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是人生大事,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聪明,而决定健康聪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甲状腺激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材料,如果碘补充不足造成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后代的身高及智力发育。孕妇处于怀孕的特殊时期,需要补充比正常人更多的碘元素,而碘元素在不同的食物中含量不同。如何合理安全地补碘是考究孕妈妈们的一个难题,孕期碘营养的安全性通常通过尿碘来评估。
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重要激素,对机体几乎所有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生物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生长发育:对身高、体重的增加至关重要;②参与脑发育:若合成不足,可出现智力低下;③调节新陈代谢:维持机体基础活动和保持体温;等。在怀孕期间,甲状腺激素缺乏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可造成患儿大脑发育落后、智力低下,严重者表现为呆、小、哑、瘫等症状,即呆小症;还可引起早产、流产及死胎等不良妊娠事件。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理解,我们的身体好比一个智能的机器,在智能机器小的时候,甲状腺激素负责个头的长高以及脑力值的增加,就是让它长高和变聪明;在它已经完全长大并正常运转的时候,甲状腺激素需要持续不断地给机器的运转提供能量,保证机器长期正常地工作。所以说甲状腺激素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激素。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材料,孕期由于雌激素的变化、肾血流增加及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等变化,需要比普通人更多的碘储备来度过这个特殊时期。然而从地球史来说,在冰河期冰层融化后土壤被冲刷人海,造成了全球广泛性缺碘。虽然,沿海地区生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当地居民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大。比如沿海城市威海市,所管辖的二市二区(荣成市、乳山市、环翠区、文登区)均被划为缺碘地区。因此,我们补碘方案的前提是明确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属于缺碘地区、适碘地区还是高碘地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20微克,每人每日摄入5克加碘盐(约1啤酒瓶盖),可摄入碘100微克(已减去碘的烹调损失率),基本可满足一般人群每日的碘需求量;除了居住在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不食用加碘食盐外,其他居民都应食用加碘食盐。由于进食过多的盐分对身体不利,孕妇需要额外增加的110微克需要额外从食物中获取。
食物含碘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海产品gt;陆地食物,陆地动物类食物gt;植物类食物;部分海产品含碘量较高,如海带、紫菜、带鱼、干贝等,其次为鱼虾蟹贝类。其他食品蛋类含碘量较高,不同奶类含碘量差别较大,肉类含碘量并不高,植物类含碘量最低,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碘缺乏地区的正常健康的孕妇,每日如何科学摄入足量的碘元素呢?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经贴心地为孕产期人群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碘达标小贴士,即每天1份高碘菜肴+5克碘盐就可以满足孕产期碘摄入需求(250~350微克/天)。如海带炖豆腐(含碘129.4微克):鲜海带100克(含碘114微克)+豆腐200克(含碘15.4微克);紫菜蛋花汤(含碘218.8微克):紫菜5克(含碘212微克)+鸡蛋25克(含碘6.8微克);贻贝(淡菜)炒洋葱(含碘174.2微克):贻贝50克(含碘173微克)+洋葱100克(含碘1.2微克)。上述高碘菜肴任选其一,加上每天从碘盐中获得的100微克,碘的摄入量为250~350微克,既能满足备孕期和孕产期妇女碘的需要量(至少230微克/天),也在安全范围之内。
其余可以提供110微克碘的常见食物,有裙带菜(干品0.7克)、紫菜(干品2.5克)、贝类(30克)、海带(鲜品或水发品100克)、海苔(2克/袋)3袋。
怎么评估体内的碘含量是否合适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指出,单次尿碘与尿肌酐的比值优于单次尿碘浓度,也就是说,想要知道孕产妇是否处于健康的碘营养状态,到医院检验一下尿液的含碘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