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配音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独特形式,要求配音演员在诠释角色时既要忠于原作,又要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和灵魂。在这一过程中,播音主持内部技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播音主持内部技巧涉及内在语、对象感和情景再现等,是播音主持创作的基石,有助于创作者深入理解文稿,调动思想感情,进而实现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情感的深刻表达。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内部技巧在影视配音中的具体运用,探讨其对塑造人物形象、还原作品原貌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影视配音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播音主持;内部技巧;影视配音;对象感
在影视配音中,配音演员需要运用内部技巧,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声音形象,为角色注入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内在语的运用,配音演员能够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揭示角色的思想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对象感的把握,配音演员能够精准定位与角色的关系,营造出真实而自然的对话氛围;通过情景再现的想象,配音演员能够在心中构建出角色的生活环境,使角色的表现更贴近实际,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因此,探究播音主持内部技巧在影视配音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配音演员的专业素养,更能够推动影视配音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一、影视配音的艺术特性与重要性
(一)影视配音的艺术特性
影视配音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配音演员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在声音上要与角色相匹配,更要通过声音传达角色的情感与内心世界。[1]其艺术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配音具有高度的表现性
配音演员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节奏,以及音色的变化,生动地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他们不仅要准确传达角色的台词,更要通过声音为角色赋予灵魂,使其跃然屏幕之上。
2.影视配音具有鲜明的创造性
配音演员能在理解角色和剧本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声音技巧和表演经验,为角色创造出独特的声音形象。这种创造性让每个角色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声音标签,增强了角色的辨识度和记忆点。
3.影视配音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通过配音演员富有情感的演绎,观众能够深刻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与角色产生共鸣。这种感染性让影视配音成为连接观众与角色的桥梁,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二)影视配音的重要性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除了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外,还需要配音演员的精湛技艺来为其增添色彩。配音演员的声音表演能够与画面、音乐等元素相互融合,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视听世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开始走出国门,面向全球观众。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多观众往往难以直接理解原作的内容。这时,配音演员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融入角色中,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作。
二、播音主持内部技巧概述
(一)内在语的定义及其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
内在语,顾名思义,是指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在播音主持中,内在语是主持人对文稿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后,所把握到的文字背后的情感、态度和意图。通过准确捕捉内在语,主持人能够更加贴近文稿的核心,用更为生动、贴切的语言进行表达。内在语的应用,要求主持人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主持人需要通过对文稿的反复研读和推敲,逐步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情感色彩。同时,主持人还需要结合自身的语言特点和表达风格,将内在语转化为具体的语言形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文稿的深度和魅力。在播音主持实践中,内在语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在新闻播报中,主持人需要准确把握新闻的内在含义,用客观、公正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则需要通过捕捉嘉宾的内在语,引导嘉宾表达真实的情感和观点,增强节目的深度和广度。
(二)对象感的概念及其对情感传达的作用
对象感,是指主持人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对受众的一种心理感知和情感体验。主持人在播音时,需要时刻想象受众的存在以及受众的反应和感受,从而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和语速,使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收所传达的信息。对象感在情感传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象感能够帮助主持人建立起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主持人设身处地地感受受众的需求和期望,就能更精准地把握其心理状态,从而用更加贴近受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表达;另一方面,对象感能够增强主持人的表达效果。通过想象受众的反应和感受,主持人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节目内容,唤起受众的共鸣和认同。
(三)情景再现的内涵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
情景再现,是播音主持内部技巧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它要求主持人在理解和把握文稿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将其中描述的情景和场景在脑海中重现,从而更加真实地传达出文稿的意境和情感。情景再现的内涵在于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和场景。这要求主持人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稿的意图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2]同时,主持人还要通过语言和声音的变化,将这些视觉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受众能够感受到文稿所描述的情景和氛围。
三、播音主持内部技巧对影视配音的意义
(一)提升声音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播音主持的专业技巧包括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声音塑造能力及情感把控力,这些对于影视配音工作意义非凡。一方面,良好的发音基础能够保证配音语音清晰、准确,符合角色身份及剧情需要;另一方面,配音演员通过把握音量、音调、音色以及节奏的变化,可以生动地表达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绪波动,增强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和观赏性。播音主持所强调的 “情景再现”技术,能帮助配音演员身临其境,准确传达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极大地增强了配音的艺术表现力。[3]
(二)加强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播音主持内部技巧中 “内在语”的运用,要求配音演员不仅关注台词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人物关系。这对于影视配音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保证配音在叙事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因理解不透彻导致的信息传递断层,使观众能够跟随配音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丰富角色塑造及深化主题内涵
播音主持中的 “对象感”技巧同样适用于影视配音领域,它鼓励配音演员依据角色设定建立具体的交流对象,揣摩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细腻地描绘角色性格,并在对话中展现角色的成长轨迹和复杂情感。此外,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往往具备高超的情绪转换能力和瞬间入戏能力,将这种能力应用于影视配音,可有效助力角色塑造的多元化和深度化,进而深化影视作品的主题内涵和人文关怀。
(四)强化观影体验和艺术审美
播音主持的综合素养,如气息控制、重音把握、停连恰切等,都是提升影视配音质量的关键要素。恰当的气息运用可以使配音更加自然流畅,适时的停顿和连接则能引导观众的情感走向,增强故事的悬念和高潮部分的冲击力。这些技巧不仅能让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更为丰满,还能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加深其对作品的艺术审美和欣赏。
四、播音主持内部技巧在影视配音中的应用探究
(一)情景再现与情绪同步
在影视配音艺术中,播音主持的情景再现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技巧要求配音演员通过对剧本的理解和想象,构建出真实场景般的心理画面,再将自己的声音融入其中,仿佛身临其境地现场表演。比如,当为一部战争片的士兵角色配音时,配音演员需要借助自身的经验、感悟和对剧本背景的研究,设想自己正身处战火纷飞的战场,使声音表达充满紧张、激昂或悲壮的情绪,让观众听闻其声就如同目睹激烈的战斗场面,极大地增强了影视作品的真实感染力。
情绪同步是配音工作中另一个直接源自播音主持内部技巧的核心环节。配音演员必须精准捕捉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都需要通过声音即时、准确地传递给观众。[4]这要求配音者具备高度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共情能力,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以匹配角色当时的情境。在实际操作中,配音演员会细致分析剧本,揣摩角色情绪起伏的每一个转折点,再利用播音主持中关于情感表达的训练方法,如语气、节奏、重音等手段,将角色的情绪起伏完美呈现,让角色鲜活立体,情感饱满,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观众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二)对象感建立与角色塑造
播音主持内部技巧中的 “对象感”概念,在影视配音领域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对象感是指配音演员在创作过程中能始终感知并把握交流对象,即使这个对象只是虚拟的影视角色或观众。以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为例,配音演员在为赫敏、哈利及罗恩等角色配音时,要深入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通过声音赋予角色生命,建立起不同角色的对象感,仿佛是在面对面交谈。对象感能够使配音更加生动自然,有助于观众更好地接受和认同角色。
角色塑造是配音工作的核心任务,对象感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以 《教父》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维托·柯里昂这一经典角色的配音工作为例,配音演员在幕后不仅需要模仿原声的特点,更要深刻理解并表现角色深沉而富有威严的一面,以及藏于硬朗外表下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建立强烈的对象感,配音演员能够捕捉到角色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细腻入微地刻画出角色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转变。这种对象感引导下的角色塑造,能够让观众在听觉层面全面感受角色的魅力,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观看体验。
(三)内在语的理解与传达
内在语,指稿件文字语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无法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在影视配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配音演员深入理解角色、情感、情节的重要途径,更是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声音形象的关键桥梁。以经典影片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段配音为例,当主角安迪在雨中张开双臂,感受自由的那一刻,配音演员通过深刻理解和把握内在语,将安迪内心的喜悦、解脱和对未来的期待完美呈现。这种内在语的理解与传达,能让观众深刻感受角色的情感和心境,与影片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影视配音中,内在语的理解与传达要求配音演员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需要通过反复研读剧本、深入理解角色和情节,来准确把握内在语的含义和情感色彩。此外,配音演员还需要借助声音技巧和表演能力,将内在语转化为生动的声音形象,使之与影片的画面、音乐等元素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富有感染力的视听世界。
(四)声音与气息调控
声音是影视配音的灵魂,气息调控则是声音表现力的基石。配音演员通过精准的声音和气息控制,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塑造角色的性格,进而营造出与影视作品相契合的氛围。声音的控制不仅包括音高、音色、音量等要素的调节,更在于对角色情感和性格的深入理解与表达。配音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灵活调整音质和语调,使其与角色形象完美融合。气息调控是声音控制的基础,决定了声音的连贯性、稳定性和表现力。配音演员在配音过程中,需要通过深呼吸、气息支撑等技巧,确保声音的流畅和自然,同时根据情感变化调整气息的强弱和节奏,使声音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
以经典影视剧 《甄嬛传》为例,该剧的配音堪称典范,声音与气息调控技巧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表现甄嬛这一角色时,配音演员通过细腻的声音控制,将甄嬛从初入宫时的纯真少女到后来的权谋高手的成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甄嬛遭遇困境时,配音演员通过降低音调、放缓语速,加上调整气息,使声音充满哀怨和无奈,让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角色的痛苦与挣扎。而在甄嬛取得胜利时,配音演员则提高音调、加快语速,气息饱满有力,声音充满自信和威严,完美展现了甄嬛的权谋智慧和坚强性格。
(五)心理投射与即兴创作
心理投射是艺术创造过程,要求配音演员将自己的情感、思维和感知投射到角色身上,来加深对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理解。通过运用心理投射技巧,配音演员能够超越简单的语言表达,传递角色内在的情感脉络,增强角色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即兴创作是配音过程中的创新性实践,配音演员在尊重原著和导演意图的前提下,结合个人理解,对角色的台词和情感做出适度且合理的创新诠释,能够丰富角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5]
以动画电影 《疯狂动物城》中狐狸尼克这一角色的配音为例,杰森·贝特曼运用心理投射技巧,将自己代入到狡猾而又善良、历经世事的尼克这一角色中,不仅精确把握住了角色智慧和机敏的特质,还深入探索了角色内心的孤独和温暖。在一些非剧本预设的即兴创作环节,贝特曼凭借对角色的深入理解,适时加入了一些幽默调侃或深情独白,使尼克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深入人心。这种心理投射与即兴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尼克这一角色活灵活现,也大大提高了整部影片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充分展示了播音主持内部技巧在影视配音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影视配音以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影视艺术中牢牢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不仅是完善影视作品的重要手段,更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并不断精进播音主持专业技巧,无疑是提高配音品质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亦婵.播音主持内部技巧在影视配音中的运用探析[J].声屏世界,2022(24):38-40.
[2] 王诗童,吴亦婵.播音主持语言技巧在短视频语言表达中的应用探析[J].传媒论坛,2023,6(11):67-70.
[3] 尹守道.重音技巧在播音主持实践中的灵活运用[J].广告大观, 2022(14):142-144.
[4] 夏羽涵.浅析动画配音技巧的运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32(04):104-108.
[5] 张维.当前影视配音中的问题探究及优化策略[J].声屏世界, 2022(1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