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桥梁,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人类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也早已升华至国际层面,将全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价值指向,以开阔的格局和境界彰显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其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课题、时代课题、历史课题作出的有力回答,拓宽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于民族与世界的双重时代背景之下,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应然之举。世界已经进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时代,各国各地区的利益关联性日益增强,共识观点越来越广泛,人类社会成为不可分割且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正是对这一难题的中国回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要求,也是密切关注他国的合理利益诉求、在保障本国发展的同时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目标的应有之义。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爱国主义,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不仅展现对自身民族复兴大任的强烈责任,更展现对世界和平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的高度重视,围绕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旨在推动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美好世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所呼吁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全人类的发展层面,与西方国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人类迈向“真实普遍的文明”提供了切合实际的道路,并成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进人类文明前进的一面旗帜。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藏着五千年的深厚文明底蕴,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早已融入华夏子女的血脉之中。当今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承造就了多样化的文明,不同文明激烈碰撞,延伸出一系列复杂的国际问题,人类现代文明正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路口,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爱国主义,始终以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为前提,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与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形成鲜明区别,彰显出大国独有的人类情怀和国际视野。
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多元文明形态开启了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内生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绘就世界文明发展底色,是对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的一大升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批判继承西方现代化合理因素又努力克服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建立的,不断借鉴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并把目光指向未来世界,彰显着和合共生的文明新特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所创造出的文明是与西方工业文明、早期中国传统文明以及传统社会主义文明都有着本质区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大历史观角度肯定了人类文明是由各个国家共同创建,超越了文明冲突、文明隔阂和文明优越论,秉持全人类幸福共同实现的目标,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回答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属性,文明交流互鉴是创造各国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胸怀天下”。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正是一部与其他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崇高美德,这一优秀民族文化血脉的积淀凝聚成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伟大品格,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而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也使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有了新视野,既立足民族发展又放眼世界未来,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风险考验中不断贡献大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爱国主义与西方宣扬的爱国主义有着本质区别,要求将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与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统一起来,既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朝着民族伟大复兴铿锵迈进,又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自身的和平“反哺”世界,促进世界各国家的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置身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伟大实践,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把人类世界看作一个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主张世界各国之间合作共赢,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外交层面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等都是顺应世界历史和平发展潮流,以促进世界大同和增进人类福祉为根本目标所做出的科学研判,更是我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促进未来世界的持久和平打造光明前景,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胸怀和国际视野,也彰显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应有的格局和气量。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