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处理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即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准则。严明的群众纪律,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贯彻群众路线,严守群众纪律,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奋斗历程。党的群众纪律承载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上,在一代代共产党人间,以其长久的生命力为我们党赢得了群众最广泛的支持,也维系起中国共产党与群众之间最紧密的血肉联系。
秋收起义后向井冈山转移期间,为了处理好部队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一向重视群众纪律的毛泽东提出了包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在内的三大纪律;1947年,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将三大纪律正式确立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则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随着党对群众纪律建设的重视,各根据地和野战部队也开始对照自身检查群众纪律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工作实际对群众纪律作出更具体的规定。
1948年4月7日,热中军分区政治部颁布了一份关于严肃部队群众纪律、贯彻拥政爱民精神的训令,指出队伍中存在的违反群众纪律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如果发展下去,“将使人民军队变质,而遭受群众反对”,因此针对该现象做出了九项规定。首先,从制度层面,要求各级党组织检查群众纪律的执行情况,并建立经常性的检查制度:“各区、队政治机关及连队民运组,要建立检查制度,经常性检查本单位对纪律之执行情形”;其次,从思想层面,教育部队中的干部与战士“为保卫人民土地负伤生病,最为光荣,光荣的革命军人,自愿执行革命纪律”,严禁趁伤病欺凌百姓。接着结合工作实际对群众纪律做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不论剿匪或其他战斗,不管解放区或敌占区,我军只能收缴敌人武器、弹药、军用器材,凡属群众的任何东西,不准拿、动一针一线,更不准以群众骡马当敌人骡马而没收”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而“群众斗争果实,无论何时何地任何物品,任何机关部队,不准侵占分毫”更是用四个“任何”强调了群众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又如“如查出已损坏或遗失群众物品,立即按价赔偿,好的应予以表扬,违者按轻重给予批评或其他适当处分”,反映的是“损坏东西要赔”这一项注意。而“部队在解放区行动,吃粮喂草,一律要给粮票、草料票,禁止开写白条……部队吃菜一律按市价公平购买,如情况不允许吃了各家,应按标准实领数发给菜金,催粮催草,买菜借物,应态度和蔼,不准强制无理”则是“买卖公平”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由此可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确立为党的群众纪律建设树立了鲜明的旗帜与标杆。
除此之外,帮助群众开展劳动生产也是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军民联系的重要途径。热辽军分区在《全军参加群众工作和严肃群众纪律的决定》中用三个“之一”强调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群众工作是人民军队基本任务之一,群众工作要成为各级政治机关及支部的重要任务之一,严守群众纪律、参加群众工作的好坏,应成为考验党员党性的主要标准之一,指出“从干部到战士不能明确认识一切困难,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解决,群众的发动,是部队坚持斗争的力量源泉”。《决定》要求队伍要“每天打扫院落、挑水和做其他零活儿”,还特别提到土地改革后,许多获得土地的群众缺乏劳动力,“因此,在快要到来的秋收中,除动员全军武装保卫秋收外,并要求全军能有90%以上的人员参加群众秋收。每人平均出工三到五天,不吃饭,不取报酬,不损坏工具,不糟蹋粮食”。冀中九分区后勤司令部在1947年11月的支前通报中表扬了定县大车队帮助群众生产、受到群众欢迎的事迹:“定县大车队住在东新村时,积极帮助群众生产,每天将粪打扫起来,给房东垫圈,一来攒了粪,二来打扫了清洁,还帮助老乡们锄草、套磨,慌得老乡们给送山药、白菜、做饭吃、牲口不够喂给草,亲如一家”。正是因为有了严明的群众纪律、坚实的群众工作基础,以及党和军队对老百姓利益的自觉维护,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才得以最终走向光明与胜利。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将群众纪律写入党章,明确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2023年12月,修订后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了两类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行为:一类是侵害群众利益,主要表现为乱作为;另一类是漠视群众利益,主要表现为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并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做了详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说:“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历史已经证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只有紧紧依靠群众,代表群众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档案是党史学习教育最为生动的教科书,从档案中感受党的群众纪律百年来的传承与演变,对于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刻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
来源: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微信公众号“冀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