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跨学科整合的实施策略

2024-10-08 00:00:00李业赟
科学导报 2024年66期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正经历着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全面素质培养的深刻转变。跨学科整合的教学策略突破了学科间的壁垒,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性,主动加强自身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本文从跨学科整合的内涵出发,深入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倡开展跨学科的整合活动以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无疑对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学科整合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它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理解知识并获得新的启发和成长。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探索和完善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跨学科整合的内涵

跨学科整合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策略,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单学科教学的局限,通过将来自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个多维度、互动性强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理解和分析问题,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在跨学科整合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种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能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探索数学知识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优势互补,从而不断巩固数学知识基础并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教师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增强数学实践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适时介入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课程内容单调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更多样化的研究主题和实践课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更轻松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在逻辑和联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动力。此外,学生能够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构建一个更全面和系统的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跨学科整合的策略探究

(一)融入美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美术与数学两个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美术中的素描、剪纸和绘画等活动可以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加入美术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鉴于小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活动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素描和剪纸等美术元素融入数学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在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以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为例,学生在这节课上需要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旋转,在课程结束后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程开始后,教师首先通过一个“找不同”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放映了两幅看似相同但细节有异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不同之处。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复杂且内容丰富的表格,包含多种图形的对称轴、平移方向和距离、旋转中心和角度等信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格,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和信息。”教师结合“轴对称”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请大家在表格中找到轴对称图形的部分,并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点:都有对称轴且两侧图形完全对称。而后,教师向学生发放了一些练习题,学生需要根据对称轴一侧的内容画出另一侧的图案。接下来,教师针对“平移”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教师提出问题:“现在请大家在表格中找到关于平移的部分,并思考平移是怎样一种运动。”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发现平移是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随后,教师提供了例题练习:“在方格纸上,将图形A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B。请画出图形B。”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完成基础课程的讲解后开展了以“春节窗花设计”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学生需要独立搜集自己喜爱的图案样式,通过剪纸的方式尝试设计并制作窗花。这一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直观地体验图形的变化,深入理解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数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展示每个学生设计的窗花作品,通过师生共同的评选出最具创意和美感的“最美春节窗花”。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美术学科的相关元素开展了互动性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融入科学元素,培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元素,这为小学数学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思考路径和教学资源。教师在实施学科融合教学时需要深入探讨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识别其中蕴含的科学概念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目的性和探索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深入挖掘和理解其中的数学核心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以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相关内容为例,结合科学课程中“水循环”相关内容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从大概念讲二者的循环现象是其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存在形式,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简化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插入“水循环”的视频,引出循环的含义。学生通过视频能够了解到“水循环”的过程:太阳的热量使地表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气会冷凝成云。当云中的水滴足够大时它们会以雨、雪或冰雹的形式降落到地面。降落下的水会流入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地下水又通过河流回到海洋中,完成水循环的整个过程。随后,教师出示了几个关于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四季变换、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交替等。教师在确保学生理解“什么是循环”后,向学生出示了几道例题,要求学生判断下列小数中哪些是循环小数,并指出循环节。例如:0.33333…;0.123456789101112…;0.5656…;0.2222…教师挑选学生回答,其中一个学生答道:“0.33333…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3;0.123456789101112…不是循环小数,因为它没有重复的数字序列;0.5656…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56。”

教师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现象理解循环的含义,并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循环模型。这种教学方式也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更好地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特性。

(三)融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熟练地使用数字化工具,拥有高效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技能。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优势,设计具有创新性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还能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相关教学内容为例,学生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不仅要学会看图、画图,更要学会数据分析,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数据变化方面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了一组一周内某家庭的支出数据,其内容如下:

随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学生在格子纸上画出横轴和纵轴,用尺子画好线,并在横轴上标明时间在纵轴上标明对应时间的支出金额占一周总支出的百分比。每个同学画的时间和对应支出金额占一周总支出的百分比可以不一样。然后连接各点成线段,标上各点所表示时间的支出金额占一周总支出的百分比。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在课堂上结合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使其内容更加清晰明确。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关于本市3年来的月平均温度,该内容信息庞大,学生不可能通过手绘图形进行数据分析,且手绘图形误差较大。因此,学生需要将相关数据输入表格并利用表格的图表功能绘制折线统计图。学生需要观察图表走势,预测下一年的气温变化。

教师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融合,实现了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原有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形式,实现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跨学科整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视角和丰富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结合多学科知识开展综合型的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凭祥市上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