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多重教育作用.“双减”政策的出台,给作业设计带来新的挑战.文章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作业设计为例,提出“注重教学分析,明确设计思路”“注重作业层次,满足学生需求”“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兴趣”以及“设计实践作业,提高逻辑思维”等策略,旨在推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水平的提升,通过减负提质赋能“双减”,提高数学作业的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引 言
“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减负提质刻不容缓.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需要聚焦学生学习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作业成为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注重教学分析,明确设计思路
所谓“作业设计”指的是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设计情况,制订一系列学习任务的方法,其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巩固和作战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过程包括确定作业方向、选择作业内容、设计作业形式等多个环节,而确立目标则是设计过程的首要环节.
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中针对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内容学生学到的主要内容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它与教材中其他内容存在前后关联(如表1所示).
从数学知识前后关联和比对可看出,本单元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能为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四年级数学开始设计更多的计算方法.这就要求数学作业设计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点,还要为学生提供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四年级学生处于数学兴趣和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通过数学作业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课标、课程内容和学情的综合分析,教师可明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作业设计目标和思路.
1.引领学生复习并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2.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准确性,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3.提升学生数学兴趣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注重作业层次,满足学生需求
“双减”背景下,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让作业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以便每名学生都能够围绕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找到与自身学习能力相契合的作业内容.
(一)学生分层
所谓学生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这一过程是分层作业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要让数学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口头测验、课堂观察、书面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多维度、多方式和多主体的教学评价,进而对每个学生形成了客观的教学评估,真实反映出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根据此评估结果潜在性地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进阶层”和“拓展层”.“基础层”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进阶层”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一般;“拓展层”数学基础扎实,数学学习能力较强.
教师潜在性地将学生划分不同层次,能够让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有的放矢,进而提高作业内容的靶向性和目标性,以提升作业设计和实施效果.
(二)难度分层
作业难度分层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将作业的难度分为不同层次.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
基础性作业:
1.填空:
(1)300-120+25先算( )再算( ),300-(120+25)先算( )再算( ).
(2)120+25×4先算( )再算( ),(120+25)×4先算( )再算( ).
2.计算:
75×12+280÷35,48×(32-17)÷30,[78-(45+25)]×4
“基础性作业”是针对“基础层”学生设计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习题1”设置了学生已经学过的两步四则混合计算问题,并将“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的题目进行对比,旨在让学生深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习题2”的设置,意在让学生进行“不带括号”和“带括号”三步混合运算,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进阶性作业:
1.计算下列各题:
(726÷16+22)×12,(54+17)×(79-45),[187-(45+24)]×21
2.列算式并计算:
(1)某食品厂男员工人数为148人,女员工的人数比男员工数量的5倍少37人,这个食品厂一共有多少名员工?男员工比女员工少多少人?
(2)食品厂工人包汤圆,第一组14人,一天共包了154kg汤圆;第二组人数为13人,一天共包了117kg汤圆,两组平均每个人包了多少公斤汤圆?
相对“基础性作业”,“进阶性作业”的难度有所提高,此类作业主要针对“进阶层”学生而设计,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提高.另外,“进阶性作业”题型引入了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建立联系,在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世界问题.
拓展性作业:
1.小军家和小明家分别在学校的两个相对方向,小军家距离学校52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390米,小军从家到学校需要走8min,如果小军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小明家需要走多长时间?你能找到多少种计算方法?
“拓展性作业”是针对数学基础扎实,学习兴趣较高的“拓展层”学生设计的,此层次作业难度较高,灵活性较强,其目的是要提高作业的挑战性,让学生思维得到开发和锻炼.
三、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数学作业以知识化作业设计为主,内容固化,形式单一,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角度,努力实现设计策略的优化和创新,提高数学作业弹性,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减负提质,落实“双减”.
(一)增加趣味,设计情境类作业
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旺盛,充满探索精神和欲望,他们需要通过“探险类小故事”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可设计情境类作业,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迎合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巩固数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
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后,教师可根据作业设计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多个“课外数学兴趣小组”,设计“数学冒险岛”数学作业.比如:
【故事名称】数学冒险岛
【作业目标】运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帮助“王子”突破难关,找到宝藏.
【故事情境】遥远的“数学王国”有个“数学王子”,他要到“数学冒险岛”挖掘宝藏,给人们带来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一天,它带着纸和笔踏上了探险之旅.
“王子”刚刚踏上“冒险岛”遇到了一群聪明的猴子挡住了他前进的去路,他需要回答猴王提出的三个问题才能顺利过关.
1.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2.如果算式中有括号,需要先算什么?
3.如果算式中都是同级运算,没有括号,需要怎么计算?
“王子”被猴王的三个问题难住了,他该怎样回答才能通过第一关呢,你能帮助他吗?
教师巧妙地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融入故事情境中,通过故事中的角色提出具有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总结和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进而让数学作业趣味性和知识性特点并存,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概括、归纳思维,提升作业设计效果.
(二)围绕特点,设计游戏类作业
“双减”政策的推行旨在义务教育回归本质,让学生能够找回自己的童真,释放自己的天性.“爱玩儿”是小学生共同的性格特点,教师可围绕学生的这一成长规律设计“游戏类”数学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
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后,教师可根据作业设计目标和四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设计游戏类数学作业.
【作业目的】
1.巩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3.提高混合运算的准确率.
【作业内容】
1.72÷[960÷(245-165)],[175-(48+36)×78],540÷3+6×2,50×4×2
2.982+21×15-360,902-17×45,490÷[210÷(180÷12)],(98+16)÷(85-47)
【作业要求】
1.各课外学习小组需要将作业中给出的计算题目写在卡片上;
2.在小组中开展计算比赛,先两两对决,通过“作业1”决出优胜者,进入第二轮比赛;
3.第二轮比赛,通过计算“作业2”决出优胜者.
4.优胜者将会计入全班的计算比赛中.
教师将竞争机制引入游戏类作业中,这样不仅能够迎合学生活泼、爱玩的心理,还能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和挑战欲,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这种游戏类数学作业,能够使学生在提高自身运算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进而增进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情感,提升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四、设计实践作业,提高逻辑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三会”,可概括为“会观察”“会思考”“会运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围绕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设计实践类作业,引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综合能力.
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将促进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为作业设计目标,进行生活化实践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张伯伯自己开了一家批发店,有客户到店里批发了10箱米粉,每个箱子里装了10袋,每一袋米粉的重量是500g.客户取货时拿走了一箱其他品牌的米粉,每箱中袋数也是10袋,但是每袋的重量少了100g,两个箱子外包装完全一致,张伯伯和客户都想不出最好的区分办法,于是决定利用称重的方式,找到客户想要的那箱米粉.你能帮他们想个办法,让他们只称重一次就能把想要的那箱找出来吗?请列出综合算式.
通过此类生活化实践作业,能够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强化四则运算的顺序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中锻炼逻辑思维,同时,此类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驱动学生积极投入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践之中.
结 语
总而言之,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数学作业设计质量,精简数学作业内容,丰富数学作业设计形式,提质控量,减负增效,通过作业设计策略的优化,促进“双减”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参考文献】
[1]李淑娴.“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读写算,2024(6):11-13.
[2]汪芸芸.“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实施策略[J].新教育,2024(S1):33-34.
[3]陈杰,于蓉.赋能“双减”: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4(2):121-123.
[4]纪美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6):131-133.
[5]林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24):191-193.
[6]刘桂春.“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23):37-39.
[7]房敏.“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