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智能化发展的有力工具。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融入国际中文教育语言文字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现状以及融入过程中出现的理念落后、数字化资源建设水平有限、传统教育体制机制不适应智能化变革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对信息化时代新媒体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探析,提出了形成新媒体思维观念,培养数字素养能力;优化数字资源网络布局,推动智能化发展、引领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切实释放新媒体潜能、加强师资队伍优化建设,培育现代化人才队伍四大路径,以期为新媒体融入国际中文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新媒体;创新实践
信息化时代,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快速发展,逐渐融入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同时为国际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语言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项资源与技术并重的事业,必须汇聚汉语教学资源,集中现代教育技术和装备,符合5G和语言智能时代的要求,适应全球汉语教育智能化的要求。[1]新媒体作为一种创新型教育辅助技术,凭借双向互动的特性、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化的学习手段,不仅契合当代中文教学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更能有效满足中文学习者多元、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重点的中文教学模式,新媒体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呈现突出优势。因此,面对传统中文教学教材单调、学习方式枯燥、学生兴趣低迷的困境,亟须将新媒体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中,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促进中文教学良性发展。
一、新媒体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各国对中文学习的需求持续旺盛,中文学习人数逐年增加。据教育部数据统计,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 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总人数接近2亿。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的冲击,深刻影响了国际中文教育生态体系,推动了学科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的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在此背景下,新媒体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较强的交互性、较少的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顺利融入国际中文教育并得到有效利用,成为推动教学效果提升的得力工具。新媒体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提出,它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将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广播、书籍等媒体资源聚合在相应终端,共同构建了一个信息丰富、交流便捷的传播网络,有效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与共享,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传播力量。
(一)新媒体融入语言文字教学
语言文字学习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2]在新媒体环境中,语言文字学习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一方面,新媒体为中文学习者提供了大量自然环境下的语言输入与语境情境中的自然习得,中文学习者通过Facebook、微信等社交平台与他人进行实时交流互动,极大地增加了使用中文的频次和范围。在不同的话题中创设出多样化的语言学习情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习者对语法、词汇、语句的掌握程度,提高语言文字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另一方面,新媒体以手机为移动终端,为中文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实现了语言学习的碎片化、泛在化与个性化。如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访问各类词典类、学习类软件,针对自身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寻找独特而有效的解决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进一步推动了语言文字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新媒体融入文化教学
新媒体融入文化教学,对于推动中华文化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需要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新媒体的崛起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关于文化的内涵与分类,有学者将其分为 “硬文化”和 “软文化”。[3]传统国际中文教学的文化课程内容大多是呈现中国的服饰文化、风俗习惯等 “硬文化”,并且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生硬等问题,不利于外国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甚至会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随着新媒体与国际中文教0t/XZLUm5ZBLG1a4+aS0IZ/+5TfxmFdiDjkJ1J12JDw=育教学各环节的融合发展,文化教学逐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向更为广阔的平台延伸。从原先单一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变为多样化传播渠道、广泛用户触达以及高效文化互动的全新格局。例如,各类语言文化类的APP、短视频、社交网站、虚拟体验、新闻网站等,为中文学习者了解中国创造了类别齐全、形式多样,并且兼具娱乐性与学习功能的文化窗口。
与此同时,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帮助实现了文化教学的提质增效。一方面,广泛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中文学习者打破 “信息茧房”,突破媒体的议程设置,深化文化自主权实践,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传统媒体对中华文化的宣传内容。新媒体平台的搭建为中文学习者提供一手且丰富的本土化、深层次中华文化数据库,使其能够了解更加全面、真实、立体的当代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以新媒体为介质的文化教学活动成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显著推动了文化互动的频率和深度,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传播的效率和广度。具体而言,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提升了中文学习者在文化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新媒体平台,学习者更积极地参与文化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增强了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二、新媒体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问题分析
基于新媒体大环境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在语言文字教学与文化教学两个维度实现了提质增效,国际中文教育智能化体系建设得到一定发展。然而,随着新媒体逐渐融入国际中文教育教学中,其 “双刃剑”效应愈加明显,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一)理念落后不利于智能化发展
新媒体的融入是国际中文教育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实践方向和重要路径。然而,随着新媒体逐渐深入到中文学习环节中,传统媒体时代的教育理念和认知水平已不再适用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理念不清晰难以避免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汉语教学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的新媒体理念模糊,媒介素养较低。例如,网络信息繁杂,过于碎片化,不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网络用语不规范影响语言学习;软件质量良莠不齐,学生缺少辨别内容质量的能力,等等。二是教师队伍对于新媒体的认知不够深刻,容易简单粗暴地将新媒体与多媒体混为一谈,没有厘清这两种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的边界,在新媒体中文教学应用中,还存在 “看不懂、摸不清”的情况。三是一些教学机构对于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清晰的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战略规划。由于缺乏深刻的理解,这些教学机构在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方面显得犹豫不决,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部署。
(二)数字化资源建设尚处于有限水平
在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下,新媒体无疑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与之相应,数字化信息平台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创新教学的重要平台。然而,这一领域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
根据调查显示,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仍处于有限水平。具体而言,国内高校与海外孔子学院的汉语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明显滞后,无法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求。例如,某些孔子学院的在线课程平台更新缓慢,课程内容陈旧,与当下时事热点相结合的教学材料不足;网络上的相关学习资源稀缺,学习者在寻找高质量、系统性的教学资源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并且许多平台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导致学习过程孤立单调,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除了数量方面的不足,数字资源的质量与标准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当前,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数字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一些低质无效的资源。这不仅浪费了学习者的时间和精力,也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整体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传统教育体制机制不适应智能化变革
一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层面,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新媒体的应用尚显生疏。在课程设置方面,课堂教学环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多数教学活动依然围绕传统课堂展开。同时,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也主要聚焦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范式,缺少对新媒体技术的深入探索和应用。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人才建设方面同样面临着紧迫挑战。在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传统的中文教师团队往往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可能产生 “技术恐慌”的情绪。他们普遍缺乏熟练使用新技术、新手段的能力,难以将这些工具有效地融入教学环节。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新媒体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路径优化
(一)形成新媒体思维观念,培养数字素养能力
新媒体时代,“媒介对人的影响”的具体方式发生了变化,[4]媒介思维理念也应当有所转变,数字素养应成为信息化时代中文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媒介观念,形成新媒体思维理念,认识到新技术的融入和应用对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性,能够主动提升使用新媒体获取资源、辨别资源、整合资源、分析资源的能力,提高将数字资源应用于中文课堂、创新教学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中文学习者要深化新媒体概念学习,提升自我数字素养,增强高效检索学习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利用相关信息资源加强逻辑思考和创新思维。
(二)优化数字资源网络布局,推动智能化发展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数字资源已成为中文学习者和中文教师获取相关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优化数字资源网络布局因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数量上,相关网站资源供给者要保证数字资源的充实度,确保在固定时间内能对信息进行补充落实,为不同国别、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足量的数字资源。二是质量上,切实增强数字资源的优质度。加强对数字资源的审核工作量,保障资源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三是标准设立上,面对数字教学资源当前呈现的碎片化、分散化态势,迫切需要确立一套统一的建设标准,精准界定资源在分类、内涵、技术运用及管理体系中的具体标准,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引领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切实释放新媒体潜能
新媒体时代要求中文教学要超越传统机械的 “媒介手段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结构和形式,让新媒体融入教学活动本身,成为教学生活方式的要素。从教师层面看,应该树立 “新媒体教学观”“新媒体知识观”,转变以 “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推动中文教学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从教育机构层面看,要重视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做好新媒体技术融入中文教学课堂的整体规划。要成立相关调研组,组织教师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设计适合新媒体时代的教学资源,使新媒体应用合理、有效地融入中文教学课堂及课外活动中,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切实释放新媒体潜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优化建设,培育现代化人才队伍
2022年发布的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对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做出了新规定,其中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网络资源运用及线上教学能力。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并且教学技能高超的复合型教师,因此,师资培养成为新媒体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关键步骤。
关于师资培养的重要取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师资聘用上,国内外相关中文教育机构需要制定智能化、现代化人才的发展整体规划,改变传统招聘中文教师只注重教材内容、课堂面授技能的现状,加大智能技术师资的招聘力度,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在师资培训上,观念转变要与技能培训同步进行。观念的转变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使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以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的教学主动性。技能培训是指现代化教师需要掌握相关教学技术,并具有将其有效运用到中文教学课堂的能力。如在智慧教室中,黑板被触摸屏取代,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获取学习资料,多方位的摄像头观察学生的发音情况、学习状态,并自动记录、上传上课过程,以备学生课后查阅。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主导者变成了配合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十分熟练的新媒体操作能力。
四、结束语
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引发了国际中文教育的革命性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创新上,更在于其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化发展。然而,新媒体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理念更新、资源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我们善用新媒体技术,开拓新媒体技术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路径,守正出奇,不断提升其应用效果。
展望未来,新媒体技术将继续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将看到更多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为国际中文教育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性和机遇。对此,我们也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并尝试新的路径和方式,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宇明,李秉震,宋晖,等.“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挑战与对策”大家谈(上)[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4):1-11.
[2] 陆俭明.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的若干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04):1-8.
[3] 陆俭明.试论中华文化的传播[J].学术交流,2019(4):5-12.
[4] 刘莲莲.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体系与格局[J].传媒,2019 (1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