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4-10-03 00:00:00李霁
国际公关 2024年16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流失的加剧,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仅可以为农村注入新鲜的人才和活力,还有助于优化农村人才结构、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本文聚焦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通过分析乡村振兴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在该领域的教育现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协同机制。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乡村振兴则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资源整合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创新创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是时代赋予每一名大学生的使命和重任。面对机遇和困境,如何扬长避短、变通调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就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现实问题。而解决之道,就在于 “以创业促就业”,实现教育公平的同时,培养创新人才。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在办学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仍然存在,因此,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既要深入研究、深层次分析后提出解决对策,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发展现状,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和相关工作内容,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成为解决农村人才问题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是指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主要目的。高职院校应将 “双创”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通过开设相关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增设相应课程体系,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提升,使其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1]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创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对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有效引导。受到传统观念及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院校存在 “重智育轻技能”的落后思想,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不强,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等也有待完善。许多高校对各专业特色及人才需求情况、社会需要及就业市场变化等了解不够。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与资源配备

师资力量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高校在招生方面存在 “重学历轻能力”现象,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往往只注重理论的灌输和知识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是具有高文化、精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综合素质型人才。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他们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的课程知识,还为其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素质。因此,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优化配置资源结构,加大教师专业培训的力度,提高其教学技能水平,来保障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果。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挑战

(一)教育理念与乡村振兴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现象。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是能够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的创新型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应积极调整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乡村情怀。同时,加强与乡村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业资源,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与乡村地区的匮乏

在我国,虽然目前已有很多地方和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但大多数学校的教育重点还是放在培养学生对创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来完善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职业种类和数量等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还有部分民族地区之间的矛盾问题突出。一方面,人文历史传统观念束缚严重制约了人们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分布明显偏重东部发达区域。一些贫困地区没有条件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等相关教育;另外一些经济欠发达区域则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才能进行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交流,这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很大阻碍。

(三)高职院校与乡村企业、政府等主体的合作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机制和政策支持。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来扶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地方特色专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导致很多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宽松的环境,在吸引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方面也缺乏足够的力度,这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很难与企业或政府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二是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目前,我国很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双创”模式。[2]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强化乡村振兴导向

更新教育理念,强化乡村振兴导向,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为其提供了良好实践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各种活动等形式,提高人们对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认识水平以及参与热情度。同时还应该引导广大毕业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大潮,走在时代前沿,努力学习,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意识,来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

(二)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乡村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顺利就业,助力 “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中融入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以推动其转型升级;其次,学校间可以联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水平;最后,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优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等。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引导其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与地方高校、社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建专业培训基地或创业孵化园 (园区),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有能力且愿意从事乡村地区工作的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完善合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与乡村企业、政府等的深度融合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完善合作机制,建立高校与乡村企业、政府部门等多方主体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和沟通协调机制;二是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提高大学生在实践中应该发挥的价值和影响力;三是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培训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条件。[3]

五、案例分析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

1.案例选择与介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业者的学历层次以本科生为主,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家乡本地进行创业。高学历的创业者普遍比中等学历的创业者要少很多。调查显示,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主要覆盖11个大的学科门类,其中工科专业最多,占30%,经济学和管理学分列第2、3位,分别为12%和15%。对 “在创业大学生”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经济学专业最多,占26.3%,其次是管理学专业,占16%,位列第三的是法学专业,占12%,而工科专业的创业者仅占10%。由此可见,经济、管理类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创业关系密切,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了解企业发展和市场运作,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大。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国家和社会战略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有效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其重点就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他们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或开发新兴产业,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例如,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农产品的销售、种植等。

引领品牌营销。大学生更注重品牌形象和消费体验,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和资源优势将当地特色产品打造成为知名品牌,引领消费潮流,例如通过产品设计对农作物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提供就业机会。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业能力及创业想法,从而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科学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加强对乡村地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力。

3.成功经验总结与启示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创新创业主体,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特色构建教学平台,既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突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始终把创新创业的理念和内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最终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1.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传统教育模式中导师队伍不足以及缺乏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亟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导师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来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发展机会。

2.创新创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推动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培养体系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能力培养,使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应建立起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教育培养机制,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针对乡村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可以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如乡村规划与管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乡村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六、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紧密结合,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高职院校将继续加强与乡村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农建诚.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11):106-109.

[2] 章义.动态能力视域下职业本科院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逻辑与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8(02):66-71.

[3] 欧阳志政,王遥.乡村振兴视域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研究[J].老区建设,2024(02):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