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支持,挖掘可视化评价资源价值,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共定评价话题;语音识别技术,丰富评价方式;影像记录集成,分享评价成果。聚焦信息技术赋能,助推可视化评价策略实施,以整体架构模式,探寻多元化游戏评价引领路径;以智能融合方式,联动全领域游戏评价内涵构建。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形成可视化评价发展体系,从而评价体系园本化,评价结果园本化,儿童行为示例园本化。
兴趣是心智活动的指向,有愉悦状态相伴随,随之而来并与之相伴的是“好奇”“注意”“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中的影像记录技术,如拍照、录像、录音等可以帮助幼儿更客观地进行观察,从而产生好奇与发现、兴趣与需求,最终实现学习与发展。
综合可视化评价的性质,我们与幼儿共同探寻了符合幼儿年龄开展自主评价的话题讨论会。经过讨论和筛选后,我们形成适合各年龄段幼儿自主评价的话题合集,并将这些话题镶嵌在信息软件中,让幼儿在无纸化、游戏化的氛围中自主评价。同时,我们还利用“草料二维码”将幼儿自主评价的精彩瞬间生成二维码,便于家长扫码观看。
幼儿在活动现场,以小组口头评价、自主操控影像记录技术等方式自然而然地展开简单、完整的评价,对于部分操作困难的幼儿或特殊情况,教师在做到不干扰、不打断幼儿活动的前提下以支撑信息设备的形式全过程记录幼儿的评价过程。活动结束后,幼儿根据视频、音频等记录再现活动场景,并以集体或个人方式,采用口头评价为主、信息科技为辅的方式对活动点滴展开延时性自主评价。教师作为观察者,全程观察和用信息科技手段记录幼儿的自主评价过程;作为支持者,根据幼儿需求提供活动场地、信息材料、人员协调等自主评价的不同支持,使幼儿能根据回忆还原场景,在班级圈范围以音频、视频等方式展开自主评价。
如何在活动中利用信息科技有效推动游戏评价,以此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聚焦当前评估现状真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始思考可以借助信息科技开展哪些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助力幼儿抵达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成长彼岸。
信息化技术平台可以高效记录信息、统计评估结果,为教师解读幼儿行为、分析游戏水平、形成支持策略提供科学导向。在信息科技助力下,我们发现现阶段的游戏评价还存在着“低自主评价”“缺乏自主评价支架”“评价内容相对宽泛”等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将教师的观察渗透在集体活动、区域游戏、个别化学习区等幼儿一日生活中,以照片、视频、文字等信息化方式记录下符合幼儿发展阶段的典型行为,还原幼儿游戏现场,留下素养发展证据,为后期客观分析幼儿的行为及发展水平提供图鉴。
1.跟踪式评价·追寻精彩瞬间
跟踪式评价遵循记录游戏表现、拍摄精彩时刻、评价分析跟进的评价流程。师幼根据场馆需求商量设计不同类型的计划单,分类、分时、分阶地投放和使用。教师拍摄照片和视频还原游戏瞬间、展现游戏轨迹与进程,对游戏环节和具体细节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此来判断游戏的价值表现及其存在的不足。当幼儿看到自己在不同活动中的动态记录,就能对自己的发展情况有更多了解,逐步完善自我。同时,也可让幼儿自主拍摄感兴趣和认为重要的东西,透过拍摄内容教师可了解他们看待某一问题的视角,从而更有利于进行追踪式记录和评价。
2.对应式评价·解读核心经验
信息化的工具提供更便捷的观察记录工具,支持教师以图画、视频、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真实记录,成为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我们运用信息化手段,建构“三阶·三表·三力”的可视化评价框架,即游戏前的计划表、游戏中的体验表、游戏后的评定表,凸显游戏主题,解读游戏过程,助推幼儿发展。通过“全时段伴随”“全系统展开”“全方位覆盖”三种路径,对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进行观察、分析、支持,判断游戏开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描绘和记录游戏的开展思路、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环境,考察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有效协助教师了解和把握游戏的组织与开展过程。
3.进阶式评价·多元智能分析
通过信息提取和数据分析,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习惯养成、情感关系、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挖掘,更好地筛选游戏内容和组织游戏过程,展示幼儿游戏过程及开展逻辑,呈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游戏价值、游戏目标与幼儿发展需要之间的内在关联。以“三阶·三表”推进为契机,创新“游戏奖章升级评价”“表格图示多维评价”“思维导图现场评价”等评价模式,将“聚焦式观察评价”和“跟踪式持续评价”循环交替,形成“前评、中观、归因、后议”四个阶段的环形评价链,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幼儿相关评价数据和评价结果,优化游戏质量。
1.点上评估·数据统计可视化
通过拍照、视频、录音、网页链接、素材库等多种方式,教师全面采集幼儿在评价指标六大领域中的表现行为,系统记录许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数据,采用信息化工具对其进行多维度统计与分析。如通过数据分析判断观察是否覆盖到各领域、各环节、各幼儿,还可呈现一段时期内单个幼儿各领域的发展水平,以及班级和年级的整体发展水平。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不仅可以评估幼儿的发展现状,还可以指导教师的观察与评价工作,释放观察数据的价值,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育行为。
2.线上评估·数据报告价值化
系统自动汇总分析幼儿发展数据,生成评价数据报告。包含幼儿个性化评价报告、班级发展报告、园级发展报告。教师可以查看每位幼儿的评价完成情况,同时支持筛选时间段、筛选领域查看某一阶段的幼儿评价完成情况。通过个性化评价内容上传园本特色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或结合本园特点细化的评价内容,园所教师即可根据园本化评价指标中内容,借助孩子通评价系统功能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与评价,进一步完善园所管理层、班级教师对课程评价实施情况的全面监控和系统梳理。
3.面上评估·数据评估高效化
运用信息化平台不同维度的筛选功能,教师可以快速找出不同幼儿的游戏记录,或是同一名幼儿不同阶段的游戏记录,基于幼儿游戏水平进行数据统计获取评估结果,了解幼儿当下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路径,为支持幼儿不同层面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方向。
评价是一件非常系统且专业的工作,我们从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出发,借助信息化工具,创设信息化的环境,拓展技术性支持,搭建信息化平台,综合科技性特征,一方面可以在技术层面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逐步细化与完善游戏评价体系,让幼儿的发展评价向过程性、系统化、科学化迈进,以此发挥评价支持幼儿获得“真正需要的发展”的教育价值,让游戏评价真正成为助推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一把利刃,从而促进幼儿发展与教师成长。未来我们还需挖掘信息化评价工具的可能性,有机融合信息化科技平台的渗透性,赋予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可视化游戏评价体系优化的新方向,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发展”理念,促进幼儿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盐城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视域下幼儿可视化评价模式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2-L-167)。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