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连接外国观众和本土博物馆的桥梁,英文讲解在传播中华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连在东北亚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每年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集藏品展示、武术展演、学术交流于一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武术专题博物馆,兼具区位优势和传统文化特色。文章以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为例,全面阐述目前英文讲解工作概况,通过对跨文化传播、英语口译理论的剖析,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从四个方面论述英文讲解词编写的策略,根据目前英文讲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博物馆英文讲解和外事接待工作的发展做出规划,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英文讲解;外宣三贴近原则;增译与注释;归化与异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5.015
21世纪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共生,国家之间争相展示文化力量,通过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时代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①。
“所谓跨文化传播,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以及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流动、共享、渗透和迁移的过程。”②
跨文化传播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繁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播者的专业能力、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媒介的有效性共同参与直接决定了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优秀的跨文化传播能力、良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对构建世界文化大融合、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的英文讲解是跨文化传播理论实践的重要载体。中国的博物馆作为承载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场所,兼具收藏、保护、研究、传播功能,而传播是文明与受众最直接的碰撞。如何有效地实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是值得每一个博物馆人深思的课题。
本文作者曾在英国学习工作四年时间,后作为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双语讲解员,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驻华大使、公使、参赞百余人,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领导和游客五千余人,其中包括2023年4月巴西总统卢拉代表团访华一行—埃德森·奎罗斯集团董事长埃德森·奎罗斯·内托先生,2023年11月苏里南共和国外交部长、国际商务和国际合作部部长阿尔伯特·拉姆丁一行。本文旨在通过作者近十年的英文讲解员工作经历,结合跨文化传播和英语口译理论,通过实践中的案例分析,深度剖析英文讲解的编写策略以及未来英文讲解工作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有效实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做出有益尝试。
1 博物馆英文讲解工作现状分析—以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为例
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相互碰撞,作为文化传播桥梁的博物馆肩负着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重任,英文讲解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武术专题类博物馆,具有“兵器展陈+武术展演+武术体验”全方位立体化呈现的优势,每年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国游客千余人。表1呈现近十年来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外事参观活动的数量,横坐标显示的是年份,纵坐标显示的是次数。
说明:表1中绿色代表人数在0~50人的外事参观活动次数,蓝色代表人数在50人以上的外事参观活动次数,黑色代表当年外事参观次数总和。
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2014年开馆,整体布展和宣教工作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开展,因此2014年的外事接待次数为零。2015年,英文讲解场次为1次,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的国际学生。2016—2019年,这四年全年总接待次数比较平均,都在7次左右,中大型的外事活动在5次左右,50人以下的小型外事活动在2018年达到4次。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外事活动骤减,其中2020年、2021年全年没有大型外事活动,全部集中在50人以下的小型外事活动。2022年下半年,外事接待活动恢复如常,英文讲解场次也出现回升。2023年,受政策倾斜和旅游业复苏影响,全年外事接待活动次数达到12次。
图1罗列出2023年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五场大型外事活动的主题和主办单位,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外事活动主办方主要来自大连市各大委办局和各大高校,活动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专家来华考察团、外国学生夏令营和青年先锋交流论坛等。
成因分析:总体来说,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近十年英文讲解次数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23年,外事接待场次出现激增。
具体剖析,成因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受文旅发展地区政策影响,尤其是和邻国交流沟通频繁,直接增加了外事活动频次,像达沃斯世界青年论坛、赏槐会、文旅产业大会等都会带来大量的国外观众。
其次是大连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也吸引了外国专家和游客来连考察参观。
最后是近几年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的宣传推广与普及度,与各大委办局和教育机构接触密切,同时传统文化系列展和特有的“展陈+展演+体验”立体化的呈现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
2 博物馆英文讲解词编写策略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刘曙光表示,“博物馆可在公共外交领域有更大的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场馆涉外交往应有总体规划和定位”③。
英文讲解工作作为涉外传播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中外文化差异和思维模式不同,博物馆英文讲解词的编写不同于英文翻译,切勿将中文讲解词进行翻译后直接使用。英文讲解词的编写要贴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同时还要保留本国和本馆的文化特色,以期更加全面地传播中华文化。下面,以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英文讲解词的编写为例,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英文讲解词的编写策略。
2.1 讲解词要突出博物馆自身的文化特色,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博物馆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珍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英文讲解不仅要将展览的内容讲述给外国观众,更要在讲解过程中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对国际文化交流中塑造国家形象,推动文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为例,它承载着中国武术史和大连武术史的文化底色,英文讲解词的编写用词要体现出武术文化的特色,用词偏向大气恢宏和神秘莫测,既要准确表达意思,又要保留传统武术文化本身的韵味。
例如,馆藏兵器五环青龙偃月刀的翻译,如果直接根据字面意思翻译成“five rings cyan dragon broadsword”,虽然全面准确但是失去了兵器的神韵,同时作为兵器名也比较烦冗。将其改成“crescent blade”,“crescent”是新月的意思,在英文诗歌中比较常见,一般指月相的周期变化,blade是指有刃的金属,更改之后更加符合五环青龙偃月刀本身迅猛、快速的特点,更加贴近其作为传奇冷兵器的文化底色。
另外一个例子是子午鸳鸯钺,最初的翻译是“meridian mandarin duck tomahawks”,因为“duck”这个单词单列出来是鸭子的意思,虽然加上“mandarin”表示鸳鸯,但是作为兵器名字听上去并不雅观,也削减了兵器的气势。现在更改成“meridian twin tomahawks”,“twin”本身是双、一对的意思,意思上更加贴近,听上去也更加简洁、雅致,更加符合兵器本身的特质。
2.2 英文讲解词的编写要符合外宣三贴近原则
外宣三贴近原则是2004年由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提出的,指的是:一般情况下,凡是对外介绍关于中国的内容,理所应当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外国受众的需求,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④。
后来,甘肃省博物馆结合自身馆情进行研讨,认为新时期的外宣三贴近原则也可以是:贴近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需要,贴近外国受众的需求和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方式⑤。
对于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来说,甘肃省博物馆的三贴近原则更加符合当下的馆情,就是要贴近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需要,贴近外国受众的需求和思维方式。下面通过太极图和李小龙功夫图(图2)来具体说明三贴近原则的实际应用。
当中国人看到图2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太极和李小龙,非常直观。但是同样的图片拿给外国人看,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功夫(Chinese kungfu)。太极、功夫、陶瓷、中国菜,这就是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这个概念在跨文化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对外沟通非常有效的一个桥梁,如果我们在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中向外国观众讲解通背拳、铁链夹棒、大连武术史,他们会认为中国武术文化与自己有一定的距离感,但是如果是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比如太极、李小龙,就会首先对外国观众有一个兴趣吸引,用中国文化符号搭建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对后面武术文化的讲解是十分有帮助的。
这就是外宣三贴近原则所强调的,我们在传播过程中要贴近外国受众的需求和思维习惯,所以在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英文讲解词的编写中,我们在几个关联太极和李小龙的节点上,都适当增加了讲解的内容和与对方沟通的部分,收到的反馈也验证了文化符号的运用可以拉近我们与外国观众的距离。
下文是实际工作案例。2023年11月,苏里南共和国外交部长、国际商务和国际合作部部长阿尔伯特·拉姆丁莅临参观考察,他本人是印度裔,苏里南地处南美,和中国的文化差异比较大。笔者在提前做讲解准备工作的时候,得知大部分印度人都有从小习练瑜伽的习惯,同时瑜伽和太极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在讲解词中加入了很多关于太极的内容。讲解当天,在讲到太极拳部分的时候,拉姆丁部长眼神一亮,主动进行沟通,说他特别喜欢太极,他认为瑜伽和太极相似度很高,都是非常棒的文化交流方式,应该大力弘扬。这个实际工作的例子很好地印证了文化符号作为沟通桥梁的重要性,也证明了英文讲解工作要贴近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需要,贴近外国受众的需求和思维方式。
2.3 英文讲解可适当进行增译与注释
增译,就是在将原文翻译成英文时,增加一些原文没有的内容,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讲解内容⑥。
注释,顾名思义,就是注解和解释的意思,通常加上注释,可以解决一些理解障碍。但如果缺少注释,不具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人就无法理解阐述的内容。
例如,英文讲解中的朝代。对于不太了解中国历史朝代的外国人来说,增译的时间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物大致的历史时期定位。比如我们在讲到汉代时,可以在后面增加一句大致的时间定位。Han Dynasty,which has a history of nearly 2200 years.(汉代,距今大约2200年历史)。
关于注释,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偃月刀,无论是在《三国志》《三国演义》中还是在民间传说中,偃月刀都和关公关羽紧密相连,但外国观众对关公关羽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我们在介绍与关羽相关的兵器和雕像时进行注释,以便外国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Guan Yu was a famous general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of China.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crescent blade was his representative weapon. Because of his upright and brave image, people called him the God of Wu and Wealth.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的著名将军。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偃月刀是关羽的代表兵器。因为他正直和勇敢的形象,人们也称呼他为武财神)。
2.4 英文讲解要坚持归化与异化相结合
归化主张将受众放在首要位置,讲解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归化的目的是让外国观众毫无障碍地理解中国文化⑦。
异化则认为讲解中应该以中国文化和馆内的文物为核心,讲解要保留其独特的文化韵味,让外国观众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特色⑧。
下面是笔者工作中的两个实际案例。
首先是馆藏文物道人神算剑讲解词的撰写。道人神算剑是道教的法器,每次挥舞宝剑,通过剑身的算盘会得到一串数字,根据数字进行占卜测算。但是对于外国观众来讲,道教比较陌生,甚至道教的英语翻译taoism也是音译的词汇,还有部分外国观众不认识taoism这个单词。这也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对于我们来讲很熟悉的词汇,对于外国人来说其实是非常陌生的。所以利用归化理论,用世界最普及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来做比喻就比较好理解。以下是道人神算剑的英文讲解词中利用归化理论解释道教的部分:
Taoism is a native Chinese religion, just like the Buddhism in India.
(对于亚洲的外国观众)。
Taoism is a native religion of China, just like Christianity and Islam.
(对于欧美的外国观众)。
其次是关于异化的案例。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有一部分展陈是关于太极拳的内容。因为太极的世界普及度非常高,基本上大部分外国人都知道太极和李小龙,太极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所以太极的讲解词要体现出它特有的文化特征,在编写这部分英文讲解词的时候,笔者使用了很多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词汇,比如阴和阳,显示出中华文化的独特内涵。
以下是一段介绍太极文化的讲解词。
The ancient philosophers said that the world began as the air of chaos. It is said that Taiji movement divides the world into Yin and Yang, from which the four seasons change, and then various natural phenomena appear, which is the origin of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古代哲学家称世界初始为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源)。
3 目前面临的问题
3.1 缺乏国际化视野,“文化”走出去持续性不够
部分博物馆因较少接待涉外观众群体,整体的展陈设计和社教工作都是以国内观众为主。因此,我们很难在博物馆中看到显著体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内容,甚至部分场馆内的英文说明牌和提示语存在拼写错误和不规范用语。国际化视野是吸引外国观众参观的基本要求,特色的专题展览和显著的中华文化符号,能够向外国观众释放出友好的参观邀请信号。博物馆作为链接文化和观众的桥梁,更应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做出表率。
新时代的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不能只是等待游客走进博物馆传播知识文化,应该主动走出去,以文化菜单的形式将“文化”送出去,创新文化服务形式,以提升展品的利用率,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因传统武术文化特色,越来越受到中外观众的喜爱。近年来,与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各大委办局和高校的合作,不仅使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的游客参观量得到突破,“展陈+展演+武术体验”的立体化参观方式也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但由于涉外参观和举办外事活动频次不稳定,目前仍然存在持续性不够的问题。
3.2 缺乏兼具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训与经验积累不足
因为英文讲解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讲解员不仅要拥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要掌握博物馆专业基础知识和大量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这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极高。
目前,博物馆的英文讲解员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且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毕业生,工作之后,应涉外讲解需要,通过自学英语进行提升,但收效甚微,且缺乏系统的语法和口语培训,讲解中不能随机应变,错误频出。另一种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博物馆工作,通过书籍、网络和专业培训,学习了一些博物馆和历史的相关知识,但只能局限于比较浅显的内容,很难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与观众难以进行深层次沟通。
此外,博物馆针对外语讲解员开展的培训数量极少,与形式众多、内容丰富的中文讲解员培训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的讲解员为例,每年每人参加辽宁省、大连市、本馆组织的讲解员培训约十余场,相较之下,英文讲解培训寥寥无几。这也使得讲解员的综合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4 未来发展规划
①讲解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自身能力修养,通过搜集外文资源,多听多看多译,全方位提升个人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文博论坛和文博讲座,提升自身的文博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修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在职学历提升,辅修博物馆相关专业或者英语口译专业,通过系统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全方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认真对待每一次大型外事活动,充分进行前期准备,根据受众本国的文化特点和工作背景量身定制讲解词,积累经验,通过每一次的实际工作提升自己的英文讲解水平。
②博物馆要加大对英文讲解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和外事活动接待礼仪,增强讲解员的跨文化意识。博物馆可将英文讲解纳入年底考核,可通过撰写英文讲解词数量、全年英文讲解次数、培训英文讲解志愿者场次等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对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并适当提升绩效薪资⑨。
积极与各大委办局的外事办公室和各大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部门进行合作,增加外事活动的频次和讲解员的实际工作机会。
加快英文讲解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各大高校的外语学院进行紧密合作,组建一支相互交流学习的队伍,共同提升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
注释
①匡林.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1.
②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③郑奕.博物馆与公共文化外交:上海市文博界的先行实践[J].中国博物馆,2023(1):9-15,126.
④⑤陈瑞琳,李娟.基于“外宣三贴近”原则的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探究: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J].英语广场,2022(22):23-27.
⑥⑦⑧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2-126
⑨郭瑾.关于在新形势下做好英文讲解工作的几点思考:以西安半坡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