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2024-09-30 00:00:00赵昕华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9期

劳动教育是将社会实践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倡导“回归生活与社会”,突出劳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通过实施课内外劳动教育,构建起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联系桥梁,使劳动教育实现知情意行统一。

一、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依据

1.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目标的需求。劳动教育是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应该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其目标是发展人的创新思维,激发内在潜能,促进人的综合素养提升。通过实践劳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品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需求。劳动教育旨在打造具有学科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实践活动,突出活动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通过深化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从教学现状出发,运用学科策略和办法,遵循学生心理特征,聚焦劳动实践教育,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切实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劳动教育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劳动教育。

1.精心设计教学,优化教学环境。第一,劳动教育内容应与学校生活相结合。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合理安排开放性教学内容。例如,学校设立“一人一岗”的劳动小岗位(学生可自由选择或适时轮岗),每周让学生担任如学校餐厅管理人员、洁具维护员、图书管理员、校门岗警员、教师助理等服务性岗位,锻炼学生生活技能、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第二,优化劳动教育教学环境,构建浸润式劳动教育场域。为提升学校劳动教育成效,学校创建劳动教育文化长廊,融入节气传统与农耕文化、劳动模范与农业科技等知识,厚植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涵养劳动教育情怀。设立农具展示橱窗和校园农田基地,橱窗内展示铁锹、铁耙、木耧、锄头、镰刀、铁镐、铁锨、叉子、簸箕、篮子、竹篓、竹筐等农村常用农具,让学生感受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设立农田基地供学生实践,分班级承包种植菠菜、油菜、大蒜、小麦、红薯、花生、大豆等时令蔬菜和农作物,让学生把劳动课搬到田间,亲自参与种植、见证成长。同时,学校可以开展“种子探究”项目化劳动实践,每年春秋季举行“一生一盆”活动,利用“一场一地”(教室窗台探究场、家庭阳台种植地)让学生播种。学生全程参与种、养、管、护,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光荣。

2.以生为本,开展多元化教学。学校立足课程、聚焦生活,践行知情意行统一。第一,要“以生为本”。劳动教育以提升学生劳动学习能力为目标,集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素养教育。它倡导“做中学”与“学中做”,让学生在劳动中扬长避短,培养劳动技能和创新素养。小组活动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充分。例如,在学习《制作豆腐肉沫丸子》时,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分工明确:有的剥葱,有的剁肉馅,有的碾碎豆腐,有的擦萝卜细丝,大家干得热火朝天。随后,一起团丸子、蒸丸子。分享丸子时,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到快乐与幸福。第二,要及时展评。通过多种方式展评学生作品,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全面检测,又能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比如,在学校劳动教育展示橱内摆放学校评比的作品,展示学生的优质作品,拍摄有特色的作品留作纪念,或将其印制成稿进行宣传。第三,要适时举行季节性实践活动。每年金秋时节,学校举行“物物交换”实践活动,学生把自己的手工制作、闲置图书、智力玩具、学习用品等拿到操场“淘宝交易市场”进行售卖,体会营销之道。临近春节,学校开展“年味中寻找劳动乐趣”活动,组织学生帮家人置办年货。学校有组织地带领学生(4—6人/组)到集市或超市购置年货,记录所买物品的花销,开展问卷调查,巧算经济账目。

3.以科学凸显劳动教育独特功能。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如教室、校园、社区、农田、科技馆等场所,实践活动都需遵循一个原则:要有组织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和创造能力。第一,学校可以研制开发《生活技能达标手册》,清晰记录学生各阶段的劳动达标情况。此手册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主导、家长督促,按年龄设定劳动技能达标清单。每个年级设置6—8个劳动技能项目,从六年级的整理书包、打扫卫生,到七年级的洗衣做饭、整理收纳,再到八九年级的分类收纳、创意制作、关爱他人等,实现劳动任务序列化,达成技能达标。第二,学校布置充满趣味的劳动实践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微电影的制作”教学活动中,融合了物理和信息技术知识,先让学生深入解读、收集资料,然后汇集成一个精彩的活动片段,再用相机或手机拍摄成微电影,在班级播放并反馈成果。这种方式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所学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一些劳动技能竞赛,通过引领、达标、反馈、激励等,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包饺子”“包粽子”“拔草平地”“整理图书”等比效率、比质量的竞赛活动。同时,学校设立劳动技能长效评价机制,开展“劳动方案设计大赛”“劳动日记展评”“劳动达人”“劳动模范班级”等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劳动的恒心和毅力。第四,学校设立劳动创客科技奖。此奖项旨在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和思维想象力的平台。例如,我校六年级学生李建宇留意到,雨天雨伞携带和存放不便,他用废旧饮料瓶制成了实用的电动雨伞收纳器;七年级学生王佳欣善于整理物品,她利用废弃卡片制成了美观又实用的抽屉式收纳盒;八年级学生蔡宪明关注到生活中的鼠患问题,用废铁和电池制作了智能捕鼠器。九年级学生刘昕童心系学校实验田地的农作物浇灌,为节省水资源和提高浇灌效率,制作了智能浇灌装置器。这些富有创造力的作品,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到劳动创新中来。

总之,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重大。通过多种策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提升劳动素养是其核心,能让学生在实践劳动中获技能、得幸福、养习惯。我们坚信,不断优化劳动教育,能助推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成为新时代优秀人才,为美好未来奠基。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莱河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郭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