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优化并创新美术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美术不只是一门绘画课程,其还在培育学生艺术素养、启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探索美术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外资源、创新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新课标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美术课程不再局限于技能传授和艺术鉴赏层面,而是追求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现出美术课程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教师只有明确美术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才能有导向地开展美术活动,一切围绕学生来制定目标、策划方案,让学生在美术课程实践中真正掌握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一)开阔学生美术视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在新课标视域下,审美素养是美术学科素养中的核心部分,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让学生在艺术品鉴中提升自我审美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首先,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如经典作品、现代作品、国内作品、国外作品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引领学生挖掘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情感。其次,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分析、比较、考评,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去创造、欣赏和发现美好的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品位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引发学生自主想象,增强学生创造意识
美术课堂是培育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参与美术绘画、欣赏、手工制作等活动,能够拥有更多独立想象、大胆发挥的空间,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独特创意付诸艺术实践,这对于学生来讲既是一种创新与突破,也是一种成长与自我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大胆尝试,在艺术体验和鉴赏活动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无形中增强了创造意识,提升了想象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核心素养培育框架下,沟通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学科素养。通过参与艺术鉴赏活动,学生拥有了更多合作探究和相互借鉴的学习机会,彼此间分工合作、分类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努力完成艺术作品,无形中可以积累更多的沟通技巧和合作学习经验。同时,在小学美术活动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倾听他人的重要性,并积极地表达自我观点,在相互评价、借鉴和讨论中营造温馨的美术教育氛围,从而拥有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美术学科综合素质,为之后参与艺术活动和学习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新课标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引领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小学美术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去创造美和探索美,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意识,加强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创设生活情境,用心感知生活中的美。
在新课标视域下,要想培育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投入到主题学习中,用心感知生活中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优质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学生要将美术当作生活的“缩影”,通过观察实际生活探索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人文情怀,增强自身的艺术体验,在美好意境中传递艺术之美。例如,在“走进大自然”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真实的图片,引领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大自然的美好之处,并且提出以下问题:“在自然界中,你认为哪些物质能够制作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通过点拨让学生学会探索生活之美,展开美术作品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美术材料,如毛线、秋叶等,用心联想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情景,这样才能创作出具备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获得最佳的审美体验,无形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2.鉴赏优秀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在新课标视域下,要想培育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学科素养,教师不能将课堂内容局限在美术教材中,而是要为学生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深层次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让学生在欣赏具有艺术价值的实物与图片的过程中,学会多视角、多层面地思考与鉴赏,从而开阔艺术知识视野,升华艺术情感,增强艺术审美体验,培育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在“水墨情趣”美术教学主题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虾,不仅要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虾,还可以为学生展示齐白石大师的美术作品《虾》,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让学生从中获得美术创作灵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创作出优质的美术作品,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场独特的审美体验,使其能够用心感知创作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提高小学美术实践活动质量。例如,在“各式各样的椅子”美术教学主题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椅子,展示椅子的观赏性、功能性特征,在这一前提下,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来展开美术作品创作。学生可以绘画自己喜爱的椅子外形,增加相应的背景,展开创意设计,从而增强审美体验意识,提升美术综合素质。
4.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教师不能局限于教育场所,而是要通过课外实践的形式,让学生拥有更多接触外界生活的机会,从中来挖掘艺术之美,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学习平台,提升审美能力。在开展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主题,如“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带领学生参与壁画创作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了解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新和传承意识。教师还可以创设“我的校园生活”“文明校园”等美术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展开艺术创作,在现实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美术创作灵感,增强审美体验,从中巩固和拓展美术知识,展示美术课程的育人智慧。
(二)引入红色美术资源,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要重视展示美术课程的“立德树人”价值,通过引入红色美术资源的方式,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综合提升与发展。
1.挖掘美术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灵感的核心依据,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美术教材中涉及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学科知识视野,展示美术课程的育人智慧,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传承意识。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的红色文化资源较多,这些都值得学生用心品鉴。例如,在《儿歌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白菜心》这一民间歌谣;在《纸偶剧场》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或者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遗迹遗址,以此来渗透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丰富教学方法,组织美术教学活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打破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丰富教学方法,组织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艺术体验中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传承意识,从而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树立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来引入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从中来吸收艺术创作灵感。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实施项目、开展项目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传承红色文化意识”的项目主题,提出驱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制作“不忘初心”的红色海报、“铭记历史”的动画、“面向未来”的城市设计作品,并重点标注红色景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红色文化素材,其心灵和思想受到洗涤,积累了更多的红色文化传承经验,实现了红色文化资源和美术实践活动的相互渗透。
(三)开展美术大单元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为美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方向,教师要改变以往“课时教学”的现状,采用“大单元教学”的形式,由单向的知识传递转化为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凭借自身努力来归纳美术单元知识,并熟练应用、灵活迁移,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使美术课程教学得以深度改革。
1.深入研读新课标,明确大单元教学方向。
《义务教育艺术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指出“要关注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实现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整体建构与联系知识,实现深层次认知和理解,由技能、知识掌握过渡到意义构建层面”。因此,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新课标,基于此来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让单元教学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培育学生良好的美术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倡“立德树人”,因此,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详细制定阶段性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方面渗透德育理念,让学生在探索美术知识的同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在低年级的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户外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发现美好的事物;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为其展示中外美术作品,让其感悟艺术世界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明确单元教学方向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从中积累美术创作经验,从而培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2.明确单元主题,设计美术教学流程。
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碎片化呈现知识的现状,基于单元主题来设计美术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延伸、衔接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综合素养。例如,在“造型表现”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汽车大变身”单元主题,整合“画蘑菇”“漂亮的汽车城堡”“汽车的联想”等课程内容,让学生用心观察不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装饰等,挖掘其中的艺术美,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提升观察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另外,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如在“汽车大变身”单元教学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汽车变身的方法,具体包括添加功能、替换车轮与车身等,从而结合自身喜好来设计喜爱的汽车造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攻克难点知识。
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要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引领学生主动攻克难点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局限性,重视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延伸,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汽车大变身”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前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参观汽车博物馆的方式掌握汽车知识,并在生活中寻找一些与汽车造型有关的物品,作为开展美术活动的素材,通过回顾与观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学生不再单一地探索美术理论知识,还要展现美术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提出了更多新的教学标准,教师要将美术作为一门素质拓展课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展美术创作活动、艺术实践活动、文化传承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挖掘美术作品背后的内涵,接受美好事物的感染,陶冶情操、启迪思维、升华艺术情感,从而使学生获得综合发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