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迁居意愿研究

2024-10-08 00:00刘丽胡磊
管理学家 2024年18期

[摘 要]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外来人口在城市内的迁居选择出现新的特征。基于北京市的调查数据,文章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影响高学历外来人口迁居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个体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居住状况和通勤感受均对高学历外来人口的迁居意愿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建议,北京市应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且为用人单位提供多种申请渠道,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舒适性。

[关键词]高学历外来人口;迁居意愿;舒适性;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F249.2;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8-0001-03

人口在城市区域内流动和迁居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随着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加快调整空间功能结构,外来人口在城市区位间的流动更加频繁[ 1 ]。数据显示,我国一线城市6 0 %的外来人口在流入地存在迁居行为[ 2 ]。高学历外来人口是北京市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群体的迁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功能空间布局。研究影响高学历外来人口迁居意愿的因素对于北京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原新等的研究[ 3 ],文章中的“高学历”是指本科(含大专)及以上学历。

一、文献回顾

我国学者通常基于个体效用最大化框架分析影响居民迁居的因素。在宏观视角下,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劳动力市场等经济因素[ 4 ]和包括生活成本在内的生活质量[ 5 ]与迁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舒适性(amenity)对迁居选择的影响,其中,人工舒适性是探讨的重点。例如,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下,子女教育往往与居民的区位选择有着较强的联系,家长通常会为了给孩子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做出迁居决策[ 6 ]。在微观视角下,现有文献主要关注人口学和家庭特征对个体迁居选择的影响。例如,有学者研究发现,许多外来人口在中青年阶段迁移的可能性更高[ 7 ]。另外,房屋性质也与居民的迁居意愿有着密切联系,自有产权住房的居民更愿意留在当前所在地。通勤作为大城市中社会关注的焦点,部分居民的迁居决策会随着通勤的时间和成本而变化。有研究表明,拥有小汽车的居民在居住区位选择上的灵活性较大[ 8 ]。

综上可知,国内外文献重点研究城市居民迁居选择的影响因素,国内一些学者还对外来人口群体进行重点考察。不过,在新发展阶段,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的迁居行为可能会出现新的特征,仍需要进一步探究。因此,文章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分析高学历外来人口迁居选择意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获取高学历外来人口信息。问卷数据来自在线问卷调查公司(wjx.cn)的样本服务。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在线调查平台,其用户已覆盖国内9 0 %以上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问卷调研市场占有率超过6 0 %。调查对象除了满足2 0 2 1年在北京工作和居住满6个月、无北京户口、有本科(含大专)及以上学历这几个条件之外,其年龄都在6 0岁以下。

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文章采用二阶段概率比例抽样法,根据各区常住外来人口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序,并计算累计人数占比,每个区对应一个累计比例区间。随后,在0—1 0 0 %之间随机抽取1 0个数,这1 0个数所在位置对应的区即为调查行政区。

问卷调查时间为2 0 2 1年1 1月2 9日至2 0 2 2年1月2 3日。数据收集流程为:网站根据本研究需要的样本人群特征,从其自有的样本库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样本。根据2 0 1 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中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年龄结构,问卷数量发放最多的是2 0世纪8 0年代出生的人,然后依次是7 0年代、9 0年代、6 0年代和2 1世纪初出生的人。共发放问卷6 0 0份,收回问卷5 8 7份,有效问卷率为9 7 . 8 3 %。剔除职业不符、收入缺失等问卷,最终用于分析的样本为4 7 9份。

(二)样本描述

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4 7 9份样本中,有8 7人打算迁居,2 5 4人不打算迁居,还有1 4 2人不确定是否迁居。打算迁居的群体年龄最小,月收入最低,不打算迁居的群体年龄最大,月收入最高。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个体迁居意愿,具体包括打算迁居、不打算迁居和不确定是否迁居三种类型。解释变量主要分为个人和家庭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收入、居住状况和孩子情况等。其中,参考职业层级划分方法[ 9 ],将受访者的职业分为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从业人员和一般服务业人员五种类型。具体解释如表2所示。

(二)模型构建

其中,Pj表示个体选择第j个迁居意愿的概率,P0表示个体不打算迁居的概率。αj为个体选择第j个迁居意愿时的截距。βj k为回归系数。

(三)实证结果

数据分析工具是StataSE16软件。用方差膨胀因子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没有证据表明解释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结果显示,模型卡方统计量为1 3 3 . 2 5 2,在1 %水平上显著,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先看表3第2列的结果。年龄在1 %的水平上显著,系数是- 0 . 0 9 7,这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年龄越大的外来人口越可能选择不迁居。职业方面,除一般服务业人员外,其他三类职业的系数均显著,这表明相较于一般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从业人员更有可能选择不迁居。

居住状况方面,与市场租赁住房相比,单位提供住房、自有产权住房的个体选择不迁居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是迁居需要承担额外的住房成本。

通勤感受方面,与感受是沉重负担的群体相比,没什么感觉、感觉比较轻松的群体更可能选择不迁居。通勤时间对高学历外来人口的迁居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是,北京市的交通设施较为完善,可达性强,通勤时间并非决定性的考量因素。另外,其他解释变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表3第2列的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迁居的高学历外来人口而言,已婚个体比未婚个体不确定是否迁居的可能性更小,办事人员相较于单位负责人不确定是否迁居的可能性更大。其他解释变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文章基于北京市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从微观层面对高学历外来人口迁居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年龄和婚姻状况影响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的迁居决策。年龄更大、已婚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不迁居。

第二,不同职业群体的迁居决策存在差异。相较于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的迁居意愿表现出更高的不确定性,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从业人员更可能选择不迁居。

第三,居住在单位提供住房和自有产权住房内的个体更可能选择不迁居。相较于市场租赁住房,这两类人群的居住状况更加稳定。

第四,通勤感受相对轻松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不迁居。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持续推进疏解非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功能的工作,以期降低核心城区人口密度。因此,城市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特征个体制定差异化的迁居引导策略,主要包括: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且为用人单位提供多种申请渠道;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舒适性。

参考文献:

[1]党云晓,湛东升,谌丽,等.城市更新过程中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的协同机制研究——以北京为例[J].地理研究,2021(02):513-527.

[2]程晗蓓,刘于琪,田明,等.“居住不稳定性”对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J].地理研究,2021(01):185-198.

[3]原新,刘旭阳,赵玮.青年流动人才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比较研究[J].人口学刊,2021(02):48-60.

[4]刘涛,曹广忠.大都市区外来人口居住地选择的区域差异与尺度效应——基于北京市村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5(01):30-40+50.

[5]BERGER M C, BLOMQUIST G C. Mobility and destination in migration decisions: The roles of earnings, quality of life, and housing prices[J].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1992.

[6]杨振山,吴笛,杨定.迁居意愿、地方依赖和社区认同——北京中关村地区居住选择调查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9(03):417-427.

[7]LEI HU, YISHUANG LIU, MAOHUA SUN, QIUHONG LU. To leave or stay? Out-migration of skilled migrants in Beijing, China[J].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2022.

[8]陈科,张殿业,周家中,等.一种居住区位和通勤交通方式的组合选择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09):3248-3 2 5 0 .

[9]仇立平.职业地位:社会分层的指示器——上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03):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