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实施集中支付管理策略,优化财政资金的运作流程,进而提高其运行效率与使用效益,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在基层财政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于规范资金支付行为、加强财政监督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内控建设的问题逐渐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优化策略。首先概述了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意义;探讨了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力度不够、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包括完善内控机制、强化人员培训、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等,旨在为完善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其中也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基层单位内控建设滞后,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困难。同时,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督机制不完善,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力度不足,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会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控建设,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规避财政风险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1.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概念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种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在经办国库业务的银行设立国库单一账户。在此制度下,所有财政性收入均直接缴入该国库单一账户,而所有财政性支出则直接从该账户直接支付至商品和劳务提供者。为保障财政资金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该制度应对财政收入的直接缴入,以及财政支出的预算编制、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财政资金最终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的全过程,实施全面而有效的监控[1]。
1.2 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对于深化国家治理、完善社会经济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精准概括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和关键内容。以往单位用款计划一旦批准,国库往往将资金一次性拨付至单位银行账户,导致大量实际未支出的财政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各自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之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单位用款计划与资金拨付得以分离,单位形成的结余将体现为预算指标及用款计划结余,而实际资金则留存于国库单一账户。
2 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的必要性
2.1 内控建设对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影响
内控建设对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制度实施、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到风险防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内控建设是实施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和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而内控建设则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制度,规范业务办理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权限,防止出现违规操作和舞弊行为,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实施。
其次,内控建设有助于提高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可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公众对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信任和支持[2]。
最后,内控建设能够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内部控制机制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监控,通过对疑点信息实时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
2.2 内控建设在防范风险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制定方法、措施和规范业务办理程序对国库内部的各业务环节及其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控制和制度管理,在防范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制定和执行内控制度,可以保障国库资金在清算和信息网络化过程中的安全,降低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网络攻击或道德风险等因素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
2.3 内控建设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意义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内控规则,将财政内部控制的各项管理要求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保障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防止资金被滥用或浪费,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率。通过规范和优化支出拨付流程、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强化预算约束等措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的现状
3.1 内控体系不健全
目前,部分基层单位缺乏完整且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其难以有效适应新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环境和管理需求;在岗位设置方面,存在职责划分不明晰、岗位职责重叠或遗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授权审批流程不够清晰和明确,审批权限界定模糊,导致审批流程存在漏洞,进而增加了支付风险;此外,支付流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也导致了支付过程中错误或疏漏的发生,影响资金安全;更为严重的是,若未能及时且准确地进行对账工作,将导致实际资金与账户资金之间出现差异,进而增加管理风险。
3.2 监督力度不够
一些基层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构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过分依赖传统的、常规的监督检查方式,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此外,监管范围未能全面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风险关键点,特别是在预算编制、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上监管力度不足。同时,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监督人员来执行。然而,当前监督人员队伍中存在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3.3 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难以有效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建设所提出的高标准要求。同时,个别职工存在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疏漏与失误,进而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的整体效果。此外,一些基层单位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与了解程度不足,使得内部控制意识相对淡薄。这些单位往往未能充分重视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或者存在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也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3.4 信息化水平不高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实现纵向全面贯通,与外部软件的衔接有待增强;部分数据交换过程仍依赖手动输入,这不仅增加了操作员的工作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预算项目库的建设存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现象,碎片化、条块化问题突出,技术和核心要素缺乏统一规范,进而影响了预算管理的规范性。由于系统建设之间的差异,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有待提升,财政部门对各级次、各领域的预算管理情况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信息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3.5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不完善
在实践中,部分基层财政单位尚未构建完备的风险评估机制,或已构建的机制在科学性与系统性方面存在不足,使得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中潜藏的操作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难以得到准确识别和评估。预警机制作为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目前在一些基层单位中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现有预警系统由于缺乏必要的灵敏度和精确度,难以实时发现潜在风险,因而在风险事件发生时难以迅速作出响应。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的运作,依赖充分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基层财政单位之间以及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和信息共享不到位,导致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加强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的措施
4.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地规范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行为,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应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形成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在国库集中支付中,应设置支付、审核、会计等岗位,确保这些岗位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相互制衡性。制定详细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支付,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保障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制定详细、严谨、科学的国库集中支付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资金申请、审核、支付等环节,都应严格按照流程执行。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应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制度始终能够反映当前的工作需求和实际情况。
4.2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确保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安全、有效运行,需要严谨、有力的措施。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和标准。其次,应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加强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对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资金支付的合法、合规和及时。对于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和反馈,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及时掌握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动态和情况,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3 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为提升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应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提高使用效率。一是开展系统性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及内控管理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全面掌握政策要求和操作规范,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执行能力。二是优化选拔机制,选拔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担任国库集中支付关键岗位工作,提升团队的综合素质。三是强化内控意识教育,使相关人员深刻理解内控建设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责,增强自我约束力,自觉遵守内控制度[3]。四是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操作流程,规范业务操作,防范各类风险,保障资金安全。五是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规范化运作。六是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4.4 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升级
为确保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的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升级的顺利推进,应建立稳定、高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有力支撑。对现有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提高数据处理、分析和存储能力,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应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强化数据分类、存储、备份和加密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数据传输需求。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培养一支具备信息技术和财政金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4.5 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完善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增强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和资金浪费。定期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进行全面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点,评估其对业务的影响程度。收集和分析历史风险事件数据,了解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提供数据支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包括风险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应急处理机制等,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潜在风险。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和业务实际情况,完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设置风险指标、阈值等,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运行安全是财政财务管理的“底线”,要采取有力措施循序渐进、稳妥有序防范刚性支出风险、防范库款保障风险,加强风险整体评估、系统监测、管理联动,确保财政资金平衡、安全、有序运行。
5 结语
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对于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促进财政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内控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强化监督机制、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等。通过加强内控建设,可以提高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推动我国财政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荣钦. 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48-49.
[2]杜春莲. 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的思考[J]. 财经界,2021(18):3-4.
[3]邹颖. 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