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李小波的二三事

2024-09-30 00:00:00石满库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9期

2019年7月13日,因工作调动,我来到南留完小担任校长。8月22日一年级招生,来了一个叫李小波(化名)的小男孩,白白净净,说话却有点不利索,听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说他的智力发育似乎相较同龄人有点迟缓。果不其然,9月2日正式开学以后,他的真实“本性”就暴露出来了:上课一点儿也不听讲,要不就在教室后面做小动作,故意弄出声响引起他人关注;要不就趁讲课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在校园里到处闲逛。除了不学习、不写作业,李小波还会做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糗事”,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有时甚至趁人不注意将大便拉在水房或厕所门外,为此,没少受老师或政教处领导的批评教育。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和他的母亲多次交谈,却收效甚微。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小波也变得逐渐懂事了,有几件事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引起了我许多思考。

2022年元旦前夕,按照惯例,每个班都要开联欢晚会,每个学生都从家里拿来瓜子、花生、糖块、水果等与其他同学分享。那一天,我吃完晚饭正往宿舍走,快到门口时看见一个孩子提着塑料袋站在那儿,我过去一看,竟然是李小波。天刚擦黑,寒风凛冽,我怕他冻着,赶紧问:“你有什么事?”他“嘿嘿”一笑,边从袋子里拿东西边说:“校长,过元旦了,我给你送两个橘子吃。”我心头一热,忙说:“我不要,你吃吧,祝你新年快乐!”他又羞涩地笑了笑,摸着头,提着袋子走了。事后,我想了很久很久,全校300多个学生,论智力、论成绩,他们不比李小波差,但他们有谁会将自己的东西自觉地与日夜陪伴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们的老师分享呢?我们每天进行感恩教育,成果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有位专家说,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话虽然有点极端,但这种倾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2023年冬季期末考试结束那天,我正站在学校大门口执勤。突然,李小波蹦蹦跳跳地过来了,眉飞色舞地告诉我:“校长,校长,这次我语文能考100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把卷子全都写满了。”事后他的语文老师告诉我,李小波所谓的“写满了”,只不过是在卷子答题的地方全部写上了“大、人、口”等相当简单的生字。也许他并不知道,“答上了”和“答对了”完全是两码事,但对于他本人来说,将空填上了,他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对不对,就不是他操心的事了。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像李小波这样的学生,也有一颗上进的心,也想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那么作为老师,我们真的要对他的这种心理、这种行为,报以完全否定的态度吗?

有时候静下心来我会想,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工作,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伟业。不同类型的孩子来到学校,他们能得到些什么?会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对李小波这样的学生,学校能保证他安全健康、学会感恩、学会处事,能培养他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走上社会以后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好公民,不就是最重要的吗?当我们只把考试成绩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时,我们的教育就走上了歪路,走入了死胡同。用多元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承认差别,更承认差异,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每一株小草都能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或许是当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需要培养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奋斗目标!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这所学校,李小波也将从南留完小毕业,升上中学,直至走上社会。或许以后他会忘记和我的这些小小交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带给我的感动和思考。将来这样的故事还会上演。因为我相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和尊重、理解与包容永远是为师者的底线和良知,也会成为他们毕生的行动指南!

(作者系阳城县北留镇中心学校南留完小校长)

责任编辑栗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