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国的科普工作与其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主要科普传播平台在内容设置上与国家发展战略趋同。本文以泰国国家科技馆和国家科技博览会为例,分析了泰国科普工作针对国家发展战略的传播策略,一是在STS教育理念下实现价值引导,二是通过美学设计强化传播效果,三是以符号化的意象根植发展理念。
关键词:泰国;科普;国家发展战略;科技馆;科学传播
泰国是新兴工业国家和市场经济体之一,是东盟成员国和创始国,也是东盟第二大经济体。[1]泰国的科普工作发展在东盟国家中较为成熟,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到了引领价值、争取民众支持的作用。笔者2023年赴泰国参加了泰国国家科技博览会,并至泰国国家科技馆参观交流,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提炼总结成文,希望为新时代科普工作做好高位引领略陈拙见。
一、泰国国家发展战略概述
2000年以来,泰国提出了三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政策,经历了由发展制造业、旅游业向发展智能化和高附加值产业过渡,再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2002年,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 (BOI)根据泰国自身产业发展特点,推出了鼓励外资政策,重点关注农产品加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电信和旅游等服务业。[2]2017年,提出 “工业4.0”政策,计划到2036年实现农业和中小企业的智能化,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并提出了五大未来产业:工业机器人、航空与物流、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医疗中心。[3]2022年,提出 “BCG”发展模式,BCG是 “Bio Circular Green”的缩写,意指推动生物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泰国是排名世界前列的化妆品和食品加工出口大国。据2021年数据显示,泰国是东盟第二大化妆品出口国,也是全球第十大化妆品出口国。2023年1-9月,泰国FDI (国外直接投资)中,食品加工业稳居前列。[4]此外,电影也是泰国重要的文化标志。泰国建有东南亚地区最为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电影生产及制片服务水平在整个东南亚居于领先地位。[5]这三大产业不仅直接推动了泰国的经济发展,还构成了泰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形象标志,是大批游客前往泰国旅游和消费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在泰国的科普工作中,这三大产业元素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内容设计的主题。
二、泰国国家发展战略下的科普内容设置
(一)泰国国家科技馆体系内容设置
关于泰国的科普工作如何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从泰国国家科技馆体系的基本架构即可窥见一斑。泰国国家科技馆是一个科技场馆集群,包括RAMA 9博物馆 (为纪念泰国国王RAMA九世而建)、科学馆、自然历史博物馆、信息技术博物馆和未来馆 (未来馆预计2024年开馆,主题为 “创新未来”和 “未来职业”)等五个场馆,隶属于泰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该部门负责国家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的管理和规划,因此,泰国国家科技馆的展览展项设计制作不仅容易得到大学和科研部门的支持,内容设置上也受到国家科技产业规划的影响。
在大主题上,泰国国家科技馆遵循了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框架,但对于本国的重点发展领域不吝笔墨。五个场馆中,关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主题的就有RAMA 9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作为森林资源丰富的热带国家,泰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列入全球20个生物多样性高达10%的国家之一。[6]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既是泰国传统产业—旅游业、农业、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基础,也是其BCG发展理念所要达成的愿景之一。RAMA 9 博物馆以宏观的视角探索宇宙、自然和生命的关系,最后以生物多样性的现实危机将参观主线拉回到泰国国家发展战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自然历史博物馆以 “生物多样性”为主题,收藏了77 054件主要来源于泰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生物标本。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已被泰国列为产业发展新方向。信息技术博物馆建于2003年,彼时智能电子已成为泰国优势产业。该馆建成后,展陈内容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不仅展示从4万年前的人类壁画到人工智能的跨越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信息技术,还介绍了泰国长期重点发展领域—医疗、教育、交通、通信的产业信息化现状。科学馆的展陈模式也如出一辙,在基础科学的大框架下,绿色能源、通信卫星、交通和机器人技术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大量反复穿插,带领观众深切感悟科学技术对泰国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反思粗放型发展模式对自然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泰国国家科技博览会内容设置
每年的8月18日是泰国的国家科学日,其间泰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都会组织泰国国家科技博览会。该活动是科技、产业和科普三个领域融合共建的展示交流平台,主要面向公众介绍国内外各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展示科技在泰国生产生活及生态中的应用以及衍生的科技文化和伦理问题。博览会还会站在科普的角度解读泰国的主要产业和政策倾向,引导公众的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激发公众对国家发展战略更多的支持。
2023年的泰国国家科技博览会设置5个主题展区,突出展示了泰国的特色产业、文化和生态理念,分别为:皇家主题展,展示泰国皇室对泰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重视和贡献;“美与我”主题展,关注美容产业中的科技;“死亡陷阱”主题展,介绍食肉植物的生存机理以及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提升公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玩电影的魅力”主题展,展示电影及其产业运作,带给公众美学、科技和生活的融合体验;“泰国风味的奥秘”主题展,全方位展现泰国的饮食文化和食品产业,倡导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除了皇家主题展区,其他四个主题展区分别对应泰国的化妆品产业、生物多样性发展优势、电影产业和食品加工业。
为持续性推动泰国的医疗、新能源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近年来,泰国与中国合作推进了多个大型科技项目,这些项目都在2023年博览会中国展区进行了着重介绍,如中泰合作项目—泰国质子医院展板、泰国托卡马克装置、中泰高铁等。展会还注重对实用技术的推介,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航天、核能、医疗等领域的前沿科技和实用技术。现场还设置了技术市场 (Tech Mart)区域,邀请媒体针对泰国总理科学奖获奖项目进行技术推广。如获奖的大型甘蔗收割机,不仅在现场辟出大空间展示实物,还以座谈采访的方式进行了重点推介。
三、泰国国家发展战略的科学传播策略
(一)STS教育理念下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
STS教育是基于STS研究视野的一种较为流行的科学教育理念。STS研究指的是对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和社会 (Society)三者间关系的研究。STS教育的目的即是在促进公民理解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对科技的价值和伦理影响产生辩证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个人、社会和自然的责任心。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和技术性,因此,对产业的科普很容易陷入 “说教”模式,难以起到感染公众的作用。泰国通过STS的教育方式,将产业发展战略与公众的社会生活和情感相融合,以小见大,促进公众对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认同。
泰国的科普展览注重展示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科学馆的 “能量”主题展区介绍了多种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节能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并且都配有相应的原材料或组件实物展示,关注社会应用的同时也关注人们的生活品质,告诉人们如何选择科学、健康和美好的生活;国家科技博览会中 “泰国风味的奥秘”主题展区通过大量实物介绍食品的不同包装和保存方法等,还搭建了临时厨房,供公众学习科学的食物制作方法;健康和医疗展区除了医疗器械和产品展示外,还利用较多区域为公众介绍了急救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泰国国家科学馆的各馆注重梳理历史脉络,把科技放置于社会的互动和文明的进程中去审视,既全面展现科技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也让科普更具故事色彩和人文内涵。信息技术馆的策展动线以信息技术发展史为脉络,从远古时期的壁画到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再到人工智能,公众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不断强化,对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历程逐步清晰,真切感受到了人类文明探索的信念和蓝图。
泰国科普展览还注重站在科技伦理的角度塑造公众的情感和价值观。在科技博览会上,泰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奉献了生物标本展。展区内精心设计了 “触目惊心”的生物灭绝情境和氛围,随着参观的深入,绝望和无助的感觉越发明显,引发公众共情。展览最后以学术界关于 “人类正处于第六次大规模物种灭绝的进程”的争论为索引,似乎为公众留下一个无解的科学难题,实际上却从认知和情感上完成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让公众坚信:无论第六次大灭绝是否已经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二)科普展览中的科技审美
泰国的科普展览和展馆极为注重美学设计。人们大都喜好亲近美好的事物,凸显科技和大自然中蕴含的美学现象可以拉近公众与展览的距离,使公众更容易接受展览所要传达的理念。培养公众对科技的审美情趣,也从另一个维度诠释了科技发展与美好生活和美丽世界之间的联系。以泰国国家科技博览会为例,泰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区有华南虎、大象、马来熊等大型动物标本,展板上的动物图片以大型照片为主,多张照片目测有2.3米高,都是高水准的野外摄影图片,极具视觉冲击感,清晰、真实地展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状态,公众在参观过程中既能感受自然的真,也能体会到科学的美。“电影制作的吸引力”主题展设计了一个很大的封闭区域,入口处以红、橙色彩和灯带设计出一个复古电影院的门口,精彩的氛围渲染吸引人们纷纷进去 “一探究竟”。内处是一个微型 “电影工厂”,包含从拍摄、剪辑到配音配乐等全部流程,每个流程都有专业设备,公众可以体验电影艺术创造美的过程。
科普场馆设计强调空间和环境的利用,营造出愉悦身心的参观氛围,即便只是感受环境都能让人沉浸其中。各馆各楼层的层高都很高,空间开阔,需要表现大自然或宇宙概念时就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营造壮阔和宏伟的环境氛围,如RAMA 9博物馆就用整面高墙投影展示了鸟类迁徙浩荡辽阔的自然景观。此外,科技场馆和陈列式博物馆的结合,削弱了科技馆 “游乐场”的观感,让展示多了一分历史和人文的厚重感,更为雅致和知性。各馆的装修以 “工业风”为主,线条简洁,沉稳利落,体现了科技的严谨。很少利用自然光,而是以错落有致、明暗凸显的暖色系灯光照明,引导观众聚焦参观的同时又营造博物馆的厚重感。
(三)符号化的理念传播
符号是蕴含某种特定意义的标志,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形式表达层次丰富的内涵。符号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想要表达的意义,往往能起到凝聚共识的作用。但符号与意义产生联结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让人们了解、记忆并接受。泰国的 “BCG”发展模式是 “Bio Circular Green”的缩写,现已成为泰国政府绿色发展战略的代名词。那么,泰国的科普又是如何让公众理解符号及其背后的意义的呢?一方面,让公众在潜意识中将BCG与绿色产业产生联结。以科学馆为例,生物、循环、绿色是馆内不断重复强调的科普内容,一楼专门开辟了 “绿色能源展厅”,二楼电力展区重点介绍了绿色能源,六楼的科技展区大幅介绍了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就这样,三个名词与其承载的科技内涵建立了联系,且通过重复让人印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通过形式变体进一步拓展符号意义。泰国国家科技博览会的主题是 “为了光明和创新的一代” (for Bright and Creative Generations),其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也是 “BCG”。在展会现场,“BCG”标志随处可见,“for Bright and Creative Generations”的主题被印在博览会的环保袋上,并通过加粗、放大和着彩色的方式将 “BCG”三个字母凸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又将BCG发展战略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联结起来,为这个符号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结束语
泰国将国家发展战略融入科普工作中,使科普呈现出多维广域的内涵延伸,在宣传方式上紧扣大众认知规律,巧妙地将发展战略潜移默化为公众的价值观,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同时也服务了国家发展,为推动科普工作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泰国(2022年版)[EB/OL].[2022-05-16].https://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dongmeng.pdf.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我国企业对泰投资领域分析及建议[EB/OL].[2006-04-05].https://th.mofcom.gov.cn/article/ztdy/200604/20060401832736.shtml.
[3] 陈丰媛.“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泰科技外交[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9(02):269-285.
[4] 李佩佩,林媛媛.泰国化妆品贸易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 (16):18-20.
[5] 崔颖.亚洲电影框架下的多元探索:21世纪泰国电影的类型生产[J].电影艺术,2020(02):112-11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泰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国家之一[EB/OL].[2022-12-09].http://th.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212/202212033731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