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4-10-08 00:00:00段丽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0期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基于作业所承载的育人价值,将学生从现有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并为学生设计一批高质量的作业,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文章就以此切入,围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这一中心问题,简述了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并从融合、生活、操作、实践、开放、分层等维度展开探究,旨在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使得学生在高品质的数学作业中,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作业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学生知识巩固、能力提升、思维进阶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常常过分关注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强化训练,忽视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个性化发展.在这种作业设计模式下,学生面临着作业量多、作业难度大、作业形式枯燥等种种问题,甚至导致其滋生出厌烦、抵触等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鉴于此,教师应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数学作业中,使得学生在有趣、有吸引力的数学作业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进而促使其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依然存在诸多不理想之处.具体来说,集中存在以下三个共性问题:

第一,存在重复性.当前,部分教师为了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常常会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旨在依托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技巧.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忽视了题目的筛选,存在大量的常规性题目,且多数题目之间存在极强的重复性、相似性.如此,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甚至还导致学生滋生出厌烦的情绪.同时,这种重复性的常规练习,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二,缺乏层次性.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数学作业.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并未对作业进行分层,致使班级内部所有学生都面临着统一的作业.久而久之,在这种作业设计模式下,班级内学困生就会因为作业难度大,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因为作业没有挑战价值,致使其学习兴趣逐渐低下.

第三,缺乏创新性.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立足于该学科的特点和课程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数学和实际生活、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点,革新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常常局限于数学学科中,且形式相对比较陈旧、单调,以书面作业为主.可以说,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很难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鉴于作业的价值功效,以及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唯有摒除传统的“题海战术”的观念,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科学设作业:

原则一:主体性.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基于小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兴趣爱好等,科学设计数学作业,最大限度激活其学习兴趣.同时,在主体性原则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通过适当地调整与优化,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原则二:多样性.面对新课标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应努力将学生从单调的书面作业中解放出来,基于数学学科和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丰富作业形式,使得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作业中,感悟数学学科的魅力,并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应用.

原则三:层次性.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基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使得班级内所有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作业中获得成长和发展.同时,层次性原则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逐渐提升数学作业的难度,给学生提供接受、适应的过程.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打破学科束缚,设计融合型作业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作业设计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常常局限于该学科中.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必须努力打破这一僵局,基于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设计出跨学科、跨领域数学作业,使得学生在高质量的融合型数学作业中,感悟到作业的乐趣,并从内心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例如,在“圆”的作业设计中,为了提升数学作业的质量,教师就可立足数学和语文学科的内在联系,融入我国古代关于“圆”的一些古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指导学生从中总结出圆的特点,并从数学的角度,谈一谈这两句古语和本节课所学内容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接着,教师进一步延伸,融入了“圆桌会议”,指导学生对其中的“圆”进行思考,分析其所代表的含义.再比如,在“轴对称和平行”作业设计中,教师就立足数学和美术学科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含有轴对称特征的精美模型,并于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如此一来,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数学作业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促进了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充分发挥了数学作业的育人价值.

(二)连接实际生活,设计生活型作业

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基于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设计生活型作业,是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质量的重要途径.和传统的书面作业相比,生活型作业可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数学课堂,使得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完成学习和成长.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生活型作业时,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分析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作业设计中,为了增添作业的实用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为学生引入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敏敏新家正在装修,爸爸想要在墙壁上装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装饰品,以增加墙壁的美观度.如果AB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CD为高,C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其画出来.再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趣味性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将其设计为:收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包装盒,并在班级内设置一个展览会,对几何图形的美进行鉴赏.同时,将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盒子找出来,并利用工具进行测量,计算出贴一圈的商标纸面积.如此一来,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作业更具备实用价值,可促使学生在生活化作业中加深了所学知识,并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感悟到数学探究的魅力的同时,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三)动手动脑,设计操作型作业

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抽象性更强.而就当前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阶段.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必须立足数学学科特点,基于新课标的要求,为其设计动手操作性作业,使得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思考———认知”等学习过程,并从中完成知识的深度建构、思维的进阶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平移和轴对称”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基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了一项亲自动手操作性作业:学校准备对学校的八个圆形的花坛进行重新规划,打算在每一个花坛中都摆放上两种不同颜色的盆栽.但是在摆设的时候,要求八个花坛各不相同.现在,学校已经给出了两种摆放方案(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出余下的六种方案?就这一作业而言,巧妙地将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动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画一画”等操作活动,真正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再比如,在“时、分、秒”作业设计中,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教师在设计趣味性作业时,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一天的生活,根据起床、上学、看电视、睡觉时间,自行画出四个“钟面图”.如此一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型数学作业,不仅仅增添了作业的趣味性,也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形成了深刻地理解,并从中促进了综合思维和能力的发展,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四)躬身实践,设计实践型作业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书面作业根本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必须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为其设计调查实践型的数学作业,使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以及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百分数”的作业设计中,为了使得学生对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深刻地认知,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一项趣味性的实践调查型作业: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展开实践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运用百分数表达出来.这一作业赋予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对此,有的学生对家庭中新能源汽车占据汽车总量的百分率进行了调查,有的学生对互联网的普及率进行了调查,也有的学生对中央空调的普及率展开调查,还有的学生对学生的近视发生率进行调查等.最终学生又结合调查数据,制作成统计图,并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在实践型的数学作业中,学生不仅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也在实践性作业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价值、魅力等,持续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五)激活思维,设计开放型作业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学科教育的本质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从中获得思维进阶发展.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必须要聚焦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设计一些思辨性、讨论性的开放性作业中,使得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实现数学思维的进阶发展.同时,学生在这些开放性的数学作业中,也逐渐感悟数学学科的魅力,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数的加减乘除”作业设计中,为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教师就改变了传统枯燥的习题训练模式,而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作业: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包括笔记本、钢笔、文具袋、跳绳.同时,教师将这四种礼物的价格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领学生思考:我们班级中目前只有200元的班费了,而班级内有60名学生,如何才能为每一名学生都准备一份礼物呢?就这一数学作业而言,没有固定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和趣味性,学生可在思考和讨论中,感悟数学学科的魅力,并从中获得数学思维的进阶发展.

(六)因材施教,设计层次型作业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个体不同,在数学上得到的发展也有所不同,且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数学学科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设计个性化作业,使得所有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作业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真正落实“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之前,通过多个途径,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其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关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保基础、求发展”的指导原则下,设计出层次性作业,使得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

例如,“长方形的面积”作业设计中,为了增添作业的趣味性,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就需遵循上述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趣味十足、形式多样化的“作业自选超市”:

作业1:学校打算建设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已知其长为8米,宽为5米.那么,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作业2:学校要建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已知该正方形花坛的周长为80米.那么,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作业3:学校打算在学校操场角落上围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花坛,学校现在有25米栏杆,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围法?哪一种方案下花坛里种的花最多?

如此一来,不仅仅实现了作业分层,也使得原本枯燥的作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得班级内所有学生,均可在“作业自选超市”中进行选择,有效避免了学困生完不成作业、学优生无法得到发展的现象,使得所有层次学生均可从作业中有所收获,并产生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结 语

综上所述,作业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不仅承担着知识巩固的作用,也是强化学生学习情感、引领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可以说,作业设计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基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等,设计出融合型、生活型、操作型、实践型、开放型、层次型数学作业是十分重要的,使得学生在趣味十足、丰富多样化的作业中,完成知识的巩固、思维的进阶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石成.“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24(4):50-52.

[2]桂彬.根植生活教育理念,设计丰富趣味的小学数学作业[J].教育家,2023(18):46.

[3]黄惟祎.小学低年级数学单元趣味作业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学,2020(S1):53-54.

[4]赵如妹.小学数学趣味作业设计初探[J].科学中国人,2017(20):438.

[5]史荣财.布置“另类”作业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小学数学趣味作业布置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53):114.

[6]程晶晶.“双减”之下,作业因“新”更精彩[J].华夏教师,2024(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