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全球能源治理正陷入困境,出现了治理主体间的博弈愈发激烈,治理理念存在冲突,治理机制未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民主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构建新型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国际能源关系、安全稳定的能源供需格局、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普适高效的能源治理机制和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中国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通过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提供制度性国际公共产品,并统筹国家能源治理与全球能源治理,在维护自身能源安全、提升话语权的同时,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关键词:全球能源治理;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担当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大力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积极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加速演进,现有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表现出了多方面的缺陷。尽管治理机制不断“增殖”,但治理结构中不同类型的行为体和议题至今仍难以协调,这种“增殖”非但没有显著改善治理效果,反而导致治理“碎片化”现象日益突出[1]。全球能源治理陷入僵局,变革势在必行。
一、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的必然性
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变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一历史性变化将深刻影响全世界的能源供应、市场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共同合作,构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一)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
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东升西降”的地缘政治格局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东方国家的快速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重心由西向东不断转移。著名跨国石油公司BP统计发现,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一次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其中绝大部分源自中国,而发达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在不断下降[2]。第二,能源结构的转型也是推动世界能源格局发生变革的重要因素。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各国纷纷开始转向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第三,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的影响。技术创新加速了新能源的研发,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落地,智能化应用正在不断推动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二)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困境
全球能源治理在世界能源格局的上述变化中陷入了多重困境,具体表现为:在治理主体关系方面,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治理主体间的博弈愈发激烈。尽管全球正在整体经历从“石油时代”向“电力时代”的转型,但各国经济水平不同,能源转型步调也不一致[3]。各治理主体纷纷积极争取自身利益,全球能源治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在治理理念方面,各国也存在显著的观念冲突,有的国家强调国家安全和相对收益,有的国家则倡导通过国际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共同收益。这种分歧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在迪拜气候大会上,化石燃料的淘汰问题成为各国激烈交锋的焦点[4]。这种理念性冲突使得多边能源合作的达成与发展变得困难重重。在治理机制方面,现有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并不完善,未能完全适应国际能源市场的转型,暴露出治理“碎片化”的问题。此外,全球能源治理还存在民主化不足问题。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全球能源治理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能源消费大国的话语权相对较弱。
二、构建新型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全球能源治理走出困境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全面的改革与完善。新型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公平公正的国际能源关系
公平公正的国际能源关系能深化国际合作,消除国家间的不信任和对立,确保能源可持续供应,降低供应中断的风险,稳定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良好氛围,进而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公平公正的国际能源关系能够减少因能源资源争夺而引发的国际冲突和动荡,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二)安全稳定的能源供需格局
安全稳定的能源供需格局降低了能源危机和供应中断的风险,提高了国际能源市场对潜在极端事件不利影响的韧性[5],有助于缓解因能源问题而引发的国际紧张局势,从而保障各国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这也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各国能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能源政策和规划,同时,提高能源贸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三)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
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能够促进资源共享,使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与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合作关系还有利于技术的交流与共享,能够促进技术的创新和传播,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全球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也有助于稳定全球能源市场,帮助各国共同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促进全球能源市场的繁荣发展。
(四)普适高效的能源治理机制
普适高效的能源治理机制意味着规则和标准的统一性和普遍性,这能够促进各国在能源治理方面更快达成共识,降低协商和谈判的成本,从而提高整个治理过程的效率,有助于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此外,高效的治理机制能够快速响应能源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这对于维护全球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五)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
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绿色能源的可持续性也促进了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避免了对传统有限资源的过度开采。从世界范围来看,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转型,这种转型有助于建立更加环保、可持续的能源治理体系,还能加深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能源问题。
三、中国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的战略举措
近些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为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持续提出中国方案与智慧,采取了以下战略举措。
(一)积极倡导人类能源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能源治理理念创新
中国积极倡导人类能源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能源治理理念创新。首先,中国强调全球能源治理是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各国相向而行、共同努力。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国家主义思维框架,将能源问题置于全人类的视角下考量。中国倡导各国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展开能源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其次,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3》显示,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生产能力,组件年产量超过500吉瓦,相当于全球80%的生产能力。中国积极参与低碳减排合作,推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最后,中国还注重在开放包容的原则上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合作与交流。
(二)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新平台
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建设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新平台。这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的责任担当。十年来,我国全方位加强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先后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协调,号召不同行为体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中国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能源发展理念,推动沿线国家加快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步伐。绿色能源合作已成为未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发展方向[6]。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还能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关切,强调共商共建共享,鼓励沿线国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三)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国际能源组织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推动国际能源组织的改革与创新,进而引领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与各国共商全球能源治理大计。通过倡导和实践这一原则,促进国际能源合作的民主化和多元化,打破传统的能源治理格局,使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更加适应全球能源形势的新变化。例如,尽管依据《巴黎协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承担强制减排责任,但我国仍积极参与,努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划和布局[7]。这些努力提升了国际能源组织的效能,增强了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公正性。在中国的引领下,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正在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转型。这既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四)提供制度性国际公共产品,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中国通过议题设置、规则制定、机制创建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制度性国际公共产品。在议题设置方面,中国主动提出并塑造议题。这些议题不仅关注本国的能源需求,也兼顾全球能源治理的共性问题。通过这些议题,中国成功引导了全球能源治理的方向和讨论重点,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感和前瞻性。在规则制定上,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能源规则的完善和创新。中国提出的建议和方案,往往站在国际视野,融合自身发展经验,对全球能源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规则的制定,既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为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机制创建方面,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机制等新的国际合作机制,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平台和机会。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五)统筹国家能源治理与全球能源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与国家能源治理之间进行了巧妙的统筹,借助全球能源治理深化国内能源治理,同时,依托国内能源治理推进全球能源治理。在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过程中,中国通过国际合作来完善和优化国家能源治理体系,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8]。例如,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引入国际标准和规范,提升国内能源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治理实践经验,也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近年来,中国在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等。这些实践经验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四、结束语
当前,全球新能源、非常规油气、先进核能、智慧能源、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技术加速迭代,我国能源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变革进程中,中国的积极参与,不仅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也为全球能源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全球能源治理的全新挑战,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合作的精神,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政策协调和国际合作,中国正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未来,中国将持续深化与各国的能源合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共同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连波.国际能源治理结构“碎片化”探析:兼论中国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战略行为[J].国际经济评论,2021,(02):54-70+5.
[2] BP中国.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EB/OL].[2023-12-20].https://www.bp.com.cn/content/dam/bp/country-sites/zh_cn/china/home/reports/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22/bp-stats-review-2022-full-report_zh_resized.pdf.
[3] 赵宏图.国际能源安全形势特点及趋势[J].国际石油经济,2023,31(08):16-24.
[4] 李慧明,向文洁.大变局下的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基于首次全球盘点的分析[J].国际展望,2024,16(02):85-102+164.
[5] 朱彤.能源安全新风险与新逻辑:系统韧性的视角:兼论新逻辑下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与战略思路[J].技术经济,2023,42(02):1-10.
[6] 吕江,张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制度建构:发展历程、中国贡献与路径抉择[J].东北亚论坛,2024,33(02):34-46+127.
[7] 王壮壮.中国气候领导力的突出特点、呈现方式及全球影响[J].国际论坛,2024,26(02):71-94+157-158.
[8] 张鹏程,王利宁,张礼安.提升开放条件下中国能源安全的思考与建议[J].国际石油经济,2023,3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