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的探索之路

2024-09-29 00:00:00蔡水汉
教育界·A 2024年23期

【摘要】体育教学通过德育铸魂,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意志品质;通过智育拓思,运用信息技术和语言文字,可以丰富体育课堂内容;通过美育润心,以音乐为媒介,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劳育强身,将劳动教育融入体育活动中,可以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围绕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阐述在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的实践中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路径,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为体育教育提供创新模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五育并举;跨学科融合

作者简介:蔡水汉(1981—),男,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实验小学。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小学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科之一,日益展现出跨学科融合的必然趋势。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结合,是对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体现[1]。五育并举强调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多元化的教育内容,通过实践性和互动性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智力水平的提升、审美能力的增强和对劳动技能的掌握。这种教育理念的落实,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树德,德育铸魂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体能提高与技能传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因此,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的体育教学强调通过体育训练来强健学生的体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让学生遵循相关的行为规范与伦理准则。在具体实施时,体育教师需要深化德育认知,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例如,短跑教学中的体育训练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以及培养学生跑步的节奏感。其中涉及的德育内容体现在学生对训练方法的感悟、学习技巧时的交流与合作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形成个性化的训练思路。如有学生认为通过高抬腿、跳绳等方法可以有效增强下肢力量,也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增大或缩小步幅来调节跑步的节奏。由此可见,学生的看法都有一定的意义。不过如果学生只采用相对单一的训练方式,那么他们最终的短跑成绩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此,笔者计划在融入德育内容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

考虑到学生在一开始的交流中往往各执一词,有的学生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会下意识地否定他人的观点,因此笔者告诉学生:“同学们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去寻找提高短跑成绩的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有的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没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建议,这是需要纠正的。同学们应该抱着谦虚的态度,在倾听与思考中优化自己的训练思路与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通过这样的指导,多数学生意识到:在高抬腿或跳绳练习中要注意把动作做到位且保证动作的频率较高,否则训练效果就不够理想;每个人的下肢长短不一,在调节步幅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在之后的总结环节,学生们发现学会合作、倾听是素质提升的关键。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说明他们知道了体育学习既需要个人具备勇敢顽强的体育精神及团队精神,又需要涵养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等体育品格。这也体现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体育启智,智育拓思

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注重深层次的智力开发。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可以在观察、模仿、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体育知识和技巧[2]。语文学科内容的引入能丰富体育学科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表达能力。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无疑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一)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采用的以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方法已很难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对此,教师需借助信息技术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将抽象的体育动作直观地呈现以便学生熟练掌握。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多元能力发展。

对于某些复杂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或慢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细节,从而加深对动作的理解。例如,在教学50米跑的技巧时,教师可以制作包含动作分解、解析以及优秀运动员精彩表现等内容的微课。

微课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动作要领讲解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观看微课,学生能够自主发现跑步时摆臂、蹬腿的细节,进而总结出:摆臂不是随意地摆动手臂,而应当用摆臂幅度来调节步幅,用摆臂频率来控制步频;要结合自己的下肢长度确定摆臂幅度与频率,这样才能使动作更加协调。在学生对50米跑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50米跑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动作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分析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记录的结果促进学生的练习。

上述案例中,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上述案例也说明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体育与智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二)借助语言文字开展教学

具备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学生体魄强健,还能让学生变得思维敏捷、缜密。因此,教师在从智育的角度进行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入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总结自己的体育学习成果,从而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立定跳远项目对于身体协调和力量控制等方面有待提升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编写如“一摆二蹲三跳起,快速蹲地展身体;收腹提膝伸小腿,后跟轻落向前去”这样的易于记忆、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学唱儿歌、分组表演,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与表达环节相结合,让语言成为他们认识运动的桥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立定跳远的技能,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中阅读、写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理解立定跳远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如:让学生阅读有关立定跳远的文章,了解立定跳远的起源以及比赛规则等;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立定跳远的理解和体验,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收获。

三、体育蕴美,美育润心

如果将体育比作阳光,那么身体就如同天空,两者密不可分;如果将美育比作露水,那么精神就如同花朵,离不开露水的滋润。将体育与美育相结合,则可打造一个充满美感的体育教学环境[3]。音乐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知识的融入来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体育技能与审美能力的同步发展。

例如,在体操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并感受体操中的美。为此,教师要从动作、节奏等方面发掘美育要素,之后拓展学生感知美的渠道(这是结合美育的体操教学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运用跨学科融合的方式。

上面所说的“跨学科融合”是指体育与音乐学科的融合。体操一般都需要音乐的伴奏。而当音乐的节奏与学生的动作节奏达到一致时,体操的美往往就会展现出来。因此体操教学应当紧扣节奏这个要素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追求学生动作与音乐的合拍。对于此要求,教师可能会提出疑问:“如果只追求合拍,不特别留意动作的标准度,会不会影响体操训练的效果?”其实,在教师追求合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节奏感,他们的错误动作往往能够得到纠正。这也有利于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美的感知,用动作去表现体操之美。受到内在驱动力的影响,他们会关注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是否有美感。当意识到自己的动作不标准时,他们会向别人咨询,将自己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进行比较,然后努力让自己的动作变得标准。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训练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体育培劳,劳育强身

劳动教育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作为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真谛、激发劳动热情、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手段。对于学校而言,每日的早操是将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契机。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则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阶段,策划和实施融入劳动教育要素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劳动的快乐,获得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4]。

例如,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与劳动活动是笔者开展的富有创意且成效显著的实践。笔者会在学生不用上体育课的几天里,安排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此项活动。此项活动巧妙地将体育与劳动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活动内容不仅包括常规的体育项目,还融入了日常的清洁、绿化等劳动任务。活动期间,学生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之后拿起扫帚、铲子等工具参与到劳动中。

又如,教师可以设计将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趣味活动。活动规则可以是:在操场上摆放一个竹筐,将足球或篮球当作是土豆等农作物排成若干列,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农作物”运到竹筐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一边跑,一边体验收获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结合劳动教育的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公布结果,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加重视体育锻炼与劳动,而且能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为小学体育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这种教育理念的运用不仅仅能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更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开展的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智力水平、审美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出更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查高峰.基于全面育人理念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29):56-58.

[2] 钟红玉.巧妙整合,让体育课堂精彩纷呈:论小学体育课堂中多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J].福建体育科技,2014,33(3):59-60.

[3] 姜博文.新课标下打造“美育+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研究[J].体育风尚,2023(8):59-61.

[4] 张晓艳.基于全面育人理念浅析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要点[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