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防治校园欺凌

2024-09-30 00:00:00李钰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9期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总是不时地出现在大众视线中。说到校园欺凌,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的欺凌。学生欺凌是指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通过肢体、语言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事实上,校园欺凌远不止学生之间的欺凌,教职工和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所遭受的欺凌,也属于校园欺凌。本文所提到的校园欺凌,主要是指学生之间的欺凌。

校园欺凌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给受害者取侮辱性绰号,粗言秽语喝骂受害者;对受害者进行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等物理攻击;损坏受害者的财物、教科书、衣裳等;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恐吓、威迫受害者;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国籍或其他;孤立、排挤受害者;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性的言论;等等。

校园欺凌的伤害面极广。当校园欺凌发生时,所有参与者没有一个人不被伤害。比如欺凌者,我们总觉得他在欺凌行为中是强势者,实际上,他实施欺凌的行为就是社会化障碍的表现,他的内心是狭隘偏执的。所以为了防治欺凌者继续危害他人和自己,阻止他们跌落到违法犯罪的泥潭,我们必须对欺凌者展开同步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再比如旁观者,他在目睹了欺凌行为后,会对其价值观造成一定影响。当然,被伤害最严重的群体一定是被欺凌者。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前额叶发育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和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关键期,长期被欺凌会给大脑造成不可逆的创伤,在心理上也会导致自卑、孤独、抑郁、自暴自弃,自我价值感很低等。

我们不禁要思考,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校园欺凌的发生,又可以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去预防校园欺凌呢?

校园欺凌看似是某个个体或者群体发生的个别行为,但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讲,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结果。比如,导致校园欺凌最直接的因素有家庭里的亲子关系、学校的师生关系、同辈关系、社区环境中的邻里关系等。这些因素会共同作用在个体身上,导致校园欺凌的发生。所以,应从家庭、学校、社区入手来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家庭: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精神陪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随之会将他习得的行为方式运用到社会交往中。有研究表明,暴力和溺爱两种极端教养类型家庭的孩子,作为欺凌者角色去处理人际交往问题的占多数。而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会自然而然地将他所感受到的温暖内化为自我意识,并以这种方式去对待其他人。所以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意识和行为。

我有一个学生曾遭受过校园欺凌,他将自己的遭遇第一时间告知了自己的母亲,但由于该学生平时就顽皮捣蛋,他的母亲并不相信他,这样的做法直接关闭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大门,让孩子无形中受到了二次伤害。所以,当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积极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对于一些不愿意和家里沟通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一些被欺凌的现象,比如身体上的伤痕,刚买的学习用品经常无故丢失破损,孩子出现逃学、偷窃、失眠等行为,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跟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对于低龄儿童来讲,如果孩子不愿意交流,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比如用孩子喜欢的玩偶进行第三人称式的对话,在玩偶对话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孩子说一些快乐的事情,循序渐进走进孩子内心,使其主动倾诉自己的遭遇。心理学中有“3F”沟通技巧,即feel接纳、felt共情和found建议。以孩子喜欢的玩具被同伴抢走为例,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愤怒的情绪,并告诉孩子“妈妈很理解你的心情”,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后,在今后才会主动和父母分享自己所经历的不愉快的事情。

学校:建立监管组织和机制,加大反欺凌宣传力度

学校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必经场所,孩子大部分的经历都跟学校这个大环境密切相关。学校应该始终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理念,对校园欺凌零容忍。建议各学校成立反欺凌专项工作小组,让学生知道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明确态度,知道他们身后有强大的后盾,当遭遇校园欺凌时能够敢于说不、敢于寻求帮助。学校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反欺凌校规,以起到强化这项规定的作用,比如召开校会公布反欺凌校规、组织班会活动学习反欺凌校规、张贴反欺凌校规海报等。此外,学校要建立欺凌事件监控机制和校园欺凌报告渠道,并密切家校联系,不断完善学校的反欺凌工作机制。

社区:营造友善包容的社区氛围,加强对学生欺凌行为的监督和干预

有这样一个说法:“用一个村庄的力量来养育一个孩子,”其实这就是在强调社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是至关重要的,周边环境的安全、邻里关系的和谐都将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很重要的养料。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该尽可能重新建构一个社区形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如举办以团结、友爱、互助为主题的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社区活动。

此外,社区应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如通过社区公告栏、社区广播、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社区居民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建立志愿者队伍,组织社区志愿者在学校周边巡逻,特别是在上下学时间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欺凌事件;设立社区心理咨询点,为受到欺凌影响的学生和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总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治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性、常态性、基础性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事,而应是所有教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的事情。

(作者单位:阳泉市矿区红岭湾小学)

责任编辑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