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多种教学形式逐渐引起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大单元将教学内容纵向贯穿,彰显了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教育性,可以有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创新,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路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革新。
“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内涵主要是从“单元”的含义引申而来的。大单元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各单元内容进行组合,而是要求教师对各单元背后的知识具有充分且深入的理解,指的是教师在充分思考课程规划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知识储备,寻找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再根据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深浅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更加庞大但是内部逻辑更加紧密的大单元课程体系,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首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冲击教师的固有思想,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扭转为主动探索新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大单元整体教学讲究的是知识的融会贯通,整体化与模块化教学相结合,将单元内的知识点串联为一个共同体,搭建数学知识框架,对抽象的概念、原理等进行系统性认知,横向联系各部分内容,在教师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最后,数学考查的内容是复杂的,例如,一个问题涉及多个知识点,学生时常手足无措,而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解题思路,运用灵活的方式应对难题,启迪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总而言之,大单元整体教学是核心素养提升的具象化教学手段,而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是一种终身发展的能力。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友好合作的态度,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策略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水平。
(一)合理描述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需要统筹规划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深入研究传统教学的弊端,从整体出发,合理安排单元框架内小节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大单元整体性教学要持续追求一个教学目标的延续性以及统领性。教师应该在不同板块的教学中注重单元目标整体性的把握,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
例如,“小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涉及小数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计算过程中的规律应用以及关于小数加减的问题解决等内容,每一个知识板块都有一个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整个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注重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知道每一个小目标最终服务于整个单元学习的大目标。这样聚焦整体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师有条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任务有序进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再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合理分配课时,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由表及里地进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授“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让学生感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大致范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增强自主探究意识;第二课时讲授“倍数问题”,抓住重难点,侧重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的乘法,教师应适当增加课时,利用课后作业及时巩固练习,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深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二)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多采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了学生基本素养的发展。现阶段,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下研究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推动小学数学的变革。教师要明确大单元重难点知识和教学主题,以实践和习题两位一体的融合方式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开拓知识运用的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属性和运用,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融合以下核心素养:第一,数学思维素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如短暂的时间、测量的长度等,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抽象能力。第二,信息素养。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如尺子、计算器等,进行测量和计算,帮助他们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数学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第三,问题解决能力。教师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知识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表达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将相关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抓住知识间的联系,重视单元内容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内容的编排上十分注重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体现螺旋上升式的学习特点。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在教材自然单元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寻找知识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单元知识的整体性、逻辑性、关联性、迁移性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重构,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序列,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数学思维拓展时间,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找到知识间的连接点,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将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将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知识的整体入手,既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时,学生可以先在练习本上写出从1~10这几个数,然后拿出学具——小棒,从1~9依次与10相加。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出:1+10=11;2+10=12;3+10=13等规律,从而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教师运用整体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重组学习。
再如,在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四年级上册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知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先展示学生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并出示相应的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区别,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另外,教师运用“熊二分苹果”的动画案例详细讲解,并引入故事:熊二在树林里摘了好多果子,熊大分2个,熊二分4个,小猴子分3个,这样公平吗?从而引入“移多补少”的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解法,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很有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信心等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四则运算是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应用合作学习法来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成员组成,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表达意见。其次,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任务,如解答一道复杂的四则运算题目、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来练习四则运算等。小组成员合作探究、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再次,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方法和答案,促进彼此进步。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作学习经验,评价小组合作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除了小组合作,教师还可以使用团队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寻找图形”比赛,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寻找指定的几何图形,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注重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采用开展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练习题目的难度,在挑战自我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展现其潜能。只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再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单元时,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了,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本单元的学习并没有什么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时要调整教学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融入一些进阶性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将原本的计算变为解决问题,让学生一边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边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练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
(六)从反思阶段进行大单元教学评价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体的自我成长,不仅关乎教师,也涉及学生。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单元检测,这是一种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既能让学生从自身的知识结构方面反思自己的问题,查漏补缺,又能让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反思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调整,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
例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中,对于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整体理解、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学习情况,都需要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应针对大单元的重难点知识设计相应的练习,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梳理与合理评价,有效发挥单元检测的作用,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再次投入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进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运用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是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举措。大单元整体教学从单元模块出发,加强了各环节的内在联系,提供多元化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