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金融体系深度融合的结果,因此,科技创新资金循环体系的构建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究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机制检验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与提高企业人才吸引力,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在政府对新质生产力关注度较高的地区、高科技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文章从专利质押融资的视角验证了创新资金循环体系构建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专利质押融资; 科技创新; 准自然实验
【中图分类号】 F270.3;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20-0144-10
一、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管理模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新质生产力始于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经由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的深度重塑与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契合于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生产力转型的现实逻辑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托于包含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现代金融体系在内的循环经济体系。然而,由于技术研发活动通常具有信息不对称、长周期、高风险等特质,在资本市场中资源往往难以顺畅流向创新活动,造成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源流动性失衡的困境。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囿于重资产发展路径的惯性,难以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因此,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通过无形资产融资为企业生产力转型注入新的资源和动力,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专利质押融资是打通科技与金融之间壁垒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摆脱了传统融资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的局限性,使企业创新成果能够作用于生产资金循环过程,缓解创新活动的融资局限性。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工作,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业务,提高专利的价值转化能力。截至2023年11月,我国第一批试点省市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已超过11亿元。以往研究就专利质押融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刘冲等[1]发现,专利质押融资刺激了企业创新产出。邱洋冬[2]认为专利质押融资的作用不仅体现于创新产出数量,更体现于创新产出的质量,而这种效应受到宏观环境与企业特征因素的影响。张超等[3]发现专利质押融资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专利类型、数量与剩余保护年限对质押融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作用。余明桂等[4]基于企业劳动雇佣的角度发现,专利质押融资改善了企业劳动雇佣规模与结构。袁礼等[5]以新创企业为样本发现,专利质押融资靶向性地提高了创业活跃度。然而,目前尚未有文献将专利质押融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联系起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此,本文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文选用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ha68gI0CnpqzjI+BPVyb+nqWsgIo8Y1dsGwdcijGXbI=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平行趋势检验以及安慰剂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通过机制检验,本文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了企业创新动力并提高了企业人才吸引力,进而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本文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在政府新质生产力关注度较高的地区、高科技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可能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丰富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逻辑层面[6-7],而鲜有文献关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宋佳等[8]探究了ESG发展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但并未考虑新质生产力形成体系的整体性。本文聚焦于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基本投入要素,基于生产力系统构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理论框架,从宏微观结合的角度检验了专利质押融资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为后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第二,拓展了专利质押融资的研究视角。以往关于专利质押融资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其对企业创新[1-2]、财务绩效[3]与劳动雇佣[4]等的影响,而尚未有文献讨论专利质押融资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本文以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如何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以及提高企业人才吸引力等机制,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补充了关于专利质押融资经济后果的研究。
第三,本文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专利质押融资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本文分别基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探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作用效果的异质性,丰富了专利质押融资与新质生产力研究的情境,也为相关部门与企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在复杂的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不仅影响了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流程与模式,同时也决定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价值转化效率。而科技创新高度依赖长期持续的外部资金供给,因此,畅通企业无形资产向现金流转化的渠道是建立适宜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生态的关键举措。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以及提高企业人才吸引力三种渠道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如图1所示)。
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作为一项新型金融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首先,不同于传统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的融资模式,专利质押融资允许企业将自身拥有的专利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这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这种融资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还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专利资产,实现专利价值的最大化。其次,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通过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壁垒打通,推动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机构在评估企业的专利价值时,会考虑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契合其发展模式的融资服务[9]。创新信息壁垒的打通推动了资源向尖端创新倾斜,有助于形成适宜于创新发展的金融生态。
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动力,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首先,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使企业的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直接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意愿[1]。其次,创新活动往往具有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特质[10],而专利质押融资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风险分担的机制。通过质押专利获取资金,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新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从而增加企业对创新风险的容忍度[11]。此外,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推动了资金循环与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使得企业的创新成果能够更加迅速且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人才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人才吸引力的提升不仅体现于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更体现于创新环境和文化的营造。首先,专利质押融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12-13],使得企业能够在人才招聘、培养和激励中投入更多资源,吸引和留住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其次,专利质押融资也传递出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和创新的信号,更容易吸引那些渴望在创新环境中发挥自己才能的人才。此外,专利质押融资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和潜力。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和市场地位的提升,企业能够为高技术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使具有个人成就追求的创新人才能够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能够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等重大宏观环境变化对研究的干扰,本文以2009—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如下处理:首先,剔除特别处理(ST)、退市风险警示(*ST)、特别转让(PT)和终止上市的公司样本;其次,剔除金融行业(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以及其他金融业)上市公司、有缺失值的数据;再次,剔除A股、B股和H股交叉上市的企业;最后,为了消除异常值对回归结果的干扰,本文对连续变量进行1%的缩尾处理。企业相关指标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以及万德(WIND)数据库等。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企业新质生产力(Npro)。本文参考任保平[7]以及宋佳等[8]的研究,基于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两个层面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新质生产力度量指标。具体而言,在劳动力层面,本文选取技术人员占比、高学历人员占比(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人员)、员工人均创利、固定资产占比以及制造费用占比指标;在生产工具层面,本文选取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无形资产占比、总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倒数指标。
2.解释变量
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本文以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虚拟变量和政策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乘项(Treat×Post)表征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的激励效应。其中,Treat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虚拟变量,若企业所在城市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Post为政策时间虚拟变量,若样本企业处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实施后,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3.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余明桂等[4]以及宋佳等[8]的研究,将控制变量设定如下:企业规模(Size),等于总资产的自然对数;盈利能力(ROA),等于净利润除以总资产;两职兼任(Duality),如果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则取1,否则取0;审计质量(Big4),如果企业审计意见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则取1,否则取0;董事会规模(Board),等于企业董事总人数;董事会独立性(Indep),等于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大股东持股(Top1),等于年末第一大股东持有股份数占总股份数的比例;高管持股比例(Mana),等于年末高级管理人员持有股份数占总股份数的比例。
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设定
为检验专利质押融资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本文参考余明桂等[4]的研究,设置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Nproi,t为企业新质生产力,核心解释变量DIDi,t为交乘项Treati,t×Posti,t,Controlsi,t为控制变量,CITY、FIRM和YEAR分别为城市固定效应、企业固定效应和年度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与均值检验
表2列示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其中,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均值为0.020,标准差为0.648,说明不同企业之间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均在合理范围内。
(二)相关性检验
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的方法,判定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以及符号是否符合本文预期,以及所选取的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可知,DID与Npro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呈现正相关关系,初步证明了本文假设。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来看,对相关系数取绝对值后,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因此,本文选取的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基准回归结果
本文首先对模型1进行基准检验,回归结果如表4列(1)和列(2)所示。列(1)为核心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列(2)为进一步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由结果可知,交乘项DID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本文H1的推论一致。
(四)稳健性检验
通过基准回归本文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激励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但该结论可能存在其他干扰因素,对本文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本文进一步通过如下稳健性检验,排除可观测和不可观测因素的干扰。
1.倾向得分匹配法
为了排除其他可观测的干扰因素对本文结论的影响,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排除内生性干扰。本文首先使用企业规模(Size)、盈利能力(ROA)、两职兼任(Duality)、审计质量(Big4)、董事会规模(Board)、董事会独立性(Indep)、大股东持股(Top1)以及高管持股比例(Mana)作为匹配变量拟合样本的倾向得分;然后采用“卡尺内最近邻匹配”(卡尺为0.05)方法对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企业与非试点城市企业进行逐年一比一匹配;最后,使用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列(3)和列(4)所示。结果显示,DID的估计系数仍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在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
2.平行趋势检验
为了排除事前趋势对本文结论的干扰,本文使用平行趋势检验进一步考察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动态效应,结果如图1所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实施之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在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实施后,试点城市的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显著高于非试点城市企业,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确实打通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金循环过程,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安慰剂检验
为了排除本文结论的偶然性,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使用随机抽样法进行安慰剂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伪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回归系数集中于0附近,且P值大部分高于0.1,而基准回归中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的回归系数显著异于安慰剂检验的结果,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效果的确由政策因素影响,而非偶然因素导致。
五、机制检验
上文在理论分析中提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提高企业人才吸引力,进而提高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验证理论分析中三种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本文分别从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两个层面衡量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融资通道的打通作用。具体而言,本文借鉴Kaplan
et al.[14]的研究使用KZ指数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KZ);借鉴Pittman et al.[15]的研究使用利息支出除以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平均值衡量债务融资成本(Cost)。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KZ和Cost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5列(1)和列(2)汇报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融资约束程度的回归结果,列(3)和列(4)汇报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回归结果,DID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确实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畅通了企业融资渠道。
在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方面,本文分别使用管理层创新关注度和企业创新活跃度衡量企业创新动力。具体而言,本文构建变量Atten衡量管理层创新关注度,等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创新词频数加1取自然对数;构建变量Inno衡量企业创新活跃度,等于企业当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加1取自然对数。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Atten和Inno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6列(1)和列(2)汇报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管理层创新关注度的回归结果,列(3)和列(4)汇报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回归结果。DID的估计系数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提高了企业创新研发动力,促进了企业生产力的升级转型。
在提高企业人才吸引力方面,本文分别从员工薪酬和企业声誉两个层面衡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具体而言,本文构建变量Pay衡量员工薪酬,等于年末应付职工薪酬除以员工总人数取自然对数;构建变量Media衡量企业声誉,等于企业被媒体报道的总数除以1000。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Pay和Media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7列(1)和列(2)汇报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员工薪酬的回归结果,列(3)和列(4)汇报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声誉的回归结果。DID的估计系数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提高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打破了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桎梏。
六、进一步研究
(一)政府关注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属于区域性政策,政策实施效果与地方政府关注程度往往紧密相关[16]。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政府对新质生产力的关注度是否对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而言,本文构建变量Govern,等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词频数加1取自然对数。将政府关注度(Govern)和政府关注度(Govern)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DID)的交乘项加入模型1中进行回归,结果如表8列(1)、列(2)所示。DID×Govern的回归系数在加入控制变量与不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政府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能够促进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二)行业属性的调节作用
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效果受到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创新水平较高的行业受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影响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本文区分了企业所在行业的属性,构建变量Ind,若企业所处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则取1,否则取0。将行业属性(Ind)和行业属性(Ind)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DID)的交乘项加入模型1中进行回归,结果如表8列(3)、列(4)所示。DID×Ind的回归系数在加入控制变量与不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均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在高科技行业能够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三)企业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本文根据产权性质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并进一步展开异质性研究。由于国有产权能够为企业发挥隐性担保作用[17],本文预期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作用将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具体而言,将产权性质(State)和产权性质(State)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DID)的交乘项加入模型1中进行回归,结果如表8列(5)、列(6)所示。DID×State的回归系数在加入控制变量与不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均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在非国有企业融资方面能够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七、结论与启示
本文探究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平行趋势检验以及安慰剂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通过机制检验本文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与提高企业人才吸引力,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在政府新质生产力关注度较高的地区、高科技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
本文的研究对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实施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推进专利质押融资政策的实施。本文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融资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帮助企业聚集高技术人才,为企业创新注入新活力。因此,在亟须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现实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当继续加强对于企业专利质押融资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扩大试点范围、优化融资流程、降低融资成本等。另一方面,政府应从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对于那些在颠覆性创新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和潜力的企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资金、人才以及平台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冲,耿伟栋,洪欣欣.专利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5):101-112.
[2] 邱洋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否激励企业创新?——基于专利数量与质量的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9-34.
[3] 张超,张晓琴.专利权质押融资影响出质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20,41(1):142-151.
[4] 余明桂,王俐璇,赵文婷,等.专利质押、融资约束与企业劳动雇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9):70-93.
[5] 袁礼,龚钰涵.专利质押融资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40(11):202-224.
[6] 刘伟.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J].经济研究,2024,59(3):4-11.
[7] 任保平.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逻辑[J].经济研究,2024,59(3):12-19.
[8] 宋佳,张金昌,潘艺.ESG发展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管理,2024(6):7-17.
[9] HOCHERG Y,SERRANO C J,ZIEDONIS R H .Patent collateral,investor commitment,and the market for venture lend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8,130(1):74-94.
[10] 孟祥旭,余长林.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利质押融资与企业创新——基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1(1):33-60.
[11] 邹静娴,贾■,邱雅静,等.经营风险与企业杠杆率[J].金融研究,2020(12):20-39.
[12] 李小荣,万钟,陆瑶.劳动力市场与公司金融关系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9(3):120-133.
[13] ANDREA C,VICENTE C,DANIEL M .Firing the wrong workers: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labor misalloc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8,
133(3):589-607.
[14] KAPLAN S N,LUIGI Z.Do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ies provide useful measures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69-215.
[15] PITTMAN J A,FORTIN S.Auditor choice and the cost of debt capital for newly public fir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4,37(1):113-136.
[16] EVANS P B.Embedded autonomy: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17] 杨畅,庞瑞芝.契约环境、融资约束与“信号弱化”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7(4):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