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2024-09-29 00:00:00李静芝
教育界·A 2024年23期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自我意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与感受,突出强调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深入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责任意识。文章分析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阐述具体的运用策略,以期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质量,促进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生自主管理;初中;班级管理

作者简介:李静芝(1983—),女,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凤城中学。

在传统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学生被管理者的身份,使其成为管理工作的主体并自觉进行自我管理,以提升管理工作质量。对目前教学实践管理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基础的班级管理工作效果更好、管理质量更高,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意识、时间管理意识。同时,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个人角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自觉维护班集体,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一、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自我监督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民主的含义与重要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生活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并以班级行为准则为标准,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同时对他人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加以提醒和纠正。这能够使学生坚持反省自身行为,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从而创造良好的班级成长环境。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班级规则的重要性及意义,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成长。

(二)有助于形成集体意识

在以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保证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让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定。

(三)有助于营造班级民主氛围

以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支持。在选拔班干部时,班主任需要采用投票选举、自我推荐等形式,以此保证班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与公开[1]。另外,班主任应当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为其安排合适的班级任务,以此将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极大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管理模式从传统的“班主任管学生”转变为“师生共同管班级”,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班级管理意识

学生是班级生活与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极大程度上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产生影响[2]。因此,班主任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等的提升。另外,班主任还应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意愿,采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管理的意义,使学生在参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在以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为基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作用与地位,并以班级实际情况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以“自主管理”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班主任需引导学生阐述自己对自主管理的认识与感想,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自主管理的方式与方向,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及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增设一定的管理岗位,并将不同的学生安排到相应的班级管理岗位上。这样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履行自身的职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实施岗位轮换制度,岗位轮换周期为一个学期。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班级管理岗位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对班级管理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提升自我管理意识与集体管理能力。

(二)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完善班级管理体系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构建完善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发展[3]。在班级管理工作实际实施过程中,班主任需留心学生的感受与看法,采用更加灵活、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开展管理工作,从而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因此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时,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以学生的想法意见为参考,和学生商讨出更加贴合实际、更为学生所接受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全程参与制订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遵守制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质量。

在制订班级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平均分为若干小组,组织各小组以“制订班级制度”为话题进行讨论。在话题讨论活动中,班主任需要让学生深入分析当前班级的实际情况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符合班级现状、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在学生制订制度方案后,班主任应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方案内容及方案制订的思路,最终由全班学生对各个小组的制度方案进行商讨,并敲定最终的班级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深入参与其中,因此每一名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都能够形成相应程度的认知。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意识,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从而提升班级凝聚力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打造班级文化环境,营造自主管理氛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条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在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注重班级环境对学生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从人文教育入手,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4]。班主任需认识到班级环境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另外,在打造班级文化环境时,班主任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

在以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为基础打造班级文化环境时,班主任应秉承“环境育人”的基本理念,带领学生一起营造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与学习氛围。在建设班级文化环境时,班主任需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人翁地位,要求学生做到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与他人和平相处。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为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贡献力量。班主任可以3~4人一组的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以节日、校园活动等为主题对班级环境进行布置。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文化环境构建工作,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管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同时,班主任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集体意识,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责任意识,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明确班级角色定位,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在以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明晰自身的班级角色定位,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基于大量班级管理经验,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当推广者的角色,将班级管理的各项内容传达给学生,尤其是让班干部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其次,班主任应当扮演好协助者的角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协助学生处理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f958be8916488e93521c63a5288a041266e03b6869acd5213dc4e678655151c3,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最后,班主任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对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进行监督,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生活中的角色,以及该角色身上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班主任可以制订班级管理事务清单,在清单中明确列出班级各项事务、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各项内容的具体负责人及相关任务的完成标准等,确保每一项管理事务都有对应的责任人,实现有责可依。另外,班主任还应鼓励学生围绕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新想法、新点子,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制作班级管理事务清单时,班主任应为学生预留出更多的发挥空间,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秉承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开展清单制作工作。

(五)优化自主管理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反思

在以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为基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当加强对评价工作的重视,组织开展评价活动,进一步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在自我管理及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措施。传统的评价工作多以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为主,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班主任要优化班级管理评价形式,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对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全方位评价[5]。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应采取合适的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对自主管理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在自主管理过程中的表现,并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对自主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能够形成进一步的认识,这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班主任开展评价工作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当正确认识到评价工作的重要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发掘、总结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质量的方法与手段,从而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根据当前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订更为完善的班级管理计划,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洁.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1):39-41.

[2]梁江昌.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管理原则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32):99-101.

[3]孟丽萍.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路径[J].智力,2023(26):156-159.

[4]苏瑗,徐月娟.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J].学周刊,2023(18):160-162.

[5]程丽明.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2(8):18-19.