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08 00:00:00吴静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0期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学习方式.针对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情境不够真实、任务较为单一、评价不够细致等现实困境,教师可联系多彩生活,创设跨学科主题教学情境;依托多元任务,驱动跨学科主题教学过程;基于多维素养,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以此提升跨学科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情境,以问题为焦点,融合各学科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践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突破课堂教学限制,拓展学生的学习场域,架起一座连接生活与学习、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引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习内容缺乏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以此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将抽象复杂的“比”与形象直观的“顺德美食”紧密关联起来.抽象复杂的“比”,会让学生望而却步,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的“顺德美食”则会触动学生的味蕾,让他们垂涎欲滴.“比”与“顺德美食”的关联,能够让学生在乐此不疲地细数、烹制、品味顺德美食的过程中,理解“比”、化简“比”、应用“比”和拓展“比”.

教师基于数学知识与美味佳肴之间的联系,确定跨学科教学主题,组织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益.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是数学思维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的具体表现.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一种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思维.

“细数顺德美食”是教师围绕“生活中的比”设计的一次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在课前,学生不仅需要上网查阅顺德的各种美食,而且需要计算、推理、探究制作美食的食材配比.如:在制作顺德家喻户晓的大良双皮奶时,需要250克水,250克牛奶,一个蛋清和10克砂糖;在制作香浓美味的顺德美食炸牛奶时,需要两盒500毫升的牛奶,80克淀粉和30克糖……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分别计算大良双皮奶和炸牛奶中各种食材的配比.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学生调查了解了顺德的各种美食,计算、分析了制作各种美食的食材比,对美食中的比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思维也会得到逐步发展.

(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传统单一学科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学习视线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知识,所以他们的知识视野会被窄化.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学生为了解决相关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并以此拓宽知识视野.

以跨学科主题教学“慢品顺德美食———拓展比”为例,教师围绕“比”的知识,依托慢品顺德美食的生活情境,组织开展了“制作美食”“分享美食”和“宣传美食”等活动.在“制作美食”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关于“比”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学习一些劳动技能;在“分享美食”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知识,从健康角度分析美食的营养价值;在“宣传美食”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绘画、摄影等美术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推介、宣传顺德美食等.

在上面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任务中,学生为了解决“制作美食”“分享美食”和“宣传美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科学知识、劳动技术知识、美术知识和语文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拓展.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存在的困境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有序、高效开展,离不开真实的教学情境、多元的教学任务和细致的教学评价.然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却面临教学情境不够真实、教学任务比较单一和教学评价不够细致的现实困境.

(一)教学情境不够真实,缺乏吸引力

真实、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一些教师在围绕数学知识,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真实,所以导致教学情境缺乏吸引力.如何紧扣数学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真实、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成了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教学任务比较单一,缺乏驱动力

教学任务是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教师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驱动.当前,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因为一些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比较单一,所以会导致驱动力不足,进而导致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浅表化、低效化.怎样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元、主题鲜明、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任务,并以这些教学任务为驱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也是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教学评价不太细致,缺乏影响力

教学评价具有育人导向作用,是跨学科主题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细致、奏效的教学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性的影响.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等.然而,因为一些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不能细致入微地实施评价,所以导致评价的促学作用不明显.如何以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为导向,实施细致入微的评价,也是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积极应对,着力提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效:

(一)以多彩生活为源头,创设跨学科主题教学情境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学情境是连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媒介.教师可基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多彩生活为源头,创设真实有趣,且具有生活气息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情境.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和“比的应用”三个课时的内容.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当地的美食并不陌生.地方美食的制作既离不开丰富的食材,也离不开合理的食材配比.基于此,教师围绕本单元教学内容,以学生的饮食生活为源头,创设了“细数顺德美食”“精配顺德美食”“巧烹顺德美食”和“慢品顺德美食”等跨学科主题教学情境.

真实、有趣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视线从数学课堂转移到饮食生活之中,让他们在细数、精配、巧烹、慢品各种顺德美食的过程中,形象直观地理解比、准确无误地化简比、灵活自如地运用比.而这,也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饮食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二)以多元任务为驱动,强化跨学科主题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单一化是导致跨学科主题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教师可围绕跨学科教学主题,依托教学情境,设计丰富多元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任务,并以这些学习任务为驱动,强化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过程,提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效益.

1.以课前预习任务为驱动

课前预习是课中探究的前提与基础.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一些真实、有趣的课前预习任务.在预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够在课前进行自主高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以“细数顺德美食”跨学科教学主题为例,教师设计的课前预习任务是“顺德美食大搜索”,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整理各种各样的顺德美食,并查阅制作各种顺德美食方法、食材,做好翔实记录.在完成该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在互联网中搜索顺德美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记录制作美食所需的食材数量,需要用语文知识用简洁、准确、连贯的语言记录美食制作的方法等.

预习任务不仅为学生指明了课前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方向,而且也为学生创造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学习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不仅能够为课中探究奠定基础,而且能够发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课中探究任务为驱动

课前预习是铺垫,课中探究是关键.教师可围绕跨学科教学主题,设计丰富多元、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课中探究任务,以此驱动学生跨学科、深层次学习相关知识.

仍以“细数顺德美食”跨学科教学主题为例,教师设计了三项课中探究任务,分别是“顺德美食细分享”和“顺德美食巧迁移”.在“顺德美食细分享”任务中,学生首先需要在小组内分享课前搜索的顺德美食,以及各种顺德美食的配方;其次,各小组学生需要选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进一步分享课前搜索结果;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整理、汇总课中分享结果.在“顺德美食巧迁移”任务中,学生需要基于顺德美食中的各种食材比,以类比迁移的方式,探究倍比关系的本质,并用除法定义“比”的概念.

从分享课前学习成果到迁移运用、深度探究“比”的概念,再到拓展研究黄金比,三项课中探究任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通过完成三项课中探究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形象、直观、准确地理解“比”的概念,而且能够形成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课后拓展任务为驱动

课后学习任务不仅包括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包括拓展延伸相关知识.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设置一些课后拓展任务,并以此驱动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发展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围绕“细数顺德美食”这一主题实施跨学科教学时,教师设计了“顺德美食广拓展”这一课后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在梳理、归纳各种顺德美食的“食材比”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树叶,创作关于顺德美食的各种叶贴画.学生在完成此项课后拓展任务时,需要研究每一片树叶的长宽比,并根据该比值,制作各种各样的顺德美食叶贴画.

在制作叶贴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每一片树叶的长宽比,需要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叶贴画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美术学科知识等,创造性地解决课后拓展任务中的问题.而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多维素养为导向,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

《新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界定为三个维度,包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教师应以多维素养为导向,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促学促教作用.

1.评价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眼光具体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教师可聚焦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评价他们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能力.

以跨学科主题学习“巧烹顺德美食”为例,学生在制作姜撞奶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制作姜撞奶的食材、方法,以及各种食材的配比.如:姜汁和水牛奶的质量比是1∶10.学生不仅要牢记该比值,而且要理解该比值所表示的意义,即姜汁是1份,水牛奶是10份,或水牛奶是姜汁的10倍等.

教师可聚焦学生在此项跨学科学习任务中的实际表现,评价他们是否逐步形成了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以及是否能够用数学眼光观察、了解姜撞奶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各学科知识.

2.评价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能力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教师可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从数学思维的视角,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评价他们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能力.

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精配顺德美食”为例,教师设计了一项子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两家不同甜品店里的双皮奶配方,对比、分析哪一家甜品店里的双皮奶更甜?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计算、对比两种双皮奶中白砂糖、牛奶和鸡蛋清的数量,并由此推理哪一家甜品店里的双皮奶更甜.

教师根据学生在此项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中的实际表现,细致入微地评价了他们的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推理能力等数学思维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们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思考、分析“顺德美食”的能力.

3.评价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

数据意识、数据观念、应用意识等,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还应从“数学语言”的视角,评价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

以“巧烹顺德美食”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姜撞奶中姜汁与水牛奶的质量比是1∶10,已知姜汁是35g,求需要多少克的水牛奶?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比”的知识,而且需要用数学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聚焦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细致入微地评价他们的数据意识、数据观念以及跨学科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提升他们自主制作姜撞奶的能力,让他们熟练、牢固地掌握制作姜撞奶的方法.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基于新课标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应围绕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真实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情境;应设计丰富多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应实施细致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等.如此一来,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也会变得更加精彩高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在精彩高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红.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24(9):10-12.

[2]唐浩瑛.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实践[J].教育界,2024(12):71-73.

[3]陶阳.多样态融合: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4(1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