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课程思政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着重规划育人目标实现路径。“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建设中,探索出3个原则,即教学全方位坚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育人立意和投身国际贸易行业的价值导向;教学主体坚持课程思政的中华文化和跨文化教育相统一;教学全过程坚持外贸强国的价值体系、外贸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相统一。进而提出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3条实践路径:以课堂改革推进育人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以教学团队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全员参与、以教学资源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全方位落地。
关键词:三全育人;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4)03-0097-05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wide Education”
――With the Course of 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 as an example
LIN Jiayin
(School of Tourism and Foreign Languages,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Shanghai 2014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wide education”,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focus 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system,and planning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education goal.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of 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three principles are explored.Namely,the teaching should adhere in all aspects to the educational intention of establishing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dustry.The teaching subject should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education.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of value system,foreign trade knowledge system and ability system.It then puts forward three practical paths of the course:promo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classroom reform,promoting the full participation of the course with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three-wide education;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18;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3],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纲要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视域、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贸易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外贸英语函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三全育人”大格局中做好“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破解课程思政“两张皮”现象,承担好育人责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兼备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外贸人才,是亟待回答的课题。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切实规划教育目标实现路径,充分发挥教育合力,激发教学主体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
1 “三全育人”视域下"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深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时代背景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思政中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部分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有所缺陷,往往更重视学理上把“外贸英语函电”讲好,而忽视在价值上引领,导致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上没有同步;部分专业教师思想上重视价值引领,但把课程思政简单理解成为“课程+思政”,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硬融入;部分专业教师挖掘、融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能力不足,存在课程思政表面化的倾向。
1.2 课程思政中存在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用的现象
部分教师比较注重教授函电往来中涉及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同时着重锻炼学生英文商务信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忽视了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此外,函电教师比较少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去培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3 课程思政中存在缺乏系统架构的现象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中,挖掘的德育元素比较零星,课程思政零打碎敲,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各课程的协同考虑少,与思政课的协同少,缺乏系统架构本课程育人目标和育人机制的探索,包括育人主体、育人载体、育人目标、育人效果的确定、运行、评价等。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的育人效果就容易虚化。
2 “三全育人”视域下“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
“三全育人”视域下“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在聚焦立德树人、构建体系、规划路径上进行实践探索,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去拓展“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要做到三个统一。
2.1 教学全方位坚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育人立意和投身国际贸易行业的价值导向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把学理性和思想性统一于价值体系中,把思想性的脉络贯穿于学理性之中,课程的思想性和学理性都得到彰显,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才真正起到作用。该课程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能心怀“国之大者”,深入研读悟透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课程的价值主线,特别要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下外贸的发展变化,充分认识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性,并用“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这十年的内外贸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为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情况、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以及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认识到外贸从业大有可为,增强学生学好该课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的责任感。同时充分运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外贸英语函电”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法治等思政元素,这几个元素既是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又是外贸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贸知识,提升外贸技能时,培育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国际视野、法治思维等,激发起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育人立意和投身国际贸易行业的价值导向。
2.2 教学主体坚持课程思政的中华文化和跨文化教育相统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的毕业生会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贸易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英语人才从事外贸工作时,经常用英语函电进行商务交流、谈判,不管是业务关系信函、进出口流程信函、外贸合同信函还是外贸单证处理,不仅代表公司形象,还代表国家形象,“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要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主体进行课程教学时要做到传统文化和跨文化教育相统一。首先,“外贸英语函电”授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跨文化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起着影响,从而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教学主体要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比如当“外贸英语函电”里涉及丝绸、茶叶、陶器等时,我们可以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制作工艺体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充分讲授展示;讲到中老铁路、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有效增进各国民生福祉时,可以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兼济天下的情怀;当涉及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跨境电商等内容时,可以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可以讲述中国如何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故事,激发自豪感和爱国情;对有些进口的产品可以讲讲“卡脖子”技术,讲讲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性;商务沟通时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贸易磋商时的公平公正及民族自信;合同签订时的诚信和契约精神等,通过课程案例、人物介绍、事件展示、语言表达等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2.3 教学全过程坚持外贸强国的价值体系、外贸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相统一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的全过程育人是指融入课前、课内以及课后三个相贯穿的时间轴,贯穿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中。即将价值体系与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同时建构,贯穿教学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外贸英语函电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价值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中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主义,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和维护世界共同利益的强烈认同,增强用外贸知识和技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并以此价值为导向,融入知识体系,学习和掌握外贸英语函电的格式[7]、词汇和行文;融入能力体系,提高学生在外贸业务活动中英语能力、业务联系能力和洽谈交流能力。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统一。
3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的实现路径(见表1)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建设,以地方外贸人才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学生的从事外贸工作的职业理想、专业技能、个人素养有机结合,方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4](P34)。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加深学生对外贸行业发展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基本认识,建立起从事外贸的职业理想和自我规划意识,明晰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及该课程对职业的作用,明晰青年的责任。
3.1 以课堂改革推进育人目标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外贸英语函电”作为一门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能力要求高,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基因[5] (P135-136)。专任教师应抓住课堂主阵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相统一。推动全员参与、全程引领、全方位落实“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建设。把价值教育贯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全过程。
“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外贸是应用场景,英语(语言)是实践工具,函电是实践形式。任课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编写教学大纲及教案时,要充分考虑课程思政理念和价值体系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学力的基础上把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贯穿于课堂授课、研讨、实训、课程考核各环节。大到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对外贸易的特征及优势,小到特定业务场景、操作流程,标准用语等,任课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可能性,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温度。从“外贸英语函电”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贸易、服务贸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论述与《共同梦想――“一带一路”故事丛书》等内容结合起来,引导、激励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课堂中引入如“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WTO-RCEP”“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含中欧班列)”等主题研讨,培养学生的大格局,大视野;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任课教师通过自编辅助学习资料,编写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外贸实践案例,并通过推进“1+X”证书试点推进“课证融通”,把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融入课程建设中,增强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改革通过利用翻转课堂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程的职业性和互动性;通过综合运用线上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增加虚拟实训环节,体会职业素养;利用地方资源,到外贸企业、港口进行实地参观,到进博会等各类展会进行现场教学,增强真实性,培养工匠精神。同时,对课程的督导评价,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时应该纳入课程思政的评价维度。
3.2 以教学团队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全员参与
全员育人是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使多育人主体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同时分工协作,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课程思政”的提出扩充了育人的队伍,为育人合力的形成提供了主观条件[6] (P168)。“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也是一门行业特征非常显著、与国际形势紧密相关的课程。因此,教学团队建设人员可以由行业精英、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校友、国际贸易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及思政课教师等来柔性组成。教学团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加入,使课程挖掘的思政元素更加契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更有理论体系和深度,从而更好地达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到协同育人效果;教学团队中行业、企业专家的加入,使课程挖掘的思政元素更加贴近岗位实际和行业特点,使学生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全球经济形势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从而深刻认识到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加速变革期的今天,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此外,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来讲述他们如何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可以带学生走进大师工作室,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等。同时,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事先做好系列微课的录制,让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3 以教学资源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全方位落地
要推动课程思政全方位落地,就要通过高质量教学资源建设。首先要充分运用国家资源库资源,国家教学资源库是联合了多家职业院校和企业,建立了课程中心、微课中心、素材中心、培训中心和特色资源,“外贸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中。“外贸英语函电”设计课程方案时可以从国际贸易国家教学资源库中选取素材、资源等,可以把学理性和教育的思想性相统一。其次,教师要充分运用和整合相关资源,要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区域、学生特点,不断加强资源库项目建设,使教学资源不断与时俱进。利用好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官方网站中的媒体资源;筛选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平台、上海海事法院等平台公开的信息,建立包含多主题的函电库、进出口产品库等。再者,除了教学资源库的数字资源建设,学院层面应依托地方资源,大力推进国际贸易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打通学院间、校内外交流渠道,让学生了解外贸流程,熟悉外贸业务外,实地感受我国外贸的发展,积累地方外贸产品特点,有助于树立学生职业理想,提升学生外贸素养。
4 结语
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7]74-75。本文聚焦“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外贸英语函电”这门课程为例,探索了高职院校课程育人的实践路径。课程思政,要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思政这一课程观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其次,要着力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搭建多元化教学团队、建立课程教育教学资源库,把课程思政做生动,做全面,做深入,培养有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投身国际贸易行业职业目标、有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报国行动的新时代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时事资料手册,2017(01):18-2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2020-06-01.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03):4-13.
[4]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2-34.
[5]潘静.课程思政视域下外贸函电英语课程教学体系设计[J].海外英语,2022(01):135-136.
[6]杨金铎.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7]任叁.职业教育新法实施 加速推进产教融合[J].中国对外贸易,2022(0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