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2024-09-29 00:00陈劲茹
天津教育·中 2024年8期

在教育改革的时代浪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对于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作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开展的“中坚力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学校研究的焦点。站在教育教学一线,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新教育思想,利用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深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全面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局面。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课改背景下,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很多学校思考与实践的“主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第一,作为一门极具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的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升学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不管是一些初中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和学生,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有较大的偏差,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与育人价值,导致学校在整体的教育教学安排、教师队伍建立、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教科研活动、监督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流动性、分散性,严重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学习与成长。

第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基于传统观念、专业水平、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钻研、探究以及创新精神,缺少应有的“向学”态度,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储备不足,对课程特点、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把握不准确,不管是课前准备、课程教学,还是综合实践都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这些导致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仍然以知识点的传授为主,完全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体验与实践,不能很好地满足课程实施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直接影响了课程有关的调查实践、社会研究、参观游览等活动的开展,背离了课程的育人初衷,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成效。

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自主研修,增强学习“内驱力”

俗话说“学习是一场终身的修行”。立足教育改革新时代,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及时革新教育观念,彻底摆脱以往固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以生为本,加强自主学习与研修,增强学习“内驱力”,用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头脑,用最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创新教学,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宽广、更深厚的学习空间,不断推动综合实践活动优质发展。

初中阶段,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重点,聚焦“综合”“实践”,积极投入专项的学习与钻研中,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而系统的学习计划,认真筛选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料,有计划地展开自主学习,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不断充盈自身的专业学识,使自身思想一直“与时俱进”,让身体和心灵都走在学习的道路上,从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注入新的力量。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为自身的学习与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名师讲座、专家培训、优师教学等视频,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吸收最优秀的教学经验,努力丰富自身的专业认知。除此之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不仅要积极而广泛地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还要依据专项的学习计划与学习笔记,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认真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梳理需要弥补与调整的地方,明晰下一步努力学习的方向,不断优化自身的专项学习计划,在一点一滴中扎实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为今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系统培训,拓展成长“大空间”

新时代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初中学校要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程度,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硬件设施、投入经费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尽所能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拓展成长“大空间”,有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初中学校要聚焦顶层设计,依据实际校情、教情明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机制,组建健全的人员管理与进修培训计划,强化制度保障,为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学校可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组织各级各类的专项进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学习与成长提供助力。立足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拓展交流空间,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支持。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汇集多方优秀的名师资源,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栏,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教育政策研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名师专家系列讲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技能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设计”等板块,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始终保持“向学”的态度,书写培训心得,分享培训感悟,以打卡与评比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度,深化教师的学习效果,稳步提高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水平,努力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学校可以借助现代化网络工具搭建校际交流学习平台,使本校教师与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观看优秀的教学课程,听取成功的教学案例,学习落地的教学技巧,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深化教研科研,把牢教学“主阵地”

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正在朝着更高、更新的标准迈进。教科研活动恰恰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初中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教科研活动室,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成立教科研小组,并制定科学的教科研规划,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结合实际教情、学情,把牢教学“主阵地”,创新钻研课程的深度与高度,加强课程研发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

例如,初中学校可以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从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难点及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教科研组长为首,营造良好的教科研环境,引导教科研团队一起探讨课程优质发展的策略,指导教科研小组制定一系列的教科研计划,构建学习共同体,加速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围绕整体的教研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团队可以通过听课、说课、磨课等形式,总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缺点,并据此展开专项的教研活动,如主题式教研培训、优秀教学案例分享会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循序渐进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改进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活动开展过程中,科研团队要积极带领教师投入科研实践,不断开展各式的教科研活动,如进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路径探究”“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跨学科教学”等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将教学中的问题、任务、应用等转化为课题研究,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使教师勇于探索新知识、新领域,切实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同时,学校可以适时邀请一些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专项指导,不断深化教师对教科研的认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创新家校活动,促进“专业化”提升

随着“双减”政策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深入实施,家长成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推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教师自身的内驱力、学校的系统培训、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之外,家长力量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初中学校及教师要充分重视家长的作用,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家长的关注度,吸引家长参与进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与专业发展提供真切的意见与建议,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提升。

纵观当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所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有可无”,更不用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了。基于家校共育视角,初中学校及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手段,借助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途径,向家长传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意义、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扭转家长不关心、不重视的态度,使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一个正确认知,全面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并针对现有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团队等方面提出自身见解,为教师的专业化学习与课程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学校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工具,如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录以文字、图片及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整体课程教学情况,提高家长对课程的支持度,并征询家长的中肯建议。同时,教师可以向家长发出邀请,请他们参与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共同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而深化家长对课程的认知。除此之外,家长可以根据自身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真实体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及课程开展提出更贴切的看法,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可靠依据。

(五)优化科学评价,推动“优质化”发展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牛鼻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挥棒”。在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初中学校要依据实际校情、教情,构建良好的评价体系,全面优化评价的科学性、持续性,以评促管,以评促教,形成生机勃勃的高效评价机制,促进综合实践课程的提升,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立足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初中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安排、教师进修、专项培训、教科研活动等内容建立规范化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制度,如工作量考核标准、学习培训制度、评优评先制度、教师教学月度/年度考核与评价制度等,明确教师的晋升渠道,激活教师的热情,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评价的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积极改变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将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着眼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师的课程指导能力等方面形成更客观的评价内容,提振教师的信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创新性等特点,学校还可以鼓励多个主体参与到评价中,如将学生、教师、家长等融合其中,汇集更丰富的评价信息,从而对教师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使评价立体化、全面化,真正起到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指导教师依据各项评价进行进一步反思与总结,帮助教师在多样的评价中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课程教学中的闪光点以及需要调整的地方,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化学习与成长指明方向。

三、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不管是从学校来说还是从教师自身来说,都需要秉持教育初心,以终身学习为理念,围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展开积极的研究,在不断的学习、调整与创新中构建全新的“知识库”,竭力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