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形象的品牌建设与传播已成为维持城市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座城市的崛起、建设和发展,需要城市文化品牌作为战略支撑。铁道交通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优势。站在城市依托铁道交通塑造文创文化的视角来看,城市的建设宣传需要拓宽视野,加强文创文化创新建设,结合亚文化群体的关注点及以旧改新的文创宣传,推动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在创新中深度融合发展。本文从中日铁道交通的文创文化对比出发,分析其对城市建设宣传的影响。
关键词:铁道交通;文创文化;城市建设;新媒体
一、文创的多样性和城市建设的联系
“文创”即文化创意,指融合多种创意元素,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载体构建出来的形式文化现象。文创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产品,还包括文创标语、文创小镇、文创空间、文创园区等非具体、非微观的成果。文创文化以各种形式呈现,发挥其在各领域的作用。
多元文化的交织融合,为文创研究奠定了经济、文化基础和历史背景,推动了文创研究的不断发展。文化的来源、形式不同,所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类型、表现形式等也不同。文创产品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文化IP衍生型、传统文化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型、企业品牌型、城市文化文旅型等,本文所言重点即城市文化文创。文创是对文化的挖掘、提炼、研发和转化,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文化自信的激活和重塑。因此,文创多样化是文化自信增强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文创的热度和话题度不断攀升。
如今,文创产品凭借其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功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创产业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更助推了城市建设,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创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在经济、城市形象、[1]城市交通等各方面均有所体现。
从文创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文创产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对城市经济而言,这是一种新型而强势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有助于增加城市经济来源,例如,北京以 “让故宫文化活起来”为理念,赋能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哈尔滨以 “冰雪大世界”为话题吸引游客,用 “冷资源”撬动 “热经济”,实实在在发挥文创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作用。文创产业极具竞争性、传播性、创新性、复制性,又有着高附加值,正积极带动交通、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增强城市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文创文化对于城市有定位作用。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政治发展、文化传承等都会成为定位城市属性的特殊标签。文创文化能够赋予一座城市发展的定位,即成为什么样的城市,等等。城市依托文化背景发展文创产业,形成吸引人群的文化热点,渐渐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正成为现在主流大势的发展方向。
文创热度的不断攀升是城市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也是城市文化自信的积极展示。近年来,这一成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 “国潮”这个热门的话题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潮文创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不断发展,成为年轻人竞相追捧的潮流,国际知名度逐年提高。创新性和潮流性使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2]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日本的文创产业在亚洲最为发达,受众程度最高。受益于20世纪90年代日本提出的 “文化立国”战略,东京、名古屋、京都等城市分别提出了创意城市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计划,成功发展为极具日本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文创”成为日本发展的标签已为全世界熟知。中国BB3w3oQPlQTelgDFyHlfE51KABNd1KcVR9yXEcDdX3w=和日本在文创文化的发展规划和策略中均展现了独特的国家魅力,为未来国家的文创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日本铁道交通中的文创
近年来,中国和日本在文创文化的发展规划和策略中均展现了独特的国家魅力。两国文创产业的涵盖范围均十分广泛,在博物馆、美术馆、铁道交通等周边文化中都有涉及。本文以铁道交通为着眼点,结合娱乐周边、建筑设计、旅游消费三个方面,挖掘其周边文创特色,旨在探究文创给城市建设带来的深刻影响,为文创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日本的铁道文化重视以特色路线连通个性化车站,比如北海道的北极风光主题南铁路、京都历史韵味丰富的东西线路等。不同风格的文创在宣传本车站辐射地特色和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构建城市一隅的形象和内涵,带给游客别开生面的新体验。
近年来,娱乐周边中体现的文创文化越来越具有典型性,成为日本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支之一。其中,二次元文化和 “POP”周边文化尤为盛行,二者和铁道交通融合,展现了城市形象构建的创新性进步。以 “二次元圣地”秋叶原为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秋叶原文创以电子机器为主,以亚文化为辅。到了2000年,手办和模型制作渐渐成为主流。秋叶原文创从过去最常见的手办模型、衍生游戏、女子偶像专营店成长为今天文创发展及传播的主阵地,其奥秘就在于一直坚持推陈出新。比如,在车站一角利用亚克力的光影效果在墙上投射出动漫形象,与以往张贴纸质海报带来的效果截然不同,更加鲜明的表现形式在更好突出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加强了现代感和科技感。以此引出标语 “欢迎来到秋叶原”等文字,再进行站点内容预告,能为来到秋叶原的游客带来强烈的心理暗示。秋叶原站作为一个大型中转站,拥有极大流量,位于车站各角的文创展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分散人流,疏通道路。对于游客来说,文创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引入,为喜爱该类文化的访客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也以车站为节点平衡了电器商业区域和雷蒙德·威廉斯 (2025)提到的亚文化[3]聚集胜地的矛盾。
另一种娱乐具象 “POP”是当代偶像文化的代表词。过去,以女子偶像专营店为代表的秋叶原偶像周边主要体现为专辑、偶像同款服饰等,当时以官方发售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制周边文创产品在网上的关注度更高。部分自制周边虽然存在极大的版权问题,但也标志着 “偶像文化”的革命性发展。非营利性质的娱乐周边为文创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优秀的前景,电子小卡和AI电子海报的出现也代表了虚拟文创的进一步发展。粉丝们挂着亚克力挂件作为 “通行证”,在虚拟风格显著、包容度高的地铁车站进行线下交流、买卖同人周边。车站作为便利的人流交换场所,为文创同好们提供了高效的交易场所,并且允许粉丝或艺人公司购买广告位等。这些做法既增加了车站的人流量,促进了多样化增收,文创的创新随着当地文化的内涵发展和形式更新逐渐兼容。
以二次元文创宣传为基础,浅草站和涩谷站也做出了自己的创新。“Hat Coffee”咖啡店以特殊的形式推出 《间谍过家家》和 《咒术回战》联名款3D咖啡,满足了顾客心理和口味上的需求。涩谷站地下的 《咒术回战》“十六变”海报,利用视觉手段将地铁的不同角度特殊化,从任意角度看都是不一样的场景人物。通过以上新型表达,浅草站和涩谷站结合自身人流量多、流动性强的特点,迎合现代游客和年轻消费者喜欢追求特别和 “打卡”的心理,在不同位置增设了打卡点,既缓解了车站内拥堵的情况,也提高了人们的到站热情。银座站的「くら」旋转寿司店,每吃完五盘便可以得到一次扭蛋抽卡的机会,过去只是结合 “扭蛋经济”推出本店的文创产品,娱乐消费者,现在不仅与动漫联名,还加上了 “地区限定”属性,增加销售量的同时也满足了顾客的猎奇心理。
日本对文创文化的重视也为轨道交通赋予了新的生命。特别是在建筑设计方面,结合铁道文化和互联网历史文化对原有车站进行设计改造。例如,秋叶原的旧车站废弃地改造项目—神田万世桥。其注重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在红砖建筑的遗址上,秉承红灰配色,以博物馆的形式展示 “车站遗存”并开辟了专门的展售空间,巧妙地处理了新旧关系。结合旧式车站的古风情怀和标的物的独特性,通过 “车站模型”和 “书籍销售”集中展现老火车站的历史文化。中目黑高架下logo及海报颠覆的桥底空间项目,也是结合文创推动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过去的中目黑站周边区域是环境优雅的东京高级区、潮流集中地。如今,中目黑站注重发展樱花区域特色,举办花见游船、樱花祭等文创活动,致力于打造优雅形象品牌,已成为日剧热门的取景点之一。将中目黑站从一个简单的通勤站点包装成东京赏樱胜地来吸引游客,体现了交通铁道下文化的创造力。
在生活用品方面,日本热衷于将文化性和创意性相结合。例如,涩谷店和银座店的生活用品柜台陈列着Tente和山手线合作纸巾套,将连接东京多个热门街区,载客量日本第一铁道的展台与纸巾套结合,并按照山手线路线图陈列。根据购买量反馈铁道路线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各个站点的关注热度。新宿站中的猫猫杂货店,结合木质感的店面和七八十年代的陈设方式,将生活用品和猫的形象结合。其中,极具创新性的是在店门口放置了电话亭,随机响起,路人可随意接听,反馈自己的购物体验以及在该地的所见所闻。这一设计富含趣味,同时也有助于收集游客的意见进行更正创新。
文创文化还带动了日本旅游业的发展,不同站点在原本热点地区的基础上进行形象的再开发,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例如,日本最大的鱼市场筑地市场起初的设计初衷仅是方便列车运输,只有狭小的货车停泊空地。后来,随着销售量和出口量的增加,筑地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客流量不断增加。如今,新的筑地市场已经迁址丰州,曾经的筑地市场徒留一代传说。2015年,当地创造性地出版了 《筑地市场》绘本,将其封面拆下来,就可以拼出一整张筑地市场的全景图。图上全方位全角度绘制了筑地市场的一天,从晚上11点巨大的货车到达市场,到一天营业结束打扫整理,人们透过绘本即可窥见这座著名的海鲜市场曾经的全貌,加深对中央区筑地这个地区的印象。
综上,日本文创文化依托铁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展现的力量,不仅有助于强化站点定位和职能,也有助于以新动力推动新发展,提高城市关注度。
三、中国铁道交通中的文创
当前,中国的文创产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迅猛发展阶段,将多样性的中国文化与新媒体、工业技术等有机结合,中国的文创文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部分将依托北京、西安、南京等多个一线城市分析中国铁道交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西郊线作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文创线路之一,是北京公交运营的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西郊线的终点站香山公园有着丰富的文创产品资源,早在2012年开始宣传公园文创概念时,就以红叶为主要元素制作了纪念套组章作为宣传热点。除此之外,西郊线的代表形象小火车,也已经作为特色融入文创之中,成为近年来宣传效果最好的文创形象之一。其中,拥有小火车logo的文创网红冰激凌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当之无愧的 “人气王”。可爱俏皮的外观形象对于重视视觉印象的年轻一代极具吸引力。在口味方面,“小火车”冰激凌研发了香草、草莓、巧克力三种口味,依次对应春天、夏天、秋天三个季节,新颖独特的季节氛围广受好评。
中国铁道交通重视以本地区故事发展文化产业。依托当地文化内涵,铁道交通一方面积极构建自身形象;另一方面也大力推动了城市气质和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升。比如以历史底蕴为优势的南京火车站、以温情细节为定位的珠江路地铁站和以旧都文明为热点的西安鼓楼站等,对于宣传当地城市特色和文化背景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浦口火车站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通车而停办客运。2006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在 “修旧如旧,重现民国建筑群组像”的旧址保护工程下逐渐焕发新生。过去,铁路车站主要以历史特色属性为主要宣传内容,比如开设车站展览等,现在则致力于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抓住宣传热点,营造文化氛围。在热点经济时代,“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成为网络戏谑的热梗。在新媒体的支持下,浦口火车站依托这一背景,凭借朱自清 《背影》的实景取材地成功走红,受到了年轻一代的争相追捧。[4]在商业活动方面,浦口火车站通过建筑改造活动引 “旧物仓”入驻,融合了零售、展览、餐饮、服务等多种业态。“旧物仓”是浦口火车站集历史、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当地特色文化商业创意,其中收集了各类各样的 “老物件”,包含中西不同时期的特色物件,营造怀古氛围。[5]在创意产品方面,浦口火车站推出了 “火车站便当”“《背影》咖啡馆”等一系列特色文化衍生品。在背景展示方面,片区新设 “二七大罢工”革命者抗争主题、朱自清主题等特色主题文化街区。[6]创意改造迎合了年轻大众的精神文化追求,为浦口火车站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在带动人流量与经济消费的同时,更体现了中国特色文化,在国际宣传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历史古韵为基础融合古今,古都西安也做出了创新之举。西安地铁2号线钟楼站是西安著名的网红打卡点,这里既有新潮独特的景点,更充满了古城古韵。附近的钟楼书店是当地著名的 “文创胜地”。书店一层的文创区售卖各种精美文创产品,从传统文创摆件到现在热卖的新潮太空笔一应俱全,展现了文化古都的庄严与风格的独树一帜。结合当下的 “印章打卡”热,书店为游客精心准备了一百多枚以西安古韵建筑和西安本地语言为特色的印章。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汉文化、国潮文化的兴起,书店还开设了汉服体验活动。钟楼车站成为汉服文化的交流地,成为国潮和现代科技结合的重要场所。这一创新举措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含蓄修养,提高东方美学的国际知名度。
借助新媒体这一全新的旅游业发展手段,西安多家博物馆联合餐饮公司、西安城市观光车 “博物馆号”等,面向广大学生、市民、游客等推出了 “丝路护照—西安博物版”等文创项目。该文创形式将文创产品与当地文化显影结合,形成完整的文化回路,可以让体验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丝路文化,加深印象和文化厚度。此外,西安博物馆将唐代仕女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融入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出栩栩如生的场景性画面。憨态可掬的女俑形象证明了中国文创的创作思路不受惯有思想束缚,视野更加宽阔。此外,唐代仕女俑的设计形象还被用于陕西特色油泼面的包装设计,利用互联网扩大受众范围,使消费者都能感受到唐代仕女俑中饱含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情感。
四、中日铁道文创的比较分析
于尚民在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7]中提到,日本的文创产业发展较早,结构完善,其概念早已渗透日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用品、娱乐周边、建筑设计、旅游消费等,并且表达内容多样,涵盖历史、地理、文化等,其中最流行的是以二次元文化为主要元素进行创作的文化创新产品。通过分析日本铁道与文创文化的承载关系可以发现,铁道交通为文创产品提供了高效的流通场所和展示平台。沿铁道线形成的集群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创发展提供了多种方向。
我国的文创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在政治、经济等都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发展势头很是强劲。国家支持文创发展,为其打造各种平台,不断促进文创文化进步。[8]通过分析浦口火车站结合历史文化和红色精神衍生出的系列创意产业可以看出,相较于日本,我国的文创文化更追求走近历史,唤起情感共鸣。北京西郊线的小火车以其活泼可爱的形象走红,证明了中国文创致力于打破原本定式的形象,探寻新的大众喜好。西安将文创产业与当地历史悠久的汉文化融合,打造完整的文化回路和氛围感,并利用旅游业扩大宣传,精心描绘了西安的城市风貌。总之,中国幅员辽阔,更应该利用贯通发达的铁道交通,以故事性带动文创传播,发挥人口优势,让文创产业在不断发展中厚积薄发。
如今,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空间限制,为人们提供了直接互动交流的平台,依靠新媒体推动城市文创发展成为大势。新媒体的发展带动了创意的涌现,促进了文创产业的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使多样化文创产品极富可能性。
综上所述,中日文创的发展各具代表性。融合各类产业协调发展,结合国家文化策略和a8b281815daa55180558a2a22d071230地区特点,根据铁道交通的布局特点发展中国文创,也许会创造更多新可能。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文创产业的意义、特点及影响,对中日两国铁道交通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化车站的文创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日文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既有相似之处,同时又葆有各自的特色。中国城市的文创建设要发挥本国文化优势,坚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世界视野,在时代背景下深度融合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重点研究文创文化和城市宣传建设之间的关系。文创产业发展带来的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带动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某座城市文创文化的走红意味着该城市知名度的上升,高速增长的人流量会引发交通规划问题,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修缮甚至重建。也有的城市在规划初期,就会在人多的地方着重建设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依托交通便利发展起来的文创产业群落拥有更完善的发展规划和更持续的发展能力。另外,有些城市会特别安排一条或几条交通线路作为体会文化、发展文创产业的便利之处,这也有助于推进文创文化的发展。文创带给城市交通更大的完善性和便利性,体现了基础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便民利民思想的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慷.我国城市形象的文化建构策略研究[J].青年记者, 2023(20):75-77.
[2] 刘岸冰.潮向何方:“国潮”文创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EB/OL].[2023-09-04].https://new.qq.com/rain/a/ 20230904A00QHC00.
[3] [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 龚菲.百年南京浦口火车站遭废弃,系朱自清 《背影》发生地[EB/OL].[2014-07-15].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6036.
[5] 两地三部门开展三年专项保护行动 百年车站重绽历史芳华[EB/OL].[2022-02-10].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R2PRVP05346982.html.
[6] 宋晓杰,潘梦瑶.南京浦口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3(09):168-169.
[7] 于尚民,贺玉峰.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参花(上),2017(07):123-124.
[8] 周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研究[J].传播与版权, 2020(09):105-1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