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10-03 00:00:00张人戈
国际公关 2024年16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围绕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东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挑战以及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构建东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深入分析了东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结构调整困难、市场需求变化、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提出了探索以优势资源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方向,建设现代化产业生态环境,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支撑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构建东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生态环境;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中强调,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座谈会明确指出了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使命。讲话精神既立足东北当下实际,又着眼东北未来发展,对东北全面振兴既有高瞻远瞩的思想引领,又有高屋建瓴的方法指导。东北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格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是实体经济,关键是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 “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人才储备,走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描绘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蓝图。

一、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

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整合东北优势,集中攻克技术难题。同时,技术的创新和绿色发展意识的加强,将有助于东北地区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品牌,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联合体,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东北各省份之间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东北地区的综合实力。

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和互补发展,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产业潜力,还能够显著增强东北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推进东北全面振兴,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二、东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是结构调整困难。结构调整困难是东北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受矿产资源影响,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原料加工等能源原材料产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附加值低,迫切需要进行深度调整和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虽不断出现,但所占比例仍较低,高端产品少且自主创新不足。[1]此外,全球大宗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对东北相关产业产生了不利影响,许多以煤炭、石油、粮食、木材为主要产业的东北城市,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除长春和通化等少数城市外,发展势头都相对低迷,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市场需求变化。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等自然资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环境的限制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导致东北地区市场空间逐渐萎缩。目前,全球市场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日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市场空间和升级的消费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产业正迅速崛起,成为市场发展的重点方向。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正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东北地区在这些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足,无法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汽车工业也是市场需求变化的一个关键领域。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舒适度和环保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汽车产业不断面临技术壁垒、电动汽车等新兴事物的冲击。而东北地区的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缓慢,传统产品技术与新兴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丧失了市场竞争的优势。

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其关键就在于运用技术创新形成新兴产业或进一步改造传统产业。东北地区曾一度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东北工业曾完成全国大部分工业产值,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辽宁省也一度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然而如今,在科技创新和高端技术方面,东北地区的发展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对现代化产业体系难以形成有效助力,亟须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对于任何地区都意义非凡。没有创新,经济就难以获得可持续增长,并且容易走上衰退的道路。[2]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导致东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滞后,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科研机构数量较少,科研设施和资源相对匮乏,缺乏吸引高水平科研人才的优势条件。这导致了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对落后,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升。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之都,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敢于尝试新事物的精神,才逐渐崛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深圳早期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本,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产业链,促进了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而东北地区由于长期依赖重工业,创新产业布局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动力。

三、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探索以优势资源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方向

一是挖掘和利用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在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应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例如,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在能源领域,加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开发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此外,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培育和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东北地区的各个城市和地区都有自身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可以通过培育和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例如,辽宁省沈阳市可以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吉林省长春市可以发展汽车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3]此外,东北地区拥有很多 “老字号”企业,要深度开发、改造升级 “老字号”企业,培育壮大 “新字号”企业,不断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属于东北自己的自主产业品牌,讲好东北品牌故事,提高东北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和 “专精特新”企业,吸引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产业生态,通过龙头企业和 “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推动品牌化建设,使东北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实现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三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先进技术产业。在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应将高端制造业和先进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装备,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通过发展航空航天、高铁装备、新能源设备等高端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同时,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如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等先进技术产业,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打造现代化产业生态环境

一是优化市场配置,完善市场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东北地区市场环境。优化市场准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劳动力在东北地区的流动渠道,完善以市场为主体,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要素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持续推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高效联动的立法、司法、执法及法律监督和服务体系。打造诚信政府,使诚实守信成为东北地区的特色名片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依托东北有利的地理优势,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研究,不断寻找新商机,打造现代化产业生态环境。

二是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投资绿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例如,政府可以提供税收减免和贷款支持等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鼓励企业增加绿色投资和创新。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绿色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针对能源密集型产业,政府需要对其进行限制和规范,加强环境监管,推动 “降产能、去库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政府可以采用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在资源利用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节能减排等手段,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东北地区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同时,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环保理念,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保护环境意识。

(三)加强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支撑

提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科技产业创新园区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等。加强科研机构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鼓励原创性科研成果的发表和转化。加强科研设施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和科研平台,吸引优秀的科研团队加入。同时,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投入,提升其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强化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下大力气攻关原创性和引领性技术,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落户,抢占科技创新竞争力高地。为加强科技创新,东北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提供优厚的创新奖励和激励措施。同时,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和执法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转让和合作,保护拥有创新成果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领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支撑。高素质人才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只有人才储备足够,才能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人才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制约了东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东北地区要强化人才引进,根据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合理引进产业人才,尤其是技术含量高、培养难度大的高级产业人才,通过提升城市品牌,完善工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政策,提升配套服务质量等,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活力。[5]将引进人才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结合在一起,注重人才团队的引进,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根据产业规划对产业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

四、结束语

为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东北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推进绿色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构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政府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宣传推广。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培育更多高端专业人才,以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更多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性政策,形成多链条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构建多元化的东北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任保平,张倩.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评价及其构建路径[J].中国经济报告,2020(02):40-53.

[2] 那振芳,李亚锶,杜博.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东北三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思路[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45(03):71-76.

[3] 苏向坤,赵妍妍.吉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与法,2023(08):93-103.

[4] 吴刚,杨晓猛.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J].行政与法,2024(02):91-102.

[5] 姚毓春,李冰.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J].社会科学辑刊,2024(01):1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