过程,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幼儿园负责为游戏教育基地提供专业的教育设备、材料等,家长可以提供劳动力支持,参与基地的清理、搭建、装饰等工作。家长中不乏能工巧匠,可以邀请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游戏基地增添更多实用且富有趣味性的元素。家园双方共同参与建设的过程,不仅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还能够激发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热情,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同时,户外游戏基地的建设与维护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建立日常维护机制,明确家园双方在维护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如轮流负责区域清洁、定期检查设施安全等。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卫生、有序的户外游戏环境。

充分利用农村独有的自然环境资源,能够加深幼儿对自然的认知与情感联结,让家长在实践活动中与幼儿共同探索乡村田野的奥秘,进一步丰富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的形式。

三、开展多元亲子自然观察活动,丰富幼儿的自然体验

户外游戏基地建成后,幼儿园需要将户外自然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以亲子GVtQulSGAyWwJuszjhERQA==共同参与的形式,将户外自然教育无缝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以更加亲近、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了解自然,从而丰富幼儿的自然体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索欲。

亲自然教育强调将自然环境作为教育的核心,利用科学的方法让幼儿有机会亲近自然,如在大自然中采集与自然相关的信息,帮助幼儿了解并适应自然,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情感。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兴趣爱好,设计多元亲子自然观察活动,确保每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会乐趣并获得成长。为了让幼儿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感受自然的四季更迭与无限魅力,亲子自然观察活动可以紧密围绕“四季的轮转”,精心策划各具特色的主题,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具体来讲,在阳光明媚的春季,幼儿园可以组织一场“寻找春天足迹”的亲子活动。活动前,幼儿园需通过故事讲述和播放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向幼儿介绍春天的特征,为后续的亲子自然观察活动奠定理论基础。在亲子活动进行时,幼儿园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手牵手漫步于幼儿园精心打造的户外游戏基地,在家长与幼儿探索户外游戏基地时,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嫩绿的草芽是如何破土而出的,还可以让幼儿观察花朵的颜色。幼儿园也可以为亲子活动布置“寻找春天”小任务,让家长带领孩子寻找特定种类的花朵、记录听到的鸟鸣声等,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活动结束后,幼儿园可以组织一次“春日分享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感受,加深其对春天的认识和喜爱。

为了体现活动的多元性,幼儿园可以将科学与艺术、语言等多个领域进行有机整合,开展“自然小画家”的亲子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户外游戏基地的资源,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鼓励幼儿在户外环境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自然景象作为绘画的灵感来源。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拿起画笔,用心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象。在作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绘画技能,还能够让幼儿在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为了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幼儿园可以提倡亲子共同完成绘画作品,这样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拉近亲子关系。

绘画结束后,幼儿园可以设置“小小解说员”环节,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向家长和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画作和创作灵感。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在介绍作品时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讲述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让家长作为听众,认真聆听并给予鼓励,直观地了解孩子在户外自然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过程。

为了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对幼儿的画作进行点评,从艺术角度给予其专业指导。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园能够成功地将自然科学、艺术和语言等领域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解亲自然教育理念的渠道。

综上所述,文章深入探讨了基于家园共育背景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的策略。在研究过程中,突出家园双方在教育理念上达成一致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教育资源,创新亲子互动形式,为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实践路径,最终实现提升幼儿自然认知、丰富自然体验、促进家园紧密合作的目的。在未来的研究中,教师应进一步深化家园共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户外自然教育方法,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优化家园合作模式,以期为农村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符晴. 家园共育助力幼儿园生态主题活动实施策略:以大班“湿地我来了”生态主题活动为例[J]. 新教育,2022(10):90-91.

[2]陈海天. 师幼互动开展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的策略:以开心农场项目研究课程教学为例[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143-145.

[3]徐培. 巧借“家庭试验田”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 山西教育(幼教),2023(4):60-61.

[4]张淑芬. 家园共育背景下中班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路径[J]. 天津教育,2023(2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