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建筑学、园林学、历史学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在开展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工作时,应注意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修缮和管理原则及其中的历史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预防保护;古建筑历史价值;古建筑保护建议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始建于我国清王朝康乾盛世时期,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开始进行规划与修建,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年)修建完成,主体及附属建筑的整体建设时间长达89年,建筑整体朴素淡雅,极具古代园林特色。在建筑功能上,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主要被用于皇帝夏、秋两季的游览及处理朝政,还兼有接待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功能。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于1994年成功入选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修缮和管理原则
(一)预防保护为主
古建筑的始建时间大多年代久远,历经漫长岁月的悠久传承,难免会产生建筑损伤。在结合现代技术和理念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时,相关研究人员需要严格遵守预防保护为主的修缮管理原则,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保护,综合运用历史学、建筑学、园林艺术学等专业学科知识,制订综合性保护方案,避免在修缮过程中造成对古建筑的二次损伤。[1]在修缮前,研究人员需要详细测绘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建筑风格,认真分析其原始结构、构造方法及传统风格,修缮时还应注重烟熏、风化等自然病害痕迹的清除。对于因年代久远而将要或已经出现损坏的部分,研究人员需要详细分析该部分的原材料和建造工艺,确保其修缮后的建筑风格及历史特征与修复前或相关书籍中描述的一致性。
(二)抢救第一
在修缮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时,研究人员需要时刻秉持古建筑抢救第一的修缮管理原则,尽量保持古建筑的原貌,减少待修复区域的人为改变。除了尽量使用相应的原材料和传统工艺外,还要注重古建筑外观的整体美和神韵美,如修复外八庙的瓦片或木构架时,需要选择与原材料性质相近的建筑修复材料,采用相应的传统工艺进行修复。修缮工作中,研究人员要优先修复那些必要或亟须修复的部分,尽量减少对建筑整体进行大规模修缮。古建筑保护单位应尽量减少对建筑的物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限制访客数量、控制游客活动范围、必要时设置保护性设施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遵循预防保护为主与抢救第一的修缮管理原则时,还需要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2]
(三)安全为主
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及日常管理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时刻坚持安全为主的修缮管理原则,避免因人为因素影响整个修缮工作的安全性。在修缮前,由于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并且承载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在修缮前,需要提前对其结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由专业人员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木构件的裂缝、倾斜、开裂等,做好详细检查和评估工作后再制订详细的修缮管理方案,并进行严格评估。[3]在日常管理和维护方面,应定期组织研究人员巡检建筑受损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保护预案,对地震、洪水、暴雨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预防,保证研究人员在修缮古建筑、保护自身生命安全时具备快速反应和处理的能力。
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历史价值
(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历史文化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历史印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是清朝皇帝为实现多民族统一团结、安抚少数民族、接见外国使节等政治目的而修建的夏宫,皇帝在此处理国家政务,花费大量时间与大臣商讨军国大事,避暑山庄俨然成为清王朝的第二行政中心。山庄周边的寺庙是皇帝安抚少数民族首领的礼佛场所,其建造目的为进一步巩固国家边疆的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深刻体现了清朝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避暑山庄的外八庙,以避暑山庄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其建筑风格与独特布局充分体现了清王朝 “仁怀天下,宇内一统”的治世思想。[4]
(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建筑艺术意义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现存最大的帝王宫苑和皇家寺庙群,建筑风格极具创造力。在园林建筑艺术的运用上,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依照承德当地的自然地形,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种园林建造技艺与理念,将自然山水与建筑园林有效结合,深刻体现了 “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风格方面,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建筑群落包括汉式、藏式以及汉藏合璧等多种风格,这种多元化风格的融合不仅体现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治国特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保护工作中应予以充分考虑和尊重。在建筑主题上,错落有致的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的建筑风格与园林植物和水系之间的搭配,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特点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皇家园林风格。山庄及寺庙内大量使用砖石与木质结构进行搭配,在汉式建筑风格中完美融入了满、回等少数民族风格,民族互融互鉴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5]
(三)世界通过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更好地了解中国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一座集历史、文化、园林艺术于一体的皇家园林,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都让人为之倾倒。此外,建筑本身所蕴含的中国哲学与传统美学,可以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中国古建筑的世界知名度。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文化记忆,传承与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可以进一步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帮助中国人民感悟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帮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三、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建议
(一)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日常管理保护的基础工作
历史需要记忆,文化需要传承。加强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代表的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不仅可以让现代人更好地铭记曾经发生在中华大地的历史事件,还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加强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日常管理保护工作时,研究人员需要根据保护规划认真测绘山庄与寺庙的建筑结构,收集、绘制建筑风格,并提前准备好修复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各种古建筑材料,如粉刷涂料、屋顶瓦片等。研究人员还要确保山庄与寺庙的建筑结构稳定性,根据不同建筑材质的特点,加强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如建筑的整体清洁、防腐、防虫害等。在进行相关修缮时,研究人员要时刻谨记古建筑修缮的相关规定和原则,尽量在不破坏山庄及寺庙外观和整体的前提下进行局部修复,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注意建筑整体与研究人员的安全。[6]
(二)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研究人员的队伍建设
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工作离不开研究人员的细心巡查与维护,加强研究人员的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帮助他们及时掌握最新的古建筑修缮机制,从而更好地保护山庄及寺庙的完整性。在专业研究人员的培养方面,保护单位应当与高校及一些社会保护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和联系,培训的专业研究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建筑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科知识。保护单位应根据实际保护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内容应当包括研究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职称评聘、先进修复方法的提出和完善等。保护单位还应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让研究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山庄及寺庙的保护事业中。[7]
(三)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历史文化宣传工作
在推进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保护机构还需要注意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及时向社会大众和世界宣传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文化艺术价值。在保护措施方面,既关注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关注其传承与发展,提高公众对山庄及周围寺庙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社会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在社会调查和公众参与方面,研究人员需要依据相关历史文献与档案资料,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保护工作的态度和提出的建议,打好公众基础,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8]规划举办文化活动时,保护单位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山庄及寺庙的园林艺术特点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推出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如在烟雨楼湖区准备安全的龙舟,让游客直观感受惬意的塞湖之风,领略当年清朝皇帝赏荷咏诗的清雅心态;或者在普陀宗庙门前举行迎宾仪式,向游客献哈达或跳锅庄舞,加深现代游客对历史的感悟。在创意文化方面,保护单位可设计推出多种纪念礼品,如可撕式模型日历,或是山庄及周围寺庙内珍贵壁画的仿制品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遗产地的了解,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四)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科学技术保护工作
在进行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时,研究人员需要结合最新的古建筑修复与管理技术,根据山庄及寺庙的地形特点,适当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监测和维护,如数字化测绘、三维建模、遥感技术等。通过对景区客流量及古建筑整体进行精确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损害,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数字化保护方面,研究人员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和复原文化遗产信息,建立数字化档案,以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保护,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未来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智能导览系统和客流分析技术,合理引导游客参观,避免因人流量集中而威胁木构件的稳定性。[9]
(五)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古建筑研究保护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工作,除了以上做法外,保护单位还应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古建筑研究保护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吸纳最新的古建筑保护技术与方法,并将其因地制宜地应用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工作中。在与国外研究机构展开合作时,研究人员应注意收集、整理山庄及寺庙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建立完整的历史资料库,并将这些数据扫描上传到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国外研究人员开展查阅与保护工作。保护单位应当积极参加国际上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会议,考虑与国外高水平古建筑研究保护机构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向国外同行展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历史文化魅力和最新保护成果,为其他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地位。同时,保护单位还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技术,为国内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0]
四、结束语
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宣传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提高我国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进一步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人员的队伍建设,将现代科技有效融入日常管理保护工作,在保护中加强历史文化宣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力地保护古代建筑物,并赋予其现代化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继焦,张爽.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下民族文化遗产的结构转型: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例[J].民俗研究,2023(04): 124-134+160.
[2] 马婕,甘耀宗.全域旅游背景下承德避暑山庄的保护利用研究[J].环境保护前沿,2022,12(4):866-871.
[3] 吴晓敏,范尔蒴,吴祥艳,等.避暑山庄清代盛期原貌数字化复原教学研究[J].中国建筑教育,2019(01):81-87.
[4] 缪革新.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工程管理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5(05):65-66.
[5] 陈浩.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与管理[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3):20-21.
[6] 张静,贾鹏里.园林建筑与植物之间的配置关系的探讨[J].农家科技,2011(S3):60.
[7] 牛菁.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重要价值及研究工作[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01):10-11.
[8] 王其亨.清代御苑撷英[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
[9]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10] 李允鉌.华夏意匠[J].广西城镇建设,2013(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