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2024-10-08 00:00陈磊
管理学家 2024年18期

[摘 要]目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发展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其超越单纯政府主导的交易平台范畴,蜕变成为承载公共服务使命的综合性机构。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经济功能与公共价值愈发凸显,其已成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提出,为平台的经济转型铺设坚实的制度基石,并指明前进的方向。立足于这一背景,文章旨在分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平台经济内涵,分析其经济转型的可行性,探索有效的转型路径,以期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健康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8-0013-03

在国家战略导向与服务效率提升的双重推动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经济转型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据权威数据统计,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模已突破数十万亿元大关,既彰显了其庞大的市场潜力,也凸显了转型的紧迫性。自2 0 1 9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以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转型路径愈发清晰,逐步拓展至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等更为广阔的公共资源领域,平台经济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发展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在此背景下,分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转型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概述

(一)平台经济的本质

平台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其核心在于构建高效且灵活的市场环境,让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易与互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以其深邃的洞察力首次提出现代平台经济的概念,揭示这一经济模式的内在机制,认为平台经济的关键特征在于其双边市场的属性——平台同时服务于两个或更多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任何一方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市场参与度和交易量。独特的市场结构意味着价格策略的微小调整也会引发连锁反应,深刻影响平台的生态[ 1 ]。

我国学者对于平台经济的理解则更侧重于市场化的概念,即平台既是交易的场所,也是市场功能的具体体现。在这一视角下,平台被视为实体或虚拟的空间,促成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活动,收取合理的中介费用实现商业价值。该模式颠覆了传统单边市场的运作逻辑,因为在双边或多边市场中,平台运营者并不直接生产或销售商品,而是扮演关键的“中间人”角色。

(二)平台经济的特性

平台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经济形态的重要分支,其独特魅力与日俱增,深刻改变了生活方式与商业格局,既代表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融合,也是现代学者研究与探索的热点领域,平台经济的特性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解锁数字经济的新篇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平台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用户的高度参与。在这一模式下,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每一次点击、评价、分享,都在无形中构建了平台的价值网络,较强的参与性既增强了用户体验,还促进了信息的流动与资源的配置,使平台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第二,信息的精确匹配是平台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借助先进的算法与大数据分析,平台精准地将供需双方连接起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无论是寻找心仪的商品、合适的合作伙伴,还是理想的就业机会,平台都能提供个性化推荐,让“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过程轻松且高效[ 2 ]。

第三,双边(多边)网络外部性是平台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重要特征。平台规模的扩大与参与者的增加,将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进而巩固平台的市场地位。

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转型的可行性

(一)市场主体汇集的关键节点为交易中心

探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转型的可行性,需要认识其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关键节点,之所以成为转型的焦点,在于政府赋予的独特地位与功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市场主体的强大吸引力。该吸引力源于交易中心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交易中心能据此汇聚单边用户,对这些用户形成聚集效应,吸引更多参与者,形成高于普通市场的磁力,促使各类主体主动融入其中。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转型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旨在构建开放、高效、公平的市场环境,其转型核心在于既要保留并强化原有公共资源交易的基本服务,又要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吸引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参与。比如,地产企业、土地出让竞拍企业、招投标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都成为交易中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交易中心持续吸纳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服务内容,满足更广泛的需求,促进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在平台经济模式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充分发挥其节点作用,即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桥梁,促进信息的高效流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充分利用需求、资源和机会的天然富集作用形成网络效应,吸引更多市场主体的加入。

更重要的是,平台经济模式下的交易中心保障交易活动的有序开展,制定透明的规则,建立信用体系,实施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为所有参与者营造公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二)交易中心的正网络效应形成多样化的服务类型

研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转型的可行性时,不得不关注到核心概念——正网络效应。正网络效应即随着平台用户数量的增加,平台对新用户的吸引力也相应增强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一效应在平台经济的不同阶段表现各异,国内学者将其发展过程细分为四个关键时期:初创期、真空期、爆发期及成熟期。在初创期,平台通常规模较小,影响力有限。此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需要精心策划,引入高质量的初始用户和服务,建立良好的信誉基础,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打造稳定且可靠的交易平台,保证用户体验,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石。在真空期,平台会面临增长放缓的挑战,这是因为在市场尚未完全认可之前,新用户加入的意愿不高,对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而言,这一阶段是检验其服务质量和创新力的关键时刻[ 3 ]。

交易中心应持续优化服务,引入创新元素,缩短真空期,加速向下一阶段过渡。当交易中心积累一定的用户基础和良好口碑后,便进入爆发期。特别是对于拥有资源富集优势的区域性交易中心,会直接跳过某些初期阶段,迅速进入爆发期。在这一阶段,正网络效应开始显现,新用户和服务的涌入使得平台生态丰富多元,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服务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还孕育出一些前所未有的创新服务,这些服务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和技术创新,为平台带来新的增长点。最终,当平台达到一定规模,市场趋于饱和,便进入成熟期,此时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角色转变为维护者和优化者,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监管,保证平台健康稳定运行,最终形成充满活力、服务多样、用户广泛参与的生态系统。

(三)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处于数字化背景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平台经济转型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可行性植根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中,这股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已经成为政府机构、企业乃至普通民众日常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然而,《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报告(2022)》的数据揭示了不容忽视的事实:尽管数字化平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部署,但仍有11%的用户对其存在认知空白,9%的用户对平台的必要性持有怀疑态度。这反映出尽管数字化进程势不可挡,但在普及与接受度上仍面临一定的挑战,既反映数字化普及的复杂性,也凸显加强大数据建设以提升公众理解和接受度的迫切需要。因此,数字化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被赋予重塑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的全新使命,推动交易中心从传统的实体交易场所,向智慧化、集约化的新型服务平台转变。

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转型的途径

(一)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

处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经济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技术升级与应用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涉及政策环境的营造与制度体系的革新。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其政策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同航标灯塔,在平台经济转型的航道上指引方向,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政策引导的核心在于明确转型的目标与路径,要求政府具备前瞻性的视野和精准的施策能力。

当前,国家层面已出台《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为各地提供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实际的细化政策,涵盖平台经济转型的方方面面,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持到市场准入、监管框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 4 ]。其中,制度是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传统公共资源交易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流程烦琐、效率低下等问题,平台经济以其高效、透明的特点,对原有制度提出挑战,因此制度创新成为必然选择。政府需要调整公共资源交易的相关法规,引入电子招标投标、远程异地评标等新型交易方式,以提升交易效率与公平性,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强化对交易双方的监管,构建既有利于市场竞争又保障公共利益的制度环境。

(二)优化管理理念

在探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多主体理念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该理念强调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政府的角色不仅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而且是资源的供给方和服务平台的运营者与监管者。多重身份的交织意味政府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协调能力,保证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公平交易。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运作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涵盖财政、建设、交通和环保等部门,上述部门各自负责不同类型的公共资源交易,其各自拥有独特的视角和利益诉求,共同构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复杂生态。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在交易过程中承担中介和专业评审的职责,其专业性和公正性是保证交易公平性的关键;产品使用者和投标人的参与则直接关系交易结果的质量和满意度;社会公众作为监督者,对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和合法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鉴于公共资源交易的广泛覆盖性和复杂性,政府应积极倡导并实践多主体合作治理的理念,因此,政府需要与其他参与者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信息、协商决策、联合监管等方式,构建开放、透明、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三)完善监管机制

处于当今数字化与市场化的浪潮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政府服务与市场经济的桥梁,要顺利实现经济转型,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机制,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推动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传统的监管模式存在部门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公共资源交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打破这些束缚,建立多部门、多主体参与的监管机制是当务之急,该机制应当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形成合力,以应对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各种挑战。整合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公众等各方力量,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监管网络[ 5 ]。

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构建上下联动的双向循环监管体系,旨在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因此既要加强对交易前的准备、交易中的执行以及交易后的评估,还要注重预防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的服务、管理和监督职能相互分离,规避利益冲突问题,提升监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探索公共资源交易的综合监管模式,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监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如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时收集和分析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据,发现异常情况,预警潜在风险,采取干预措施。

四、结语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既是交易的场所,更是市场活力的源泉,汇聚各类市场主体,成为经济活动中的关键节点,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滚滚而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逐步展现出其作为正网络效应载体的巨大潜力。

如今,转型的路径已然明晰,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为转型提供了方向与保障,优化管理理念则保证转型过程中的稳健与高效,完善的监管机制可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需持续探索与实践,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友良.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数字化转型探讨[J].电脑采购,2020(52):61-63.

[2]王琎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经济转型可行性探析[J].中国招标,2022(09):96-98.

[3]马力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研究[J].招标采购管理,2024(01):28-31.

[4]何积育.加快平台数字化转型 为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J].招标采购管理,2024(01):38-39.

[5]张东钢.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公共资源跨区域交易研究[J].招标采购管理,2024(04):30-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